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大国崛起的代价(2/2)

中国在十四世纪已发明了焦炭炼铁术,据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考证,这在科技上已具备十八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主要条件,“但这场潜在的革命却无疾而终”。

清代经鸦片战争后,统治者看到了坚船利炮的利害,发起了洋务运动,建立起现代工业,但清政府并没有改变坍塌的命运,中华民族也没有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

还有一种情况是,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本是从“明治维新”逐步走上强国之路的,而“明治维新”并不是科技维新,而是制度维新。战后西德经济的快速繁荣,首先不是来自科技的繁荣,用西德经济起飞之父艾哈德的话说,是“来自竞争的繁荣”,而竞争问题,本质上是市场经济制度问题。这两个例证表明,科学技术固然在产力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它却不能自发地转化为现实的产力。因此我们不能说科技对一国的崛起起着决定作用。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对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首先是以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产实践中的大规模应用为前提的。

现在,文化已成为社会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否一种文化对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或者说对一国的崛起起着根本作用,我不敢这样说。因为同样处于儒家文化熏陶下的日本崛起了,而清朝却固步自封,离强国越来越远。

还有,历史的、现实的大量事实证明,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是产力发展潜在的和必要的条件,制度才是保证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产力长期提高的充分条件。制度是产力发展的基石,是最基本层次的、最核心的第一产力,是产力发展的总阀门。”

“综上所述,我认为大明想要成为举世公认的强国并永远屹立不倒,就要遵循规律,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上强国的崛起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避免一些重大的误区,但是应该付出的代价,是必须付出的。哪怕这些代价是鲜血和命也在所不惜。强国不是之间建成的,也不是可以借鉴和学来的。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不断的探索,不断的付出,直到我们登上世界之巅的那一天!大国崛起,大道至简,唯有经历风雨考验,才能永远屹立不倒!中华的崛起就从我开始,从大明开始!”

啪啪啪,武曌和正德激动的拍着巴掌,厚照的这番话引起了他俩内心的震动。是啊,中华民族曾经走上过世界的巅峰,但是在近代,他没落了,落后了,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自新中国建国之后,一代接一代的国人在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付出的是汗水、智慧、乃至命。大国崛起绝不是投机取巧就可以的,也没有捷径可走,该付出的代价必须付出。

厚照的话不仅感动了武曌和正德,就连系统那边守在屏幕前观看直播的人们,也都无不为之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