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追封为"襄愍"(1/2)
洪武二十四年,岁在辛未。距李善长之死,已逾一年。京城之中,气氛依旧凝重,似有阴云笼罩。</p>
虞部郎中王国用,其人相貌堂堂,面容坚毅,双目炯炯有神,透露出睿智与果敢。国用心怀正义,对李善长之死深感不平。每念及善长之结局,心中便有愤懑之意。</p>
国用独坐书房,面色凝重,心中思绪万千。暗忖曰:“李善长,开国元勋也。竟落得如此下场,实乃不公。吾当为其辩白,以正其名。”</p>
国用起身踱步,心中反复斟酌言辞。忆起善长一生功绩,国用愈发坚定自己之决心。</p>
经过深思熟虑,国用决定上奏朱元璋。他伏案挥笔,言辞恳切,字字珠玑。</p>
写毕,国用反复审阅奏折,确认无误后,小心翼翼地封好。他心中忐忑不安,不知朱元璋会作何反应。</p>
国用手捧奏折,缓缓走向朝堂。一路上,他心中紧张不已,脑海中不断浮现各种可能的结果。</p>
他暗忖曰:“吾此举,或能为善长洗清冤屈,或引火烧身,然吾不惧。”</p>
朝堂之上,群臣肃立。国用深吸一口气,迈出坚定的步伐,上前呈上奏折。他跪地拜曰:“陛下,臣有本奏。”</p>
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面容威严,目光深邃。他看着国用,微微皱眉,曰:“何事?”</p>
国用曰:“陛下,臣为李善长之事而来。善长乃开国元勋,为陛下立下汗马功劳。然却被指谋逆,遭诛三族。臣以为此事不公,善长绝无谋逆之动机。”</p>
朱元璋沉默不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p>
国用心中紧张,继续说道:“陛下,善长为臣数十年,深知天下之大业来之不易。其位极人臣,子孙亦蒙受恩德。晚年之时,何需谋逆?且即便权柄易主,李氏家族也不过重复当日之地位,身份不会更加显赫。善长断无谋反之理。”</p>
朱元璋依旧未语,朝堂之上气氛紧张至极。国用心中忐忑,但他毫不退缩,继续说道:“陛下,臣恳请陛下明察,还善长一个公道。若善长蒙冤而死,百姓恐对朝廷失望,国家亦可能因此而分崩离析。”</p>
朱元璋坐于龙椅之上,面容威严,目光深邃。当他收到王国用之奏折,沉默不语。</p>
朝堂之上,众臣皆紧张地等待着皇帝之回应。空气仿佛凝固一般,紧张之气氛弥漫开来。</p>
朱元璋手抚奏折,微微皱眉,心中思绪万千。他忆起李善长之过往,其功劳不可谓不大。然胡惟庸一案,牵连甚广,李善长亦难脱干系。</p>
众臣见皇帝沉默,皆不敢言语,心中忐忑不安。有人暗自揣测皇帝之意,有人则为王国用担忧。而王国用本人,心中亦是疑惑重重。</p>
王国用跪地不起,偷眼观瞧朱元璋之神色,却无法猜透皇帝之心思。</p>
他心中暗忖:“陛下究竟作何打算?吾之奏折,陛下是否会采纳?”然他亦不敢再追问,只能默默等待。</p>
京城之中,关于李善长之死的议论仍在继续。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p>
有人为李善长惋惜,认为其功高震主,落得如此下场实乃可悲。</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