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纵有良谋需己定(1/1)

小标题:调兵遣将需谨慎,纵有良谋需己定 “论兵略奇谋,吾不如亚父,然恭谨待人,团结群臣,抚恤百姓,体察不畅之心,亚父未必如吾。”陈婴气势上不落下风。 两人的争论,使项羽对处理王陵之事陷入焦灼,而援助西魏最终让范增以食魏之粮,借魏之力,将长剑悬在刘邦头顶,只要有机会立刻可动用这把剑的主张,一锤定音。 只是在人选上,让项羽又陷入两难境地,派何人过去至关重要。 现在正与汉对峙,如果调猛将过去,那么将不利于正面战场。 越想越头大,项羽便暂时离开兵事殿,让他们群臣自己再环磨环磨,给出一个方案来。 项羽不自觉的向后殿走去,这里是项氏居住的地方,一入后殿项羽的愁容便被项伯和项它看到。 现在二人一个为令尹,一个为柱国,正在为如今楚汉之争的形势进行着私下的讨论。 项伯认为当团结能团结的力量,虽然西魏不久前还参与伐楚战役,着实可恨,可此一时彼一时,不能一概而论。 项它也赞成,连西魏是可以直接越过荥阳直击关中的最好办法,也最便捷。 虽说赵亦曾反楚,但因为恒山王张耳之事,陈馀很快变换阵地,叛汉,虽然没有派出使者来与楚修好,但可以肯定不会再对付楚;普天之下和汉对打的只有楚,如果陈除还记恨当年项羽分封之事,不助楚,也不助汉,那么楚汉皆不容赵。 故而有赵行便利,那么楚军入西魏,必无后顾之忧,只觅入关之机即可。 两人说到这,最后项它也替陈婴说句话,言陈婴担心也是有道理的,如果魏豹反汉其中有诈,赵又未明确与楚修好,那么遣楚军入河东,如入虎穴,恐惨遭夹击。 项伯和项它聊的投入,直到他们的交流进入尾声时,才看到项羽一面愁容的向这里走来。 项伯见项羽如此模样,胸中略微心疼,毕竟项羽是自己的侄子,一个从小没父母的孩子,说道,“大王,有烦恼乎?” 明知故问,但项羽还是将这两件事简要的告知项伯、项它。 项羽言毕,却听项它说道“大王,臣愿为将入河东。” 项它主动提出要入河东,项羽眼睛一亮,感到有些吃惊,道,“可曾想好,河东之地,乃虎穴,福祸未知矣。” 项羽此言本想换个项它拍着胸捕说放心,却牵扯出下面一番话来。 只听项它说道,“汉王曾封彭越为魏相,实则分化西魏王之权,即便从汉东来,亦心有隙,臣听闻,那彭越虽为魏相,实为欲独占梁地耳,从未真正听从过魏王一令;魏王遣使者见彭越,未见彭越发兵乘边塞以助魏,此乃天赐魏地予大王,可趁机控魏击汉。” 项它之言让项羽陷入沉思,让项伯变的很兴奋,“柱国之言,莫非楚亦封魏相?” 项它点点头,“然也,楚可趁机发兵以封魏相,臣可为将,只是魏相人选,还需大王甄选。” 项羽深思之色变淡,被笑容取代,对项它道,“人选,寡人已选好,何须他人,吾西楚柱国可为魏相。” 项它有些震惊,“臣?” 经过项它的提醒,项羽脑海里也变的清晰很多,刘邦能封彭越为魏相,既能削弱西魏王豹的权利,也能使彭越死心塌地为刘邦战梁地,不断骚扰吾西楚领域。 同样的,吾项羽也可以封一魏相发兵相助魏豹,使魏豹为西楚战关中。 直到此刻项羽才彻底明白范增隔山打牛,借力打力之计,也越加忌禅这范增的厉害,如果这亚父范增扶持一股势力,那他项氏之族……想到这里,项羽心中苦笑,亚父怎会有此心。 项羽回过神道,“柱国入魏,寡人放心。” 就在这凉亭下,闲谈间,项羽把发兵助西魏的事情给敲定,站在范增这一边。 项羽趁机又道,“寻王陵之母,入楚之事,意下如何?” 项它没有说什么,但项伯思虑片刻道,“请王陵母入楚,处理得当可为一段佳话,如有疏忽,恐弄巧成拙,望大王,谨慎处之。” 项羽捋着胡须思考道,“此事就交于叔父……” 闻之,项伯微微一愣,但随即道,“请大王放心,臣一定仔细请来。” 如此在彭城的项羽决定两件可改变历史进程的大事,做得好与否,可谓影响深远。 在项羽为项它送行的十余日后,关中的刘邦自然也坐不住。 此时刘邦本在思虑西魏现楚军之事,却突然接到韩信请求增兵的消息,刘邦不解,群臣趁机说韩信坏话。 刘邦心中无奈苦笑,便询问那甲士,“可有大将军信简?” 这名甲士早拿在手里候着,适才甲士想立刻呈交给刘邦,刘邦却示意他勿急,先口头汇报。 刘邦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一是他不太喜欢读字,二是因为刘邦也想看看韩信申军法后,诸将真正的反应,现在的确是个好实际。 “传阅诸将。”刘邦看完后,又名石奋将信简传阅诸将。 原本还在说韩信坏话的人,面有尬色,脸上升起一缕缕红,窘迫的红。 “大将军还算有远见,竟然和大王所见略同。” “韩信此子,如此还算配得上大王一片苦心,不枉费大王对其细心栽培。” “总算没辱没大将军三字。” 呜啦啦一片让刘邦有些哭笑不得,不过这也难怪,刘邦实在是一个难以捉摸的王,用人上不拘一格。 有的时侯看好的人不被重用,一个没什么背景,又没啥名气之人,甚至是亡卒,却能深受刘邦的青睐,实在是让群臣诸将既敬佩又忐忑,甚至还有怨气。 刘邦在这个方面没有纠缠太久,立刻将话题转向再调兵入关上。 “大王,可调郦商将军入关,郦将军常征战一方,必能震慑西魏,甚至攻入西魏,给其颜色瞧瞧。” “大王,臣以为可调周勃将军。” “未将以为当调刘贾将军。” 一时间各自举荐战将。 跟刘氏走的近的,举荐刘贾,给刘贾争取立功机会,那些和周勃昔年有些交清的自然是力主周勃。 和吕氏有关的甚至将吕释之也列出来,让刘邦来选,刘邦什么话也没说,用一个眼神让那举荐之人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