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北大荒不搞歧视(1/1)
“不是不是。”云乔连忙解释道;“是去看望我我亲小叔一家。” “你还有个亲小叔在东北?”杨连长很是意外:“你家不是沪城的吗?” “是沪城的,不过我小叔一家在东北。”云乔说道:“就在隔壁的52农场。” 虽然云乔避重就轻,但杨连长一下子就猜出来了:“被下放来的?” 云乔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轻轻‘嗯’了一声。 她本以为杨连长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没想到他只是平淡的点了点头,就说:“行,我知道了。给你批假。” 云乔愣住了,许久才找到自己的声音:“连长,您不介意吗?” “介意啥,北大荒的右派分子多的是,就咱们虎林农垦局的副局长,前几年也是从首都被下放来的右派呢。” 杨连长大喇喇的说:“都是来为建设北大荒做贡献的,不分这派那派的。咱们兵团不搞成分歧视。” 北大荒这边的革命氛围不浓,思想也宽松,云乔一早就感觉到了。 具体表现是,在沪城随处可见的红小将红袖章们,在这里基本上很难看到。公社里可能还有那么一小撮年轻小混混扯着大旗小打小闹,但是在农场这边,基本上是绝迹的,云乔从没听说过哪个团哪个连的,不搞生产反而搞思想斗争的。 但她怎么也没想到,农场这边的人会对右派分子也一视同仁。 云乔鼻子一酸,由衷的弯腰向杨连长鞠躬:“连长,谢谢您。” “不必谢我,你这是正当的请假理由,换成别的人我也会批的。”杨连长摆摆手,问道:“叶云乔,你叔叔一家现在52农场的什么地方?我对附近这一块的村子摸得挺熟, 你说来听听,说不定我知道。” 云乔回答道:“是个叫三合营的村子,您知道吗?” “原来是三合营,我知道。”杨连长说道:“三合营离咱们五连不远,我还认识三合营的村长呢。对了,你知道去三合营的路怎么走吗?” “知道。”云乔点头:“我已经打听过了,三合营就在南湖那座山的后面,翻过山,再过两个村子就是了。” 杨连长脸色一变:“不是,这个路线,你是找谁打听的?” “是常胜。”云乔见杨连长脸色不对,连忙问道:“连长,怎么了?这个路线不对吗?” “何止是不对!简直是错的离谱!”杨连长说:“这小子,也太不靠谱了。你也是,怎么就不动动脑子想一想,就现在这个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天气,大雪都要封山了,你要是真照着这个路线爬雪山,搞不好要冻死在半路上。” “还有豺狼虎豹的问题。大冷天的,这些野生动物都缺吃少食的,万一运气差在路上碰见一个,那你就是纯纯去给它们送菜的!” 云乔囧了一下:“连长,我不知道。” 是她缺乏常识了。 主要是她以前没经历过,沪城的冬天不太冷,再加上也没啥深山老林的,野生动物全被关在了动物园,她压根没有这方面的概念。 “现在知道也不晚。”杨连长板着脸说道:“翻山的路线是春秋天和夏天的时候,抄近道用的。冬天不能这么干,不安全,必须得走大路。知道吗?” 云乔虚心受教:“知道了。” 紧接着杨连长就给云乔说了去三合营的正确路线,走大路,绕开了南湖的那座山。 想了想,杨连长还是不放心,便说:“算了,你还是别一个人走了,万一出点什么事,我没法跟团部知青办的交代。这样,明天一早,我找个人送你去三合营。” 云乔连忙摆手:“这怎么能行!哪能因为我自己的一点私事就麻烦连里。” “快过年了,大伙儿都不用上工了,找个人送你一趟不费什么事。”杨连长不容置喙的决定了:“再说了马是吃草料的,也不耗费汽油,送你一趟,都不算什么损耗的。安全最重要!” 秦桂芬听到这儿,也说:“云乔,你连长说得对,女孩子出门在外,安全最重要,还是让人送你一趟吧。” 两人都这么说,云乔就没再推辞,笑道:“好,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谢谢连长。” “谢不谢的无所谓。但你得记住,假我给你批两天,只允许你在外头住一夜,第二天的傍晚之前必须准时回来,知道吗?”杨连长正色道。 云乔立刻做出保证:“连长您放心,我肯定会准时回来了。” 杨连长‘嗯’了一声,叮嘱:“回来的时候让你小叔送,别一个人回。” “我知道。” 第二天一早,杨连长派林涛来送云乔。 因为林涛是连队运输队的,现在运输队没活,闲着没事正好能送云乔去三合营。 他会骑马,赶车也赶得好。再加上云乔和郑文静关系好,为了跟郑文静身边的朋友打好关系,他也乐意接下这个送人的活。 云乔特意穿上了婶婶李白秋给她做的那件新棉袄,带了个小包袱,里面装了些她提前准备好的东西。 过年的几天难得不用上工,郑文静就没起,缩在被窝里跟云乔说再见。 云乔从宿舍屋里出来,林涛见只有云乔自己,郑文静没出来送她,眼神明显的有些失望。 云乔自然是看出来了,但也不好说什么,假装看不出他的意思,笑着说道:“林同志,今天麻烦你了。” 林涛收回看向屋里的视线,笑着说道:“不麻烦不麻烦,正好闲着没事嘛。” “叶同志,快上车。” “好。”云乔爬上马车。 “坐稳了啊。” 说完,林涛一甩鞭子,‘驾’的一声,马车缓缓的开始往前走。 出了连队,外面一片洁白的冰天雪地。 赶路无聊,林涛主动跟云乔搭话:“叶同志,你上三合营干啥去?” 云乔:“走亲戚。杨连长没跟你说吗?” “没有。”林涛摇头:“真没想到,你还有亲戚在咱们农场附近,太幸运了。我还以为咱们来下乡的知青,都在这边无依无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