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经济贸易(1/1)
紫宸殿后阁已然化作一座资料库,赵立庆端坐在一张颇为宽大的书案旁。 负责管理这座资料库的两位女官 —— 沈依琳和郭雅琴,则寻来一份份资料,逐一摆放在书案之上,不一会儿,书案便被堆得满满当当。 为了妥善应对各国来使,赵立庆需先行了解各国的基本状况。 沈依琳欠身说道:“陛下,所有的资料皆已在此。” “嗯,先讲讲高丽吧。” 赵立庆摆摆手,示意她们坐下。 两人在他对面落了座,郭雅琴拿起一份资料翻开,娓娓道来:“自王微登上高丽王之位的这二十三年以来,高丽国内政局安稳,其繁荣程度堪称高丽建国以来的最佳时期,自上次高丽使者来京进贡之后,如今有众多高丽商船时常抵达海州港,他们主要运来的货物有人参、兽皮,而从大宋购置的货物主要是丝绸、瓷器和茶叶。此外,也经常运来未经精细加工的银子到‘大宋银行’兑换纸币,如今大宋纸币在高丽的商人和官员之中亦可流通。” 赵立庆微微点头,说道:“看来高丽人倒是颇为识趣,那再说说辽国吧。” “是,陛下。” 沈依琳拿起资料翻看了一番。“虎卫军展开打击行动后,耶律洪基曾派人与耶律重元进行谈判,几近谈妥之际,却因耶律涅鲁古的反对而作罢,双方自此再无往来。辽国的其他部落因与大宋的贸易中断而怨声载道,这或许便是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皆派遣使者前来的缘由。” 辽国的情形皆在赵立庆的预料之中,接下来便要用经济手段牵制他们了,“嗯,西夏的情况如何呢?” 沈依琳放下手中的资料,又拿起另一份,开口道:“陛下,西夏国主李谅祚病重,政务全然由大将军漫咩掌控。他积极整顿训练兵马,北边的几个草原部落已然臣服于西夏。西夏人用马匹从大宋换取丝绸,再转手贩卖至西域诸国,获利颇为丰厚。” 赵立庆笑道:“西夏人这二道贩子当得倒是挺称职。那吐蕃那些部落有何动静呢?” 郭雅琴已然备好资料,回应道:“陛下,吐蕃诸部依旧是老样子,他们之间偶尔会有些小冲突。与大宋的贸易主要是以他们的牛羊马换取茶叶、丝绸和瓷器。此次来使的是角厮罗部,也是与大宋关系最为友好的部落。 那些吐蕃人还是任他们自行混乱吧,毕竟高原可不是那么容易上去的。赵立庆将目光投向沈依琳。 “陛下。” 沈依琳心领神会,“大理国国相高智升击败杨允贤后,双方达成议和。杨家在姚州仍保有不小的实力,大理国主段思廉依旧是个傀儡,高家在大理国权势熏天。” 赵立庆闭目沉思,思索着接下来应对周边形势的举措,沈依琳痴痴地望着皇帝那英俊的面庞,脸颊渐渐泛起红晕,羞涩地低下了头…… “往后要把倭国和大理国往南的几个小国资料也整理成册。” 赵立庆说完,便起身走出殿外。 “是,臣妾恭送陛下。” 两位女官躬身行礼。 望着皇帝远去的背影,郭雅琴打趣道:“依琳姐,方才你脸红什么呀?” “死丫头,竟敢笑话我,你自己不也一样。” 沈依琳伸手欲要拍打她。 郭雅琴连忙躲开,“凭啥梦菲姐就能在侧殿陪伴陛下,我们难道就不行吗?” “唉……” 沈依琳轻叹一声,“陛下事务繁忙,无暇顾及这些儿女情长之事,可我们这辈子注定只能是陛下的女人,又能如何呢。” 赵立庆回到紫宸殿,双手背在身后,伫立在那幅大地图前陷入了沉思。 以当下大宋所具备的实力而言,派兵将地图上的所有地方都攻打一遍,似乎也并非难事。然而,即便打完了,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总不能让这些地方都变成无人区吧。况且,大宋的百姓也不愿意移民到那些地方去。 看来,最为适宜的办法还是得依靠文化同化以及经济手段。想想可真够累人的!倘若此时再来一个穿越者,把这一摊子事务都扔给他,自己便能像赵祯那样,寻个地方去过逍遥自在的日子了。 其实,就目前大宋的这般情势,赵立庆敢断言,绝不会再发生那场让汉人蒙羞的事件。 可自己为何还如此执着地要将大宋周边地区纳入版图呢?这时,他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后世网络上的一句话:“每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 或许,这便是深深镌刻在华夏儿女基因里的情感吧! 秦良立于殿门口,高声呼道:“官家,臣回来了。” “进来吧。” 赵立庆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地图之上。 秦良迈入殿中,行至皇帝身旁,躬身禀道:“官家,那个水车纺织机已然制成。” “哦,制成了?”赵立庆旋即转身,行至圆桌旁坐下,“来,坐下详谈。” “谢官家。” 秦良躬身行礼后落座,接着说道:“历经数日的试验,这水车昼夜不停转动,几位老工匠估算其效率较原来纺车高出五倍有余。” 自棉花产量提升以来,“四海贸易” 从百姓手中回收的棉线堆积如山,纺织坊难以尽数消耗。 赵立庆便萌生出改进纺织机的念头,绞尽脑汁回忆起一些后世纺织机的构造与原理,纺织坊的工匠历经数月努力,终于成功造出水力纺织机。 “嗯,甚好。给予那些参与试验的工匠每人两百元奖励,还有其他问题吗?” 赵立庆觉得这下诸多问题皆可迎刃而解,有了大量棉布,凭借经济手段掌控周边国家便更具优势。 “官家,若在城东河边修建纺织坊,那留给龙卫军建房的土地便不够了,至多只能建造三万余套。” 赵立庆略作思索,“汴京城南北尚有诸多土地可供建房,三万余套目前足以‘汴京卫’安置家属,水车织造坊方为重中之重,需即刻开工兴建。” “是,官家,臣即刻传达给‘四海贸易’,此外,水车纺织机有些配件易损,需‘武器院’多生产一些。” “嗯,你将所需配件列一份清单,送至武器院,朕会吩咐他们全力提供。” 赵立庆停顿思索片刻,又道:“水车纺织机一日十二个时辰皆在生产,往后需将织造坊的人员分为三拨,每拨操作四个时辰,如此方能确保工作效率,工人也不至于过于劳累。” “是,官家,臣即刻去办。” 秦良快步离开紫宸殿。 赵立庆缓缓踱步到殿门口,目光深邃而悠远。他微微侧身,对着身旁的林桧沉声道:“林桧,去叫三院三司六部的相公们和尚书都过来,朕有要事相商。” “是,官家。” 林桧恭敬地应了一声,随即匆匆离去。 没过多久,相公们和众尚书便脚步匆匆地来到了紫宸殿。 皇帝赵立庆与他们一同围坐在圆桌旁,气氛庄重而肃穆,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帝身上,等待着他发话。 赵立庆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今日召集诸位爱卿前来,是为商议如何处理和应对各国来使一事。如今各国来使纷至沓来,我们需拿出一个妥善的应对之策。”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各抒己见。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深思熟虑,大宋的这群最高决策者最终定下了一个策略 —— 文化同化和经济手段并用,通过文化的传播和经济的影响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周边各国的局势,维护大宋的利益。 然而,有一个地方除外,那就是赵立庆心中始终牵挂的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