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49(2/2)
张仲景这个长沙太守不是虚名,而是实际在地方上就任了,为了百姓们看病方便,而把每月的初一、十五定为坐堂的日子,大开官衙大门,让百姓前来看病。</p>
正史上记载的历任长沙太守也不是徒有虚名,也是实际就任的。</p>
这就有了冲突。</p>
也就是说,张仲景身为长沙太守,坐堂问诊很有可能只是民间传说。因为正史也有遗漏的可能,所以不能断定张仲景就一定没有当过长沙太守。】</p>
华佗:“……”</p>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名气不亚于华佗。</p>
我们通常认为张仲景在东汉末年时的名气没有华佗响亮,主要就是因为张仲景这个人没有被载入史册,而华佗在正史的记载中十分详细。</p>
如果张仲景当长沙太守是真实的,那么他在东汉末年时的名气绝对不亚于华佗。</p>
长沙郡可不是什么小县城。</p>
想想看,一个高官,大开衙门亲自坐堂给百姓看病,不说在全国范围内,至少在整个长沙郡是出名了。</p>
再加上他还是治疗疫病的能手,在当时怎么可能会没有名气?】</p>
丞相曹操看到这里两眼放光。</p>
待到平定了乌桓,他就南下直取荆州,不求其他,先把张仲景给抓来,咳咳,招降。</p>
瘟疫是困扰他最大的问题。</p>
既然张仲景是治疗疫病的能手,那他就一定要得到。</p>
【张仲景的家族有两百多人,在地方上可以说是豪门了。因为家族有三分之二的人在短短十年间死于疫病,所以张仲景决定学医,行医济世。】</p>
天幕上出现了《伤寒杂病论》的节选。</p>
因为《伤寒杂病论》全书字数太多,而且大部分出自《汤液经法》,所以天幕上并没有出现全篇。</p>
华佗看了天幕上的方剂,确实是治病的良药。</p>
【野史中记载,名士何颙曾评价张仲景将来会成为一位很好的医生。这个何颙就是评价荀彧有王佐之才的那位。</p>
何颙也是南阳人,广义上说,和张仲景也算是老乡。</p>
张仲景的家族有两百多人,在当地可不是什么小门小户。何颙认识张仲景,并评价张仲景也不是全无可能。】</p>
东汉之前的众人对荀彧产生了浓重的好奇。</p>
在之前的盘点当中,天幕曾多次提到荀彧,却又只是简要提了几句,没有详细的讲解。</p>
什么时候单独盘点一下荀彧?</p>
丞相曹操想到何颙曾评价他能够安定天下,觉得当世名士之中,就数何颙会说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