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小试牛刀(1/1)

好书推荐:

燕帝微笑不语,令内侍将试卷都分发下去。 果不其然,这两篇引起了众人的热烈讨论。 其中一篇给出的实地分析,治水举措,包括大坝的筑建,见解独到,理论新奇,逻辑严谨,论证充分,种种措施众人闻所未闻。 但这篇文章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阐述到位,众人都觉得依此篇文章的方式治理洛水未尝不可。 杨知衡看完十分惊愕,他向着曹文昭笑道,“曹大人,依本官之见,这篇文章足以作为工部修治洛水的范本了!不知你意下如何?” 曹文昭已经看过了所有的文章,也颇为认可这一篇治水之策,他捋着胡子笑道,“杨大人所言极是,也不知是哪个书院的文章,若是依着在下的意思,出此良策的人必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是不知工部能不能先预定啊?” 姜尚祖却道,“曹大人心急了,咱们还不知这文章是谁写的。”言下之意也有可能是大魏那边的卷子。 赵仪没有参与到众人的议论中去,而是心中犯起了嘀咕,他心知这两篇必然有一篇是容时所写,但他不确定是哪一篇。 魏国的水患大大小小连年来也解决了不少,大燕的洛水确实情况特殊,目前看来没有比这篇文章更好的解决办法,可容时他会为大燕水患出谋划策吗? 若是从两国关系来看,放任才是最好的,他应该不会为了一时之争去帮大燕解决洛水问题。然而大燕能有与容时比肩之人吗? 赵仪脑海中闪过一个个身影,最终他还是想不出是谁能想出这样的策略。 赵仪陷入了天人交战,一旁大燕的官员也开始猜测了。 有人调侃道,“姜大人莫要怪曹大人心急,除了翰辰书院,其他一众学子,哪一个不是家学渊源?依下官之见,曹大人急着为工部笼络各各书院的人才,也是情有可原,毕竟他们书院没有嘛。” 这人的话引起了一阵小小的哄笑声,曹文昭却一点也不受挑衅,他原本也叮嘱过三人,只要不惹事生非,老老实实就行,至于混出个名堂为书院争光之类的,那些都可有可无。 裴承佑却不赞同道,“这么推测言之过早了,真要说起来,秦世子也算是天赋异禀之人,与那位容公子不相上下。” 姜尚祖一笑,“裴大人所言极是,只不过咱们只见过秦世子背书和速记,至于文章成不成,成绩行不行,能不能想出如此良策,也只有曹大人最清楚。” 言下之意,秦臻也只会死脑筋背背书,实干方面一窍不通。 曹文昭负手在后,顺着他的话微笑道,“在下官看来,秦世子的确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年轻人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自然比不得姜公子出类拔萃。” 他这话含沙射影的意味十分明显,你姜尚祖觉得秦臻不成,姜初然又算个什么东西?然而他言语滴水不漏,态度也无懈可击。 姜尚祖确实给姜初然开了后门,把他塞进迎魏使的学子团队里,一心想让他跟着陈聿修一并沾沾光露露脸。 为家中子孙谋划的心情无可厚非,大家同朝为官自然不会指责什么,连严振松都没意见,其他人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姜尚祖哪会听不出曹文昭明嘲暗讽?他噎了噎,接也不是,不接还不是,此刻只得笑着咳嗽两声尴尬道,“曹大人谬赞了。” 曹文昭笑笑不再跟他说话,意思很明显,也只有你姜尚祖把这话当作是赞美。 姜尚祖碰了个软钉子,当即不再说话。 燕帝见堂下讨论的热烈,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态势,于是大手一挥,“行了,众卿都已经看过了,现在来给这几篇文章排个序吧。” 最终众人还是以投票方式表决,不出意外,那篇洛水治理之策得了逐一宣读。 嵩阳书院排在了最后,内侍首先读的是嵩阳书院的文章。陈聿修面无表情,嘴唇紧抿成一条直线。 姜初然先前被揍了一顿,躺在床上养了好几日,今日见杨慎三人大出风头,顿时大为不屑。 严振松的脸色也不大好看,嵩阳书院被其他几所书院赶超都有情可原,毕竟都是优秀的世家子弟,家中为官的人大有人在,平时听长辈讲讲朝中政事也算正常。 可是翰辰书院的这几个小子又算是哪根葱?也不知是用了什么手段,若说是真才实学,他是万万不信的。 而后是玄明书院,九华书院,云珑书院,最后才宣读了翰辰书院。 一时间曹文昭红光满面,只觉得扬眉吐气。 周边众学子的神色各异,但总体来说脸色都不大好看,只有容时还算平静。 秦臻却满不在乎,对这些人来说,优秀已经是种习惯了,突然来个人,将他们从云端拽下,挫了他们的锐气。从心理上讲,确实难以接受,不过这才是尖子班的角逐嘛。 这一场比赛算是大燕赢了,燕帝心中高兴,十分和蔼地褒奖了秦臻三人,又对其他四所学院鼓励了几句,这才让内侍宣布文试结束,又宣读了下一场比试的内容。 下一场比试是武试,设在十日后。 杨慎本来就爱舞刀弄棍,武试正合了他的意。 然而这场武试略微特殊,鉴于平日里各个书院都没有设立武学这一课,所以武试只考传统的射箭,包括平地射箭和骑马射箭。 更特殊的一点是,比赛不提供弓箭,所有武器均由考生自己准备。 这可就奇了。 不过众人也不甚在意,能带自己用顺手的家伙当然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