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高氏祠堂(1/1)
楚健朝前面看了一眼,队伍还很长呀! “你们村有这么多人吗?”楚健有点吃惊。 他也是农村的,一般来说,没这么多人口的吧? 村长讪讪一笑:“隔壁村的也来了。” 这消息很难保密,有人发了财,就会忍不住通知要好的亲戚之类,很容易就引来其他地方的人。 当然,这里面也有拍卖行的功劳,故意这么干的。 既然要搞,就搞得轰烈一些。说实话,柳如烟甚至想请媒体的人来跟踪报道的。 毕竟他们是义务鉴宝,不收费,总得收点其他的吧?比如名气什么的。 “行吧!” “要不,大家歇一歇,先吃饭?我都安排好的。”村长建议道。 楚健看向莫飞和张福军:“两位,你们觉得怎样?” 他是无所谓的,但需要照顾另外两位鉴定师的感受,人家才是真正来帮忙的。 莫飞和张福军看了眼排队的村民,说道:“就鉴定完这些人吧!村长,你让后面来的先不要排队。” 村长听后,连忙让人去拦住后面还要排队的人,说明情况。 不能让排队的村民有怨言,影响人家鉴定师的名声呀! 接下来,楚健他们加快速度。不到一个小时,就把排队的那些村民带来的物品鉴定完,虽然有些老物件,但都不太值钱。 村长将宴席设在祠堂门口的小广场。 “这祠堂建得不错。”莫飞摇着蒲扇欣赏道。 “嗯!有点历史了。”张福军也点头。 只见这是一座高氏祠堂,村里大部分人都姓高。从建筑来看,有着浓郁的岭南风格,一百几十年前的老建筑。 门前,还有两个石门当。 可能大家对门当有点陌生,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因其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老百姓认为能避邪。 文官的家用方形的\\\"门当\\\",武官的家用圆形的\\\"门当\\\",所以大老远一看,就可知道这家的主人是文官还是武官。 门当石一般放置于古代传统建筑大门两侧,用于显示古代标志主人等级和身份地位的门庭装饰艺术品,与门簪、门槛、门扇、门框一起产生古朴典雅的整体艺术装饰美感,有吉祥、祈福、避邪之象征。 其实,说白了,就是有点类似门口摆两个石狮子。 “村长,你们村以前辉煌过呀!”楚健笑道。 一看这建筑,就知道修建这座祠堂花了不少钱。 村长苦笑:“哪里话!我们村以前,是出过一位当官的,很久以前的事了。后来,那位当官的出钱,修建了这座祠堂……” 人家有出息,混出名堂了,自然将家里人都接走。打那以后,那位有出息的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事实上,他们村出了好些个才子,但基本上都是有去无回。村子还是那么穷,并没有改变太多。 “方便进去看看吗?”莫飞忽然问道。 他看,现在菜也还没上齐。 有些祠堂,是不准外姓人和妇女进入的,所以莫飞唐突地问了一句。 祠堂文化,在我国南方盛行,有许多忌讳。 在大家的印象中,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但其实,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以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 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 村长点头:“没问题呀!以前是很多忌讳,但现在是新社会,早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以前村子发生过一次洪灾,大家还搬进来住过一段时间呢! 在村长的带领下,楚健他们跟着走。 “这两个石门当要好好保存,也值几千元的,不要碰坏了。”楚健提醒村长。 村民们被这么一提醒,都围过来摸几下。以前不知道,这两块石头也值钱。 “还有这两扇门,门神是直接雕刻上去的,不错!不错!”莫飞点评。 踏入祠堂,里面是回字形的结构。两边的墙壁上,刻着一些激励后代努力奋斗的语句,还有做出过贡献的本族人的缅怀等。 嵌瓷、木雕、石雕、泥金等特色工艺随处可见。 “这祠堂,真有点意思呀!”莫飞越看越惊讶。 楚健点头:“看来,当初修建这座祠堂的人,应该不是无名之辈。” 经过回廊,来到亭堂。亭堂是祠堂的正厅,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处,因此空间最大,用材也最考究,一般用较大而坚实的柱头和横梁构建。 最引人注目的,无疑就是那一排排的祖先牌位。 前面,是一张摆祭品、上香的祭台,上面还有糖果饼干什么的,香火还在燃烧,一股檀香味弥漫。 靠墙的两边,对称摆着几张椅子。 墙上,竟然还有几幅字画,瞬间将莫飞和张福军两人的注意力全吸引过去。 “这书法写得精妙。可惜,不是名家之作。”莫飞有点遗憾地说道。 在古代,只要是读书人,书法就不会太差。如果字写得不好,你文章写得再好,也不能有很高分。 因此,古代的读书人,基本上都是书法高手。 “你们来看这幅百寿图。”张福军跟楚健和莫飞说道。 百寿图,中国民间传统寓意字样。用一百个不同形体的\\\"寿\\\"字所组成的图像,有圆形、方形或长方形数种;也有在一个大\\\"寿\\\"字中再写上一些小\\\"寿\\\"字的。 \\\"百寿图\\\"从宋代以来就已作为稀世之宝、广为传颂。特别是南宋时期,专事拓印、装裱\\\"百寿图\\\"作坊久盛不衰。朝廷显贵、书香世家,百姓士庶都为拥有一幅\\\"百寿图\\\"而自豪。 而眼前的这一幅,高175厘米、宽148厘米。整个字体笔画十分紧凑,笔力遒劲。 100个小寿字更是各有千秋、字体各异、无一雷同。其中楷、隶、篆、行、草、甲骨文等无所不有。 “明代的!”楚健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