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建奴大营多尔衮的权谋之夜(1/1)
夜幕低垂,建奴大营中,多尔衮的行帐内灯火通明,气氛紧张而兴奋。几乎在同一时刻,范文程面带喜色,匆匆步入行帐,向多尔衮躬身禀报:“主子,大喜!地道工程已至大同城墙根基,胜利在望!” 多尔衮闻言,眼中闪过一抹难以抑制的狂喜,但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狰狞之色。他猛地抬头,高声喝道:“传令,速召佟养姓来见!” 一名戈什哈应声而入,跪倒在地,恭敬地应承道:“喳,奴才即刻去办。” 不多时,佟养姓带着几分睡眼惺忪,却也难掩兴奋之情,匆匆步入行帐,跪地行礼:“奴才佟养姓,参见主子。” 多尔衮摆了摆手,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起来吧,文程先生已报地道之事,你即刻带人前往,填充火药,务必一举炸开大同城墙!” 佟养姓精神一振,连忙问道:“敢问主子,欲开多大缺口?” 多尔衮目光如炬,沉声道:“你能做到的最大限度,便是本王所求。” 佟养姓略一思忖,答道:“若以两万斤火药量计,当可炸开十丈左右的缺口。” “好,就依你所言,两万斤火药,即刻准备!”多尔衮断然下令。 佟养姓领命而去,身为建奴中罕见的火器专家,他深知此战之重。他亲自监督,将城墙下的药室精心扩建,四壁砌以坚石,缝隙间用灰泥严密填实,确保火药威力最大化。待两万斤火药填充完毕,他又命人从入口处砌起数丈厚的石墙,仅留一小孔作为引药槽,直通地道出口,一切布置得滴水不漏。 两日后,一切准备妥当,多尔衮亲率建奴八旗、蒙古八旗及汉军八旗的贵戚,浩浩荡荡来到地道口。佟养姓手持火把,毕恭毕敬地呈于多尔衮面前:“主子,万事俱备,只待圣火。” 多尔衮接过火把,目光冷冽地扫向一旁的豪格,淡然问道:“两黄旗的精锐可已部署妥当?” 豪格心中虽有千般不愿,面上却只能强作镇定,轻哼一声道:“拜音图和鳌拜已率三千精锐,在城外埋伏就绪。” 多尔衮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看似诚恳地祝福道:“如此甚好,本王便在此预祝鳌拜与拜音图旗开得胜,斩获头功。” 然而,这祝福之下,却隐藏着多尔衮深沉的算计。他表面上是将攻克大同的荣耀让给两黄旗,实则暗藏削弱其势力的心机。他深知,大同守将沈槯非等闲之辈,即便城墙被炸开,两军也必将陷入一场血战。届时,拜音图和鳌拜的三千精兵若能与沈槯部拼个两败俱伤,他多尔衮的两白旗精锐便能坐收渔翁之利,一举奠定自己在八旗中的绝对权威。 豪格虽洞悉多尔衮的险恶用心,却苦于势单力薄,只能隐忍不发,静待时机。行帐内外,紧张的气氛凝聚到了极点,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即将在大同城下拉开序幕。 在多尔衮下令点燃火药的关键时刻,另一幕权力的暗流也在悄然涌动。随军出征的摄政王岳托,身为正红旗的旗主,静静地站立于一旁,目光深邃,未曾有过丝毫出面维护两黄旗的意图。他内心的算盘打得精明,深知两黄旗势力庞大,如同一座难以撼动的山岳,对于同为八旗之一的两红旗而言,这份强大非但不是助力,反而是潜在的威胁。 岳托心中暗自思量,削弱两黄旗的势力,不仅是对多尔衮计划的默许,更是出于自保与长远利益的考量。两黄旗的强盛,如同悬在众人心头的一把利剑,让人不得不防。若能借此机会,让两黄旗在与沈槯的较量中损兵折将,对两红旗乃至整个八旗的势力平衡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当多尔衮的阴冷笑意掠过嘴角,手中火把即将触碰那决定性的引药时,岳托非但没有阻止,反而以一种复杂的眼神注视着这一幕。他的沉默,既是对多尔衮计划的默认支持,也是对两黄旗即将面临的挑战的一种冷漠旁观。 随着火把的火焰舔舐上黑色的火药,滋滋作响的火花迅速蔓延至地道深处,空气中弥漫开来的火药味愈发浓烈,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巨变。这一刻,不仅是火药在燃烧,更是八旗内部权力斗争的又一次激烈碰撞。多尔衮与岳托,两位摄政王,各自心怀鬼胎,却在这共同的利益驱动下,默契地选择了同一条道路——削弱两黄旗,以维护自身及所属旗帜的利益与地位。 豪格看在眼里,怒在心头,却也只能无奈接受这既定的现实。他深知,在这权力的游戏中,个人的情感与忠诚往往显得微不足道。两黄旗的未来,将在这场由火药引爆的较量中,接受最为严峻的考验。 在大同这座古老而坚固的城池之内,沈槯凭借着他超越时代的智慧与策略,早已将一切防御布置得滴水不漏。面对建奴那企图以地道突袭的诡计,他展现出了现代人独有的敏锐与果决。 沈槯深知,要精准定位建奴地道的位置,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或许轻而易举,但在这个时代,他巧妙地运用了古老的智慧与简单的工具。他下令在城内关键区域,尤其是靠近东段城墙之处,布置了一系列倒扣的陶瓮。士兵们只需将耳朵紧贴瓮底,便能捕捉到来自地下深处,建奴挖掘地道时细微却致命的声响。这些声响,如同地底传来的幽灵低语,却无一能逃过沈槯精心布下的“听音阵”。 为了进一步巩固防线,沈槯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果断决策,将东段城墙周边五十步范围内的民居尽数拆除,这一举动虽看似残酷,实则是为了大局着想,确保无死角防御。随后,在距离城墙仅二十步之遥的地方,一座坚固的石墙拔地而起,高达六尺,宛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守护着大同的安宁。 这座石墙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它不仅为火枪手们提供了绝佳的掩护,还巧妙地利用了高度优势,使得火枪手们能够站在其后,仅露出肩膀以上的部位进行射击。这样的布局,既保证了火枪手的安全,又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射击精度与效率。火枪手们只需轻轻一推,便能将火枪稳稳地架在石墙上,瞄准那即将破土而出的威胁,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如此周密的布置,不仅彰显了沈槯作为现代人的智慧与远见,更体现了他对古代战争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在大同城内,一场无声的较量正悄然上演,而沈槯,无疑是这场较量中最为冷静与睿智的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