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291(2/2)

好书推荐:

这细究起来,还是班昭起的坏头,《女诫》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p>

她倡导女性读书识字,不是为了让这些有幸读书的女性断了广大女性独自自主的路,尽一切努力讨好男人的。</p>

看来她对班昭还是太好了。</p>

【不久之后,宁宣抚司土司发动叛乱,围攻成都,朝廷紧急调派秦良玉前往平叛。</p>

嗯,封官是秦良玉男性亲属的,真正领兵打仗的是秦良玉,对待秦良玉顶多赏件衣服。或许清朝的黄马褂就是这么学来的吧?赏件衣服给有军功的臣子就完事了。</p>

叛军以重金贿赂周边的土司,只有秦良玉不为金钱所动,执意领兵平叛。</p>

秦良玉带着弟弟和侄子收复了城池,朝廷这时候才给她封官,从三品。当然封官这种事情,怎么能够少了她的男性亲属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秦良玉的弟弟和侄子们也都升了官。</p>

秦良玉大概是唯一一个官职只有从三品,却能穿二品官服的女子了。</p>

秦良玉被封官之后,感激万分,仿佛被打了鸡血一般,一口气彻底平定了叛乱。】</p>

天幕下的众人对天幕所言并不认可,能够得到赏赐是极为荣耀的事情,是朝廷的恩典,不能小瞧了这件衣服所能够发挥出的作用啊。</p>

谁家有黄马褂,那是能吹几辈子的事情。</p>

明朝之后对这段历史熟悉的众人觉得秦良玉的弟弟和侄子还是有些领兵打仗的能力的,不全然是靠着秦良玉才能够升官。</p>

不过,也确实是秦良玉打仗更厉害一些。</p>

【崇祯年间,秦良玉奉朝廷的命令四处平定叛乱,往往是贼寇看到秦良玉领兵到来之后不战而逃。</p>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三年,秦良玉活捉叛臣贼首。】</p>

【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性,秦良玉常常将“我一个妇道人家”挂在嘴边。</p>

被人诬陷时,秦良玉上奏皇帝说:“我立下的战功,引来太多嫉贤妒能之人,故意诬陷,嫉妒我一个妇道人家。”</p>

和人诉苦时说:“我一个妇道人家,愿意为国战死,但是耻与不通兵法的蠢材兵败同死。”</p>

打了败仗时说:“我一个妇道人家,兄弟都为国战死,我又岂能投降敌寇苟且偷生呢?”</p>

也幸亏秦良玉常常将“我一个妇道人家”挂在嘴边,让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个女人,时时刻刻提醒众人她是个女人,这样她的战功才不会全部被男性给顶替,这样才能让众人知道女性也是能够堂堂正正的上战场,而不是要像花木兰那样女扮男装。】</p>

历朝历代的君臣们想到了冼夫人,虽然没有频繁地说自己是一介女流,但是充分地利用了自己是女人的事实麻痹敌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