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数量如何(1/1)

第二日。 鸿胪寺的一批官员带着安南国的人在城里的勾栏瓦舍玩。 这倒不是鸿胪寺的人要求的,而是安南国的人要求的。 鸿胪寺一听立马安排,虽然福州城不是特别的繁华,但是这种地方福州城还是有的。 本来他们还想着怎么跟这些人说需要玩几天离开,现在有了现成的理由。 于是福州的都督立刻安排了福州城里面最大的一家青楼,甚至还把附近其他几家青楼的抬柱子也一起找了过来。 然而这位安南国来的使臣只相中了两位姑娘。 福州城的嘟嘟没有任何反应,倒是跟着来的红芦士的人暗自嘀咕,因为这两个人似乎都是混血。 这么想着,他直接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头头,鸿胪寺丞。 鸿胪寺丞听到后,立刻悄咪咪的安排人员监视。 另外一边,黛玉带着鸿胪寺的另外一批人跟着苏禄国的大王后商讨粮食的数量。 大王后虽然是来求助的,但是还是带了金银珠宝的。 其实大王后拿着这些东西就可以购置一批粮食了,但是她就算购置,商人也卖给她了,但是能不能出关都不好说。 海关的检查可是比其他地方严多了。 所以她只能走求助的渠道,这样的话或许还能让康熙帝对她们怜悯怜悯,获得更多的实在的利益。 黛玉不知道大王后的想法,估计知道了也只是翻个白眼,康熙或许对他们朝廷的臣属,尤其是老陈。会有些优待,其他的估计是不可能了。尤其苏禄国还不是清朝的附属国,若是苏禄国是清朝的属国的话,那么大王后来哭哭。就能带回去一大批粮食,但是苏禄国不是清朝的属国。 大王后要求助,需要交谈的就不不只是鸿胪寺的官员了,该有相关负责此时的人员,黛玉也需要作陪。 主要的清朝觉得自己这边都是男人,没有一个女人,似乎影响不好,尽管苏禄国的大王后并没有想到这一茬。于是除了黛玉,还有福州都督的夫人以及福州城两个官员的夫人。 黛玉混个脸熟,然后保持着高冷的态度,听着他们谈论事情。 而跟着作陪的几位夫人也都带着相似的笑容充当着背景。 苏禄的大王后表示自己可以用金银珠宝购买粮食,但是需要清朝送过去。 这个是没有问题的,官员来的时候,康熙已经告知他们了,他们会安排海军的船只护送。 黛玉桌子面前是一张地图,上边是苏禄国的特产。 上边都是各种水果,因为大王后的到来,并且带来了不少水果。黛玉都进行尝品尝过。都是很甜的那种水果。黛玉觉得事后他可以随着船只去一趟苏路国,跟他们签订一下合同,或者是商量完粮食的问题之后,跟苏禄国王后签订一下。水果的合同。这个东西在这边可能没有销售的价值,但是到了京城价格不止能翻一番。 黛玉旁边做得是贾琏,他目前是给黛玉打下手的,虽然不知道黛玉要看苏禄国的特产做什么,但是贾琏还是把图册给了黛玉。 “想请问大王后一下,贵国是不是生产橡胶。”黛玉听见他们都小声的在商谈着,于是开口询问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是的。”大王后点点头:“只是近日天灾,橡胶产量不丰。” “这样。”黛玉摸了摸下巴:“之前没有存留吗?” “安宁郡主是想要苏禄的橡胶。” 开口的是负责这个事情的太子太傅 ,一个老头,到这边舟车劳顿,本来就一个很瘦的老头,现在看起来更加瘦了,好在没有瘦成骷髅,要不然黛玉估计大王后都不一定敢开口。 黛玉弯弯眼睛,她确实想要这个,同时还想要苏禄国的矿场。 黛玉看了苏禄国的资料,知道苏禄国有一座铜矿。 不论是铜矿还是苏禄国的橡胶都比金银珠宝更有交换的价值。 铜矿不需要多说,橡胶这个东西,他们清朝用来制作各种的防水的制品,而且大部分都供给了军队。 黛玉想实验的马车的橡胶轮子到现在还没有满足她,所以知道苏禄国盛产橡胶,黛玉就有了心思。 而且这个东西如果要过来的话,军队的防雨制品可能会更加丰富。 “安宁郡主想要换橡胶,我这边确实可以做主,就是不知道安宁郡主这边能不能做的了必下的住。”大王后看了眼黛玉,又看了眼旁边的官员。 虽然来了仅仅半日,大王后已经知道了黛玉的身份,朝廷大员的女儿,康熙亲封的郡主。 但是身份再多也不能阻止他没办法做主的问题。 “没有问题。你这边能提供多少橡胶。”太子太傅接过话。 黛玉心里惊讶了一下,康熙怎么会知道自己想掺和在里面。 康熙是没想到这茬,但是黛玉来这边其实是四阿哥提出的。 四阿哥表示苏禄国来的是王后,是女眷,咱们这边也应该出一个女眷,并且还给康熙建议让黛玉去帮忙。当然他提出的人选不止黛玉一个人,还有其他的几位王兄贵族的夫人和公主殿下,只是他属意黛玉,并且说了好多的理由。 于是康熙直接下旨让黛玉过去,至于其他的女眷,他连思考都没有思考。 毕竟黛玉不仅仅是见过血,而且还对一些没有见过的东西十分了解,或者对一些东西都很有见解。比常年窝在京城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进的富贵大小姐们强多了。 于是就这样康熙直接跟过去交谈的太子太傅表示黛玉如果有想要的东西确定对咱们国家有益处,那么就直接同意,不需要快马加鞭的回来询问他。 大王后虽然惊讶,但是能用一些他们那里用不到的橡胶换取大批的粮食,那是一件好事,毕竟他们苏禄国的金银珠宝也不是很丰富。 两方人马定了用橡胶交换清朝的粮食,只是这个数量如何确定?毕竟在苏禄国香蕉产量极多,而且极不值钱,但是粮食不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值钱的东西,哪怕它价格很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