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汉止军刘邦定合纵之期 项羽入陈地议拉拢之计(1/1)

小标题:汉止军商榷合纵刘邦终定期,项羽入陈紧急议化解之计 张良的眸光从诸将身上略过,最终落在刘邦的身上,只见刘邦的眼睛发亮。 神色不错,显然对回馈回来的消息是满意的。 刘邦见张良和陈平进来,立刻从蒲团上起身,迈步向张良迎来。 刘邦笑呵呵的,“子房,韩信与彭越已答应出兵合围项羽。” 张良见刘邦待自己始终是这种很亲切的礼节,甚至是对自己的独一份,这让张良心中多少有些压力。 不过转念一想,又释然,刘邦这位王者很特别,他对待每个人才好像都有配套的接待方式。 对张良是礼敬有加,在其面前绝不自称寡人,也是直呼张良的字,更不以王者自居。 对陈平也是很礼遇,但却少一分亲近感。 总之待人接物都不太一样。 张良言有二人相助,大王定天下矣,陈平则说项羽必有最后的挣扎,为完全之策,需等到各方诸侯汇聚后,再进行灭楚之战。 刘邦显然心情不错,招呼二人立刻落座,端上热气腾腾的野味汤,开始灭楚计划。 张良开口道,“二人虽同意出兵,然需敲定会兵日期,未见兵马,仍不可大意。” 对于约定日期,刘邦非常赞成。 虽然韩信和彭越同意出兵,但什么时候出兵很重要,刘邦心中不知为何突然想起项梁。 回想项梁当时在追击秦军就因为诸候的兵马迟迟不到,而被章邯干掉。 刘邦不想成为第二个项梁,故而他同意约定日期,根据距离的不同,最后只能将攻击楚的日期,以齐王韩信的到来为准线。 “战机稍纵即逝,待各路诸侯会合,恐项王已戒备完善。”韩王姬信提出心中的疑虑。 韩王姫信的疑惑得到诸将的回应,大多担忧时间过长,一旦项羽戒备完善,再取就比较费力。 悄然追击,给予出其不意,最好来个夜街枚什么的,直接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保证效果好。 可如果在阳夏南止军不前,用不多久,楚军的斥候就会发现,项羽就会知道汉军追来。 汉欲击楚昭然若揭,项羽必有对策,或许在盟约前就已经有所防备。 不过到时候恐怕不是汉击楚,可能楚会主动击汉。 原本楚汉在广武对崎,汉占据地利、人和,还有敖仓的粮草储备,楚处于劣势。 可时间一长,攻守之势将会发生变化。 汉将靳强也发表意见道,“齐地虽距离遥远,然齐王信善用奇兵,使其加快行军,必不会太久。” 汉将华寄听闻二人所言,也发表意见,“大王,约共击楚之时,宜早不宜晚。” 好嘛,诸汉将中十有八九都赞成时间不能拖的太长。 刘邦深以为如此,便问群臣诸将道,“诸公以为何日为期?” 如今能跟刘邦坐在一起商榷对策的,哪个不是官在九卿中甚至位列三公,更有王者参与,刘邦统一称呼为公。 到场的皆已封侯,即便是一向不服刘邦的王陵也是雄霸一方的诸侯。 关于行军速度能精确到几天,这方便自然是厮杀在战场上的老将有发言权。 粮草运输、兵器辎重配备、人马饮食时间、行军路线等等都要考虑到,张良和陈平亲自带兵征战一方的经验不多,即便陈平曾率兵降过殷王,但实战经验太少, 而张良之前辅佐韩王成攻略韩地时多是战不利,没有很好的胜利经验,更没有长途奔袭的经验,具体精确时日他们都没有发言。 在张良看来,战略已定,剩下的就看刘邦的执行力,他曾一度感叹,若是韩王成有刘邦一半的执行力也不至于那种命运, 在陈平看来,张良的战略似乎每次都很精准,甚至能力挽狂澜,改变汉的弱势,他所能做的就是查漏补缺。 毕竟人无完人,陈平所建议的多在战术层面,尤其是心里层次。 从心里层面分析,越往后天气越加寒冷,彼时天寒地冻,不利于作战,士卒也思止戈,然此时恰恰会有意想不到的战机。 在楚军思止时出击,从士气上会压倒楚军,这是陈平的一个另类意见。 不过张良心中一直有话想给刘邦言,含沙射影的提了几句彭越,意思是这次相约击楚能否顺利进行,要看梁地兵马是否迅速。 不过刘邦的注意力一直在诸将讨论相约日期上,没有顺着张良的意思去深思。 以樊哙、靳强为代表的汉将认为十二天是最好的期限,齐兵主力如果日夜兼程,十余天差不多能到。 从临淄到陈县有五百七十多公里,按十天时间计算,一天要行军五十多公里。 如果有粮草辎重随军是不可能完成十天到达,但如果挑选精锐以轻车骑行军,只带十日干粮火速赶来,那是可以如期达到的。 彼时可完成对项羽的围困,只要能困住项羽,待后续步军赶到,楚必亡。 汉将认为用战车可输送步军,虽然输送不多,但足够让万余精锐先到达。 梁地彭越距离较近,全部精锐到达五日即可。 彭越五日可至,齐王信精锐十余日可至,刘邦陷入沉思。 直到酒爵中的温酒变凉,刘邦才开口,决定十月中旬即十五日左右合击。 敲定时间后,刘邦就不着急行军,而是将信息先传回去,待两日后才继续引兵南下。 陈县北,利几迎接项羽后,又主动承担起完善防御线的督造。 挖壑沟,筑高墙,这些都在利几锐利的眸光中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而此时的项羽正在和几个自己信重的人商谈着化解此次危机的方法。 帐内温酒四溢,肉香扑鼻。 项声兴奋不已,“大王,楚军士气高昂,皆怒汉背信弃义,欲为大王战,以出恶气。” 闻之,项羽眸中闪过一丝喜色,心中底气上升,项羽很自然的看向项伯,“有劳叔父为士气费心……” 项羽本想夸赞几句,但见项伯的眉宇间依然有愁丝,便没再进行下去,则话锋一转,“梁地情况如何?” 说到梁地(又称魏地),项羽心中也是一阵的郁闷,不久前和刘邦对峙广武、成皋之间时,他曾率军收复梁地十余城,还差点屠掉外黄,把彭越打跑。 按说项羽离开后,梁地坚守一段时间不成问题,谁知就在项羽签订鸿沟合约前不久,梁地城池逐渐被彭越收复的消息传入项羽耳中, 这也是促使项羽急欲以人质为交换条件,换取撤兵以做喘息之计。 梁地的断绝,即便彭城不丢,他项羽和后方的联系也被切断。 彭越逐渐收复梁地,使得项羽最终决定不走梁地东回,而是南下陈郡。 如今入陈地界,占据地利和资源,优劣之势进行转变,攻守之势也将不同,面对刘邦的追击,项羽没有立刻主张反击,而是听从项伯、灵常的建议,先采取纵横之术,即努力争取彭越、韩信这两股大势力。 韩信虽然难以拉到自己这一边,但上次的出使多少给韩信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 再接再厉,即便不从楚,能中立一段时间即可。 彭越是项羽非常痛恨的人,但这次项羽压住自己对彭越的愤怒,采取拉拢的手段,故有此问。 听闻项羽的问话,项伯道,“彭越苦战初复得十余城,士卒尚恐楚且疲,其战心不足,大王又许以梁地,乃断其为汉略梁地之心,然仍需大王割爱,再赐予王印,以确定其南魏王之名,其可为王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