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147(1/2)

好书推荐:

天幕下的众人点头。</p>

汉武帝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正是一种爱民的体现。</p>

天幕上出现了汉武帝时期的漕渠修筑路线,以及黄河决口时的治理措施。</p>

这个比较专业,外行还真的难以看懂。</p>

不过,这对秦朝和汉初时的治粟内史以及汉景帝时期的大农令来说通俗易懂,看到这个像是捡到宝一样兴奋不已,没有想到这天幕异像对他们也能有所裨益。</p>

天幕讲解的很详细,他们可以依葫芦画瓢。</p>

汉高祖刘邦想到了隋炀帝杨广的教训,觉得建国之初还是少用点民力为好,挖渠的事就留给子孙后代去做,他有水车和先进的农具这种无需耗费太多人力的利民工具就够了。</p>

汉文帝和汉景帝就完全没有汉高祖的顾虑。</p>

【汉武帝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治理国家,提拔了董仲舒、东方朔、桑弘羊、汲黯、张汤等人,改革了官制、币制、历法,设立了学校,发展了农业等等,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p>

秦始皇嬴政对刘彻比较欣赏。</p>

起初他还以为汉武帝只会打仗,原来在治国方面也是能手,“察举制”和“推恩令”非常不错。</p>

察举制他用了,推恩令他用不着。</p>

【都说汉武帝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不然。</p>

汉武帝虽然推行儒学,但还是给别派学说留有余地的,以法治国。真正地贯彻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汉宣帝刘询的好大儿——刘奭。</p>

刘询曾悲痛地评价:“太子是个败家子。”</p>

太子也不负所望的当了个昏君,使得西汉由盛转衰,直到灭亡也没有再出一位明君。】</p>

汉高祖刘邦气不顺,想到西汉之后还有东汉,对东汉十分的好奇。</p>

东汉出了几位明君?</p>

汉宣帝刘询看到这里终于下定了决心废太子,有天幕预警,这废太子的理由足够充足吧?</p>

难保这最后两个败家皇帝里就有刘奭。</p>

况且,天幕都这么说了,他就是不想废太子,朝臣们也不会答应,不会同意让一个未来是昏君的人来继承皇位,败坏朝纲。</p>

至于教导太子?得了吧,太子不把他气死就不错了。</p>

【第二点,汉武帝击败了匈奴,灭亡了卫氏朝鲜,收复了南越。</p>

作者菌的往期视频讲过卫青和霍去病把匈奴给打残了,这里就不再多说。</p>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p>

天幕上出现了盘点之人的个人专栏,所有发布的视频都在里面,分门别类的十分整齐。</p>

天幕下的众人十分惊奇。</p>

有人好奇地点了点往期的视频,但是没有任何反应。</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