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237(1/2)

好书推荐:

都是嫡子,是让一个健康的人继承皇位,还是让一个残疾的人继承皇位?】</p>

众人:“???”为什么不包括洪武朝?怎么只是不包括洪武朝?</p>

自认为十分疼爱太子胤礽的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沉默了,他大概是容忍不了太子谋反的。</p>

【李承乾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不保,在误解下行为偏激,犯下谋反这种无法挽回的大罪,以至于错失皇位。</p>

李承乾不谋反,李世民不会废太子。</p>

李世民让年仅十二岁的李承乾参与朝政,给年仅十三岁的李承乾加冠礼,放心让年仅十四岁的李承乾监国,到处炫耀年仅十五岁的李承乾写的治国之策。】</p>

【在李承乾腿瘸了之后,李世民让魏征给李承乾当老师。甚至在李承乾造反失败后,千方百计想要保住李承乾的性命。</p>

想想造反失败被迫自杀的刘据。</p>

当初明确说了不会废太子的汉武帝刘彻,在明知刘据起兵反抗只是为了自保的情况下,仍是犹豫不决没有下达保护刘据性命的命令,以至于刘据被迫自杀。</p>

刘据虽说是自杀的,但是他的儿子是被杀的,不自杀也会是和他儿子一个下场。</p>

汉武帝在刘据死了之后才开始悔悟,很难说不是故意在等刘据死,才好放心地悔悟,对刘据不够信任。】</p>

汉武帝刘彻看的来气,说他故意在等刘据死过分了啊。</p>

唐太宗李世民看向年仅十四岁的长子,好奇一年后李承乾写出了什么样的治国之策,让他欣喜若狂,到处炫耀。</p>

这样有才华的儿子,他是疯了吗要把人逼反?</p>

【作者菌认为李世民偏爱李泰不是想让李泰当皇帝,因为李承乾被废之后都没有考虑过让李泰当皇帝。</p>

约定俗成的观念是父母偏爱幼子。</p>

李世民对李泰的偏爱,可能是因为李泰不是太子,却又是嫡子,且只比李承乾小一岁。</p>

古代是长子继承家业,所以父母偏爱幼子。给不了和长子同等的爵位、财产,就用足够的爱来弥补幼子。</p>

得了大量物质好处的长子,不能又要又要吧?】</p>

大魏吴王孙权想到了自己。</p>

他一生都在玩弄政治,太子早亡之后,在他的纵容下搞出了“南鲁之争”,不过是想达到政治平衡的目的。</p>

父母偏爱幼子,天幕给出的理由放到平民家说的通,但不适合帝王之家。</p>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长子李弘,出生于唐高宗永徽三年,也就是公元652年,五岁时被立为太子,死后被追封为孝敬皇帝。</p>

之所以用“孝敬”这个谥号,是因为李弘孝顺,年少读书时不愿意或者说不忍心读《春秋左氏传》。】</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