第168章 打击走私(1/1)
大宋皇宫的紫宸殿,三院的相公们以及六部尚书被皇帝赵立庆召集于此,共同商议国事。君臣们依次在圆形会议桌旁落座,气氛庄重而严肃。 赵立庆轻轻拍着面前的几份奏本,缓缓开口道:“今日有几个要紧之事,需诸位一同商议。首先,便是关于草原建城之事。乃蛮部头领举报,有几个部落准备消极对待建城事宜,欲撤走参与建城的百姓,以此要挟朝廷作出让步,谋取更多利益。” 话音刚落,富弻便立刻开口回应:“官家,这些人向来畏威而不怀德,既然好好劝说他们不听,那就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王韶紧接着提出自己的意见:“官家,既然此事是有人举报的,那就证明并非所有部落头领都有此想法。可先打击那些挑事的头领,以起到杀鸡儆猴之效。若他们再不老实,便加大力度将其消灭。” 赵立庆翻开奏本,仔细看了一眼,说道:“根据举报内容来看,主要是鞑靼和阻卜这两个部落头领在煽风点火。特别是鞑靼部,仗着自己部落较为庞大,裹挟其他部落一起闹事。” 韩琦拱手道:“官家,若直接动武,恐有引起暴乱的风险。为了能继续顺利建城,此事不宜闹得太大。” “嗯,确实不能大动干戈。” 赵立庆蹙眉思索片刻,说道:“那就先让虎卫军去警告一下鞑靼部和阻卜部。若他们还不听劝,就把这些部落头领再请来汴京一趟。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众人齐声回应。 随后,赵立庆又翻开一份奏本,说道:“大宋和喀喇国的边界划定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不日,喀喇国的使团将到达汴京,届时再签订正式的合约。此事就由政务院办理。” 说着将奏本递给坐在旁边的王安石。 “是,官家。” 王安石恭敬地双手接过奏本,翻开仔细阅看。 兵部尚书林希拱手奏道:“官家,武器院已经制作好复合弓配件三万套,随时可以运往疏勒城。” “那就马上送过去。” 赵立庆突然想起还有一批配件,问道:“上次运送的那些配件到疏勒城了吗?” 林希答道:“官家,按时间推算应该差不多到了,不过兵部这边还没收到回信。” “唉…… 大宋的疆域如此之大,这信息的传递实在太慢了。” 赵立庆忍不住叹气,“朕让军情卫通过信鸽查一下这事。” “官家,其实政务这方面也可以用信鸽来传递,这样朝廷就能更快掌握各地的民情及政务处理情况。” 苏轼早就眼红军方的传递系统,此时趁机提出建议。 吕公着皱眉道:“苏相,这信鸽传递信息虽快,但也耗费巨大。用来传递政务方面的奏报,那耗费就更大了。毕竟军方只要在几个重要的地方设立信鸽传送点就行,要传递政务的话就要在每个州都设立传送点,这花费就太大了。而且有时候一份奏本可能要好几只信鸽才能携带。” 苏轼马上反驳:“吕相,奏本是可以精简的。我们现在每天处理各地那么多的奏本,看起来字数很多,其实有些奏本总结起来就一两句话。” “先不管要不要用信鸽来传递政务方面的信息,精简奏本的事还是很有必要的。明明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非要写几千字,这个臭毛病得改。” 赵立庆停顿一下,扫视众人,接着说:“关于设立信鸽传递系统的事,你们政务院再商议个章程出来。” 王安石看完奏本,提出疑问:“官家,跟喀喇国初步议定的边界是疏勒城至碎叶城这条路往西十五里。虽然有明确的距离,但也要等路修完才能确定。现在就签订正式的合约,就怕到时还有纷争。” “王相不必纠结此事。朕已经让人绘制地形图,届时会标明每个界碑的地点。而且还要在这条路的西边每隔百里修建一座堡垒。在喀喇国驻防的虎卫军两个师也即将回到疏勒城。朕让他们配合疏勒城和碎叶城的驻军巡逻此地。” “官家,西域边陲距离太过遥远,运送物资耗费巨大。臣以为没必要让四个师的兵马常驻。” 吕惠卿提出建议。 赵立庆蹙眉道:“朕也知道这样耗费太多,但目前西域局势仍然有些动荡。以塞尔柱国为首的联盟是不会轻易放过喀喇国的。朕让那么多兵马驻守,也是为了有突发情况时,能及时出兵帮助喀喇国。不能让喀喇这个屏障轻易落入塞尔柱国的控制之下。” 众臣沉默不语。随着大宋疆域的扩大,有些事确实无法避免。大家也只能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来维持这位武皇帝不断地开疆扩土。 赵立庆见众人没再提出意见,翻开另一份奏本,说道:“现在来说说江南走私货物一事。” “走私货物?” 众人一脸疑惑,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苏相先来说一下这事的原由。” 赵立庆朝苏轼点了点头。 苏轼马上回应道:“走私货物就是一些商人跟海外客商勾结,所交易的货物没有申报市舶司,货物运输没有经过朝廷设立的港口,以此来逃避应该上交的税款。” “这是无法无天了,此事必须严惩。” 司马光神情激动地说着。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表示要严厉查处那些商人。 赵立庆摆手道:“诸位稍安勿躁。根据查明的情况,江南几省都有商人参与此事,甚至有水师的官兵参与其中。走私货物这事严重破坏朝廷的税收制度,也给正常行商的商人造成很大的损失。诸位都说说该如何应对此事吧。” 说着把奏本递给坐在旁边的韩琦。 上次将这事奏报给皇帝,苏轼也不知道还有水师的官兵参与走私的事。听到这情况,顿时觉得此事的严重性,拱手说道:“官家,既然有水师的官兵参与走私,那此事就要慎重处理了。” “苏相,朕听到这消息就让人从水师开始调查。如果没有水师的官兵参与,那些货物怎么可能顺利出海?不必忧心这些,那些人翻不了天。” 赵立庆早就想到了,后世这样的事多了去,没有官商勾结,走私这事是玩不开的。 韩琦看完奏本上那些水师官员名单,有点心惊肉跳,把奏本递给富弻,拱手奏道:“官家,如果这奏本上的事属实,要处理走私这事,就要先处理驻扎明州的这支水师。先把他们调离,让别的水师接手明州的海上防务。” “朕已经传信海州的镇海军南下。你们枢密院行文让明州水师准备移交防务,将他们调到登州。” 赵立庆看向司马光,“监察院组织人手,到登州调查这些水师官兵,把走私这事查个水落石出。” “是,官家。” 两人拱手回应。 苏轼也接话道:“官家,江南那些参与走私的商人该如何处理?” “监管卫接手此事,让当地州府及警卫军配合执行。朕会让军情卫将名单及一些证据移交。” 众人轮流看完那份关于走私的奏本,纷纷提出各自的意见。一场打击走私的行动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