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标儿你咋穿咱的衣服?(1/1)
“大孙,爷爷没有不高兴,你们兄弟两个继续玩吧,咱找你们的爹去。” 朱元璋宠溺地将两个孩子放到了地上,随后,便独自一个人,朝着太子朱标所居住的宫殿走了过去。 刚走到房门之外,朱元璋就听到了里面朱标所发出的声音。 此刻, 太子朱标正站在一个大镜子面前。 身上穿着朱元璋平时穿着的朱红色五爪龙袍。 朱标不停的摆弄着身上穿的龙袍,感叹道:“这龙袍的确好看,幸好父皇不在,孤才能偷偷的穿一下。” 嘎吱,房门被朱元璋推开。 当朱元璋看着身上穿着龙袍的太子之时,顿时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惊呼道:“标儿,你咋穿着咱的衣服?” “爹?!!!” 朱标被突然过来的朱元璋吓了一大跳,连忙就要脱下自己身上的龙袍,并且还一边说着:“爹,儿臣错了,儿臣不应该偷穿您的龙袍,儿臣这就把他脱下来。” “别!” 朱元璋连忙制止了朱标的行为。 随后,朱元璋一脸笑意的上下打量着身着龙袍的朱标,越看越是满意。 “还请父皇责罚儿臣僭越之罪,”朱标连忙请罪道。 “咱什么时候说要惩罚咱的标儿了?” “咱只是看这龙袍穿在你身上,好像没那么合身,回头咱让尚服局单独给做出来一套合身的来。” 朱元璋十分满意的拍着太子朱标的肩膀,脸上满是欣慰之色,随后继续说道:“标儿啊,既然这龙袍都穿在你的身上了,那干脆以后就别脱了吧,咱直接昭告天下,把皇位传给你得了。” 听到朱元璋要把皇位传给自己,朱标心中顿时一阵惶恐,连忙劝谏道:“父皇,此举万万不可啊,父皇您如今春秋鼎盛,儿臣年龄尚小,实在担不起如此重任。” “咱说你担得起,你就担得起,你要是不同意,咱可就要治你私穿龙袍的罪了啊!连带着你东宫里的这些太监宫女都得砍了。” “别,父皇,儿臣同意就是了,只不过儿臣觉得自己还应该再历练历练,不如这传位之事再延缓个两年吧。” 朱标一脸的苦涩,本来自己当这个太子就够累的了,若是朱元璋成为太上皇,彻底做一个甩手掌柜。 自己岂不是真的要全年无休了? 看到自家儿子这如同吃了黄连的样子,朱元璋顿时忍不住笑了出来,“哈哈哈!好,那这事情就这么定了,两年之后,咱就把咱屁股下面的位置传给你。” “咱以后就和你的母后,你的皇爷爷,皇奶奶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还有你身上的龙袍以后别脱了!” “要是不经咱的允许,敢把身上的龙袍脱了,咱就跟你急眼!” 朱元璋一边往外走着,一边扭过头来,叮嘱着太子朱标。 一直走到了马皇后居住着的坤宁宫,朱元璋脸上依旧笑意不减。 而正在制作棉袄的马皇后,看到朱元璋笑的跟大马哈似的,顿时忍不住询问道:“重八哥,这是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说出来让咱也乐呵乐呵。” “妹子,你猜猜咱刚才看到了什么?” 朱元璋一屁股坐到了马皇后的身边,一把握住马皇后略显粗糙的手掌,“妹子,咱刚才去东宫,居然看到了咱家的标儿,穿上了咱的龙袍,你是没有看到,标儿穿上龙袍之后还真有咱当年的样子,英姿飒爽,威武不凡。” “咱还想直接把皇位传给标儿呢,你是不知道咱家大儿子脸上那表情,好像吃了苦瓜似的,哈哈哈。” 一提及此事,朱元璋就忍不住脸上的笑意。 而听到如此有趣的事情,马皇后也是有些忍俊不禁,古往今来,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也只有自家这个朱重八和标儿才能做到亲密无间,互不猜疑了吧。 随着马皇后最后一个针头落下,手中这件棉袄就已经彻底缝好了,“重八,这是咱给你做的袄子,快穿上看看,试试合不合身。” “咱的妹子做的,那自然是非常合身的。” 朱元璋嘴角掀起一抹甜蜜的笑容,在马皇后的帮衬下,将这一件袄子穿到了身上,别提有多合身了。 随着年关将至,应天城中,各家各户也都挂起了大红灯笼,门口挂着许许多多不同的对联。 而因为这几个月对于应天大刀阔斧的改造。 如今城中已经有了些近代的味道了。 原先用青石和沙硕铺成的道路,已经改成了水泥道路,偶尔还能在道路上看到不停发出嗡鸣声的蒸汽车。 至于晋王朱棡监督的那一栋高楼,虽然没有完工,但也已经有了大致的雏形,已经算得上是毛坯房了。 再加上朝廷各种利国利民的新政令的颁布。 整个大明朝已经呈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态势。 因为蒸汽机的出现,直接导致大明国历代迅速的攀升,不仅仅是蒸汽车这类交通工具,还应用于了其他多样化的方面,例如铸造钢铁,造纸,活字印刷,甚至已经有了流水线加工的食品出现在市面上。 由于除却蒸汽机之外,其他的成本极低,再加上有朝廷牵头,这些由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副食品,普通百姓也能够消费得起。 还是在叶天策居住的那条街上,又出现了一个由朝廷开办的大型店铺,主要是用来售卖报纸。 而今日,正是此报社正式面向公众的开业日。 “大明人民报社正式开业,足不出户,便能让您一晓天下事。” “燕王殿下率领大军扫荡草原,拿下巨型铁矿。” “南街刘寡妇与姚二狗不得不说的故事。” “一文钱一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天空中不断地飘落着鹅毛大雪,但街道上并未因此减少人流量,甚至来来往往的人比平日里还要更多。 路边甚至还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扫除积雪。 自从叶天策带来了那些高产良种之后。 朱元璋就不拘泥于让农民一直种地了,再加上开办的工厂,以及商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大量种地的劳动力流入了城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