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我不就是证据(1/1)

好书推荐:

张公子王公子作为土生土长的泗水县人,他们早不知吃过多少次玉满堂的狮子头了。 在他们看来,玉满堂的狮子头也就是名气大,味道并不出色。 不过既然大客户感兴趣,他们也不好拂了大客户的面子,毕竟招待大客户,就是要让大客户尽兴啊! “既然李公子与叶公子对狮子头感兴趣,那我们今天就去玉满堂尝尝鲜吧。” 说着,便要领着人进入玉满堂。 刘亮见状,当即得意的冲金樽楼掌柜的得意的挑了挑眉,还特别欠揍的用口型吐出四个字。 “万年老二,你一辈子也赢不了我,赢不了我们玉满堂!” 当面抢生意不说,态度还这么嚣张。 这要是换做以往,金樽楼掌柜的早被气得破口大骂了,骂玉满堂不要脸,次次都靠着这一道狮子头来抢他们的客人。 不过今天,金樽楼掌柜的却格外淡定,不止不生气,甚至还露出了一个胜券在握的笑容。 刘亮直觉有哪里不对,冲店小二使了个眼色,想让他快些把这四个大顾客迎进楼里。 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 “四位公子若想尝鲜,那来我们金樽楼才是再好不过,我们金樽楼今日刚上了两道新菜,新菜的名字乃是……” 掌柜的勾起嘴角,缓慢的吐出两个菜名:“香卤猪下水,以及辣卤小龙虾。” 猪下水与小龙虾的名字一出,李公子与叶公子当即停下了脚步,面带惊喜的看向金樽楼掌柜的。 “猪下水跟小龙虾,这不是泗水县最近最出名的吃食吗!” “听说做的食材,虽然是上不得台面的猪下水跟红虫,但是做起来却格外美味,每个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我今早上出门的时候,还听说荆州首富曹家的小公子,今天特意来泗水县,就为了来买这两样卤味呢!” “刚才我们来的时候,原本也想去西街碰碰运气,买些这远赴盛名的卤味,可是却没找着。” “哈哈哈哈,原以为今天要没口福了,未曾想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显然,现如今卤味的名头,已经远盖过了玉满堂狮子头的名头。 李公子与叶公子甚至都没有等张公子与王公子这两个东道主说话,就率先朝金樽楼走去。 张公子与王公子是生意人。 生意人个个都是人精,他们也不多说什么,只对视一眼,就跟着李公子与叶公子一同往金樽楼而去。 眼瞧着自己好不容易抢来的客人,又要被金樽楼给抢回去。 刘亮气得两眼冒火,急声阻止。 “四位公子,等等!金樽楼里的卤味,根本就不是那远负盛名的卤味!” 四位公子哥停下脚步,疑惑的看向刘亮:“你这话是何意思?” 金樽楼掌柜的则瞪了刘亮一眼:“闭嘴,你少在这儿胡说八道!” 刘亮压根不理金樽楼掌柜的,老嘴一叭就讲了起来。 “真正远负盛名的卤味,乃是西街一位小娘子所做,她做的卤味的确是美味非常,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但是除了她家,就再没其他家能做出如此美味的卤味。” “看那小娘子卖卤味生意好起来之后,县城里有不小商贩为了赚钱,也都模仿她卖过卤味,但是无一例外,全都惨淡收场。” “原因无他,只因为没人能做出像那小娘子家一般美味的卤味,除了那小娘子家的卤味,其他家的卤味全都难吃到难以下咽!甚至是令人作呕!” “想来金樽楼,也像那些小商贩一样,为了赚钱,打出卤味的名号,实则做出来的东西却是难以下咽!令人作呕!” “四位公子,你们可得慎重啊!” 李公子与叶公子这两个大客户,是第一次来泗水县,并没见识过小商贩模仿万舒,却又惨淡收场的热潮。 张公子王公子作为本地人,却是见识过的,他们甚至还尝过两家盗版卤味。 的确如刘亮所说的一般,盗版卤味全都非常难吃,难以下咽。 他们今天请李公子叶公子吃饭,是为了讨好二人,万一真的吃到这种难以下咽的卤味,扰了二人的好兴致,那这次的生意不就黄了? 不行不行,果然还是玉满堂吧! 狮子头的味道虽然一般,但至少稳妥,不会出现难以下咽的情况。 刘亮将张公子与王公子的神色变化看在眼中,原本急切的神情,再次变得得意起来。 嘚嘚瑟瑟的再次挑衅金樽楼掌柜的:“别以为你搞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名堂,就能赢得过我们玉满堂!” “谁说我们挂羊头卖狗肉了!”金樽楼掌柜的气愤不已:“我们金樽楼绝对不会坑害食客,卖的绝对是正宗的卤味!” 刘亮冷笑:“呵呵呵,你说正宗就是正宗吗?你拿出证据来啊!” “……”金樽楼掌柜的沉默了。 因为他还真拿不出证据。 他想要证明金樽楼的卤味是正宗卤味,只有两个办法。 一、直接切一盘卤味出来让他们品尝。 二、直接把万舒他们拉出来作证。 可这两个办法都行不通。 卤味还在后厨里切着,而万舒他们也还在包间里吃饭。 不管是去后厨拿菜,还是去包间里叫人,时间上都来不及了。 他保管他只要一进去,刘亮这个狗东西就会把这四个大主顾给直接拉走。 妈的!真是气死人了,原以为有了卤味这个大杀器,金樽楼就能赢过玉满堂了,没曾想这第一回合还是输了。 金樽楼掌柜的一张脸都被气绿了。 刘亮则是红光满面,得意洋洋。 “嘿嘿嘿,想来他肯定是是拿不出证据的,四位公子,还是来我们玉满堂吧!” 四人本就不怎么相信金樽楼掌柜的,又见他拿不出证据,全都摇了摇头,想朝玉满堂走去。 可就在这时,一个清丽好听的女声,突然由远及近。 “谁说没有证据,我不就是证据吗?” 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位面容姣好的年轻妇人,领着三个半个孩子,笑意盈盈走到了金樽楼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