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108(2/2)

好书推荐:

兄弟两跨时空达成了共识。</p>

【作者菌在前面的盘点中有说道,临危受命成为兵部侍郎的李纲保卫了开封,击退了金军。但是,赵桓深谙虽胜尤败的精髓,在李邦彦和白时中等求(tou)和(xiang)派的劝说下,躲着李纲以割地赔款的方式求和。</p>

宋钦宗的这一波操作,清末的朝廷学得真是棒棒哒。</p>

打了败仗,理所当然的要割地赔款。好不容易打了胜仗,按理说应该享受敌国的割地赔款了。清末的朝廷反而更加的惶恐了,担心惹怒敌国,打了胜仗那还得了,更加要割地赔款了。】</p>

天幕下的众人都醉了,大骂清末朝廷软骨头。</p>

第六次下江南,此刻正在脂粉堆里的爱新觉罗·弘历又惊又怒,突然坐起来吓坏了在一旁伺候的嫔妃。</p>

割地赔款?是谁这么败家?</p>

爱新觉罗·弘历想到自己征战四方开疆拓土,结果被不孝子孙割让出去,就是一阵心绞痛。</p>

百年国耻?</p>

他不敢想象经过了这一百年的耻辱岁月,领土还能剩下多少。突然就有点期待他大清的皇帝上“十大败家皇帝”榜了,让他看看不孝子孙是谁?</p>

想到这里,顿时感觉美女喂的葡萄吃到嘴里不甜了。</p>

【金国狮子大开口,宋钦宗对金国提出的条件一一满足。国库空虚拿不出钱来,就劫掠百姓,搜刮民脂民膏送给金国。</p>

李纲坚决反对满足金国提出的条件,认为拖延几日等援军到来,完全能够打赢金国,没有必要卑躬屈膝的求和,将能够获胜的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p>

但是他的反对没有用。</p>

宋钦宗一心求和,不愿意听李纲的建议。</p>

金国得了割让的城池和金银钱帛依然不愿意退军,继续向宋钦宗索要钱财。</p>

宋钦宗像伺候祖宗似的,对金国有求必应。</p>

然而结果却是如李纲所说,援军快要赶到的时候,金国才不甘地退军。】</p>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这里,忍不住称赞李纲是一位将才,可惜生不逢时,未能逢得明主。</p>

可悲,可叹。</p>

逃亡在外的宋徽宗赵佶认为李纲目光短浅,只在意一时的胜败得失,而不想想以后。</p>

今日嬴了金军,明日呢?</p>

金国比大宋强大太多了,硬刚不是明智的选择,只有求和才是正确的,才能免于战火。只要金国肯退兵就好,不就是要这要那嘛,多给点,自己吃点亏没什么,和平才是最重要的。</p>

大宋重文轻武,和金国打是打不赢的。</p>

赵佶在看到赵桓议和的态度坚定时松了一口气,不愧是他的好儿子,看好的继承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