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大明孝陵卫211(1/2)
毫不夸张的说,就明朝这两京制度,如果不是一根绳儿前期太过爱惜羽毛,不愿南下,大明一时半会儿还真亡不了。 </p>
韩赞周看着眼前这名内侍,语气有些急切的对其吩咐道:“速去请孝陵卫指挥使进宫。” </p>
“是,掌印。” </p>
内侍答应一声,也是脚步匆匆的离开了。 </p>
关于孝陵卫的事,还是临行之前,朱由检亲自向其交代下来的。 </p>
韩赞周差一点就将这件事给忘了。 </p>
朱由检之所以会向韩赞周个提起孝陵卫,完全是因为这支军队,在后世被传的实在是太过神乎其神了。 </p>
所谓的孝陵卫,顾名思义,就是守卫孝陵的一个卫所。 </p>
后世对这支军队评价很高。 </p>
这里面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据后来孝陵卫和建奴的战斗结果来看,孝陵卫的战斗力着实很是惊人。 </p>
指挥使梅春率领的孝陵卫,在建奴打到南京的时候,拒绝投降。 </p>
率领仅剩的一千余人,与建奴展开数次大战,最后剩下的一十八人,在杀死三百余建奴后,全部战死。 </p>
一些已经离开孝陵卫的老兵,年迈无力,没有办法上阵杀敌,竟是自尽而死。 </p>
可以说,孝陵卫应该是这个时代,对大明最忠诚的一支军队了。 </p>
当然,这也和孝陵卫的人员组成,以及朝廷给予的优厚待遇有一定关系。 </p>
和其他卫所不一样,孝陵卫的人员构成,是以大明太祖皇帝的安徽老乡为主。 </p>
主要是由周、李两家组成。 </p>
指挥使一般是由驸马梅殷的后代担任。 </p>
又有一家董姓人家,负责孝陵卫的马场。 </p>
之所以这么安排,还和他们的姓氏有关。 </p>
“董”这个字,拆开就是草千里,据说太祖皇帝就是因为这个,才让其世代担任这个官职。 </p>
孝陵卫的兵卒,待遇远超其他卫所,在其他卫所都发不出饷银的时候,孝陵卫的军饷可是足额发放的。 </p>
而且,在士卒年迈后,可以让自己的子侄接任,如果没有子侄,朝廷还会给其发放一笔丰厚的安家费,让其安享晚年。 </p>
孝陵卫军械装备,在大明那也是首屈一指。 </p>
可以说,孝陵卫是大明王朝最为精锐,也是最为特殊的一支军队。 </p>
而孝陵卫的驻地,就在南京城外的紫金山。 </p>
这也是朱由检为什么要调用孝陵卫的原因。 </p>
虽然南京包括整个南直隶,名义上还有四十九个卫,但那也只是名义上。 </p>
按照朱由检的估计,这四十九个卫,一个卫五千六百人,合计二十七万多的军队,实际上顶多也就不到三万人。 </p>
而且这三万人,又有多少能打仗的,那就只有鬼知道了。 </p>
想要守住南京,眼下就只有依靠孝陵卫,以及俞咨皋的宁波水师了。 </p>
就在韩赞周焦急等待的时候,内侍快步走了进来,向其禀报道:“掌印,孝陵卫指挥使梅春求见。” </p>
“快,快请。” </p>
韩赞周闻言,连忙催促道。 </p>
很快,一名身穿甲胄的青年将军,大步走了进来。 </p>
韩赞周抬头一看,只见来人身高八尺,魁梧壮硕,眉宇之间,自有一股英气。 </p>
一见之下,韩赞周便忍不住在心中暗赞一声:“好一员虎将。” </p>
“下官孝陵卫指挥使梅春,见过掌印。” </p>
梅春走到韩赞周身前,单膝跪地,向其行礼道。 “梅指挥使快快请起。”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