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下墓(1/1)

宋老便带领着所有人进入墓穴,来到一座石门的面前,就在准备开门的时候,楚健突然叫住:“这里有一块石板?” 说完指着自己脚下,大家看见的只是淤泥,只见楚健用脚把上面的淤泥给弄开,露出一块大概一米高的石板。 宋老连忙走过来,不怕手脏,直接用手擦拭着石板,把石板上的淤泥都去除干净,石板上刻了不少字,看着上面的文字,宋老和楚健两人都愣住。 通过这些记载。楚健和宋老很快就知道这墓是谁的。 虽然一开始猜测这个墓穴有可能就是建文帝的墓穴,但是真正确认没有找错之后,那种激动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清楚的。 宋老他相信,这个消息透露出去,会引起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的震动。 一般说来,人们往往知道明朝的十三陵,比较出名的还有凤阳的明皇陵和南京的明孝陵。这样加在一起也不过十五陵。 实际上,明朝是有十九座皇帝的陵墓。除了上面的十五个之外,还有明祖陵,是朱元璋为他爷爷以上的祖宗修建的。明显陵,是嘉靖皇帝为他父亲修建的。 而在明孝陵旁边,还有一座陵墓,经过考察,结合史料分析,是朱元璋早逝的太子朱标的坟墓,朱标曾经三次被追封为皇上,而且墓葬的规制和明孝陵基本一致,当然可以算作皇陵,目前,被命名为“孝东陵”。 另外,在十三陵有一座景泰陵,没有陵号。这座陵墓是真正当了7年皇帝的朱祁钰的墓葬。由于明英宗复辟,取消了他的皇上的资格,也没有给他的陵墓命名陵号,所以,一般用他的年号代替陵号。也就是说,所谓十三陵,实际上是十四陵。加起来共计十九座皇帝陵墓。 然而,任谁也没想到,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的墓并不包括其中。 宋老感叹道:“看来这个明史第一谜案终于有了答案。” 建文帝刚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就图谋夺取帝位,以讨伐其身边“逆臣”为名,起兵北平,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下落不明。此后,有关其出逃的传闻颇多,数百年来,建文帝的下落也是一桩争讼不决的历史悬案。史学家称之为“明史第一谜案”。 连生死都不知,下落不明,自然也就找不到他的陵墓。 大家都来到墓穴的大门前,等大家都后退开来后,宋老也没有含糊,准备把门给打开。 顾嘉辉这时候已经把直播开起来,一下子就有很多观众涌进,不过看到周围的环境。 “主播,这里是哪里?” “看样子,肯定是遇到什么不得了的事情,而且还有这么多人?” “难道这里就是之前主播停播的原因吗?” 顾嘉辉解释:“各位水友,你们非常的幸运,跟着我们一探建文帝的墓穴。” 可能是说话的声音毕竟大,这时候楚健小声提醒道:“小声一点,不要打扰到宋老他们。” 顾嘉辉连忙就把说话的声音降下来。 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盲目打开陵墓门的话,肯定会受到机关的攻击,古时候的人都不想自己的墓穴被挖掘,肯定会设下大量的机关。 大家只见宋老在那儿不停的用手探索着,大家可能想到应该是找某一个开关吧! 毕竟大家对于这些都不熟悉,所以也只能靠猜测。 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宋老老,经过十几分钟的观察和摸索后,宋老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开关,马上按下去,楚健他们只见石门在慢慢的打开。 如此重的石门就这样打开,大家都在赞叹古人的智慧。 这样的工程,就算放到现在,都是一个巨大规模的工程。 今天,就算拥有许许多多的高科技来辅助,修建如此大规模的水下地宫,难度还是相当的大。 打开石门之后,宋老马上叫人过来测量,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有毒气体,以及里面的氧气足不足够。 外行人都清楚,如果氧气不足的话,这个可不是开玩笑分分钟会死人,为了安全起见,肯定要弄清楚。 在以前,人们没有这么先进的仪器的时候,盗墓贼都是会使用火把,测量一下,墓穴里面的氧气是否足够。 这是众多盗墓贼用生命为代价积累起来的经验。 跟小说描绘的不同,盗墓这个行当不仅在历朝历代为道德和法律不容,而且充满危险。 其中最大的危险就是古墓因为长期封闭,不仅缺少氧气还很可能因为陪葬品的腐败产生一些有毒气体,这时候通过燃烧的方式来检测氧气含量就非常有必要了。 以前,倒斗的人会通过放入一些鸽子、鸡一类的动物来检测地下的空气含量。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下一些有毒气体带来的危险。 测量人说道:“宋老,里面并没有有毒气体,不过氧气暂时还不足,要稍等一下才行。” 宋老再次强调道:“等一下进入墓穴,所有人一定要听从指挥,古墓一般都是有一些机关的,如果不小心的话分分钟会死人。还有,你们不要看见什么稀有的古董就冲上去,这些都是国家的所有物,你们知道吗?” 嘴上说所有人,实际上是对楚健、沈世杰和顾嘉辉说的。 楚健连忙开口:“宋老你放心,这些我们都明白。” 剩下的沈世杰和顾嘉辉两人也赶紧表示清楚。 很快,宋老等人已经把要用到的东西都准备好,这个时候顾嘉辉突然问道:“等等,我们是不是要准备一些黑驴蹄子呢?” 大家听到后,不由自主停顿一下,沈世杰就说道:“那要不要让你带点蜡烛和糯米?是不是最好再加上摸金符?” 顾嘉辉尴尬一笑:“万一嘛!” “哪来的万一?要相信科学,封建迷信可要不得。”沈世杰摆摆手。 不会真有人觉得有“大粽子”吧?就算有,那黑驴蹄子能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