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2)
喝酒误事可不是危言耸听。</p>
在妻子的要求下,陶渊明才改为一半田地种秫谷,一半田地种粳。</p>
有人会说了,在古代,县令是七八九品的芝麻官,官很小,无法令陶渊明施展才华和抱负。但是古代的县令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市长,市长官小?</p>
科级干部要哭了。】</p>
洪武大帝朱元璋心疼被陶渊明糟蹋的那五十亩良田,若是都用来种植庄稼该多好啊。</p>
公田比私田肥沃,不该这么糟蹋。</p>
【《晋书》记载:“陶潜素简贵,不私事上官。”</p>
素是向来的意思;简贵的意思是简傲高贵;私是暗地里的意思;事是侍奉,伺候的意思。</p>
也就是说,陶渊明有傲骨,不做私底下给上司送礼,讨好长官的事情。</p>
郡里派督邮来到县里,陶渊明的下属陈述说,应该整束衣冠去见督邮。</p>
这话令陶渊明炸毛了。</p>
陶渊明说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殷勤地侍奉乡里的小人。”愤而辞官,写下《归去来兮辞》。</p>
作者菌愚昧,没有看到陶渊明的政绩,也没有看到陶渊明的忧国忧民之心。】</p>
天幕上出现了《归去来兮辞》全篇。</p>
天幕下的众人看到这封辞职信,确实是文辞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可见陶渊明的洒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p>
陶渊明有才华,只是无心官场。</p>
当然,这才华也只是诗文一类的,于国没有多大建树。</p>
【陶渊明回家之后,不事生产,也不干家务,生活靠亲朋接济,常有亲朋好友带着酒菜前去看望他,与他一起吟诗作对,抚琴听曲。</p>
我们来看看他的亲朋。</p>
陶渊明家境没落,但是他的侄子陶延寿是晋朝的公爵——长沙郡公。</p>
郡公是异姓功臣的最高爵位。</p>
陶渊明的朋友有刺史王弘、始安太守颜延之,就连废立皇帝的权臣檀道济也慕名前去拜访他。</p>
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的那样:“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p>
所以,一个小小的督邮也配让陶渊明正装相迎?</p>
陶渊明可是长沙郡公的长辈。】</p>
结庐隐居的陶渊明看到这里气不过,他以前就没见过陶延寿,在《赠长沙公》中也明确说了与长沙公虽然是亲戚,但是形同陌路。</p>
他能沾到陶延寿的光?</p>
【好了,这期盘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视频再见,敬请期待。】</p>
天幕上又出现了供人点赞、关注、投币的粉红色图标。</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