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郑和三下西洋顺手灭个国247(1/2)

好书推荐:

【在明朝,郑和的船队无疑是当时这个世界上的最强船队了,可为什么大明还是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呢?】&amp;lt;/p&amp;gt;</p>

【这一期咱们将结合郑和与另一位着名航海家达伽马,在古里国(今天竺西南部)的不同经历,来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amp;lt;/p&amp;gt;</p>

【永乐七年,郑和踏上了第三次下西洋的航程。】&amp;lt;/p&amp;gt;</p>

【在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经历当中,第三次很特别,因为这一次,郑和顺手灭了个国。】&amp;lt;/p&amp;gt;</p>

......&amp;lt;/p&amp;gt;</p>

李世民顿时好奇起来。&amp;lt;/p&amp;gt;</p>

尽管对大航海时代这个名词感到陌生,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欣赏郑和。&amp;lt;/p&amp;gt;</p>

这位大明的航海家,这么猛的吗?&amp;lt;/p&amp;gt;</p>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灭国!&amp;lt;/p&amp;gt;</p>

......&amp;lt;/p&amp;gt;</p>

永乐年间。&amp;lt;/p&amp;gt;</p>

郑和的心猛地跳了一下。&amp;lt;/p&amp;gt;</p>

果然,自己的预感并没有错。&amp;lt;/p&amp;gt;</p>

这个视频真的和自己有关!&amp;lt;/p&amp;gt;</p>

他站直了身体,也回忆起了当时的情况。&amp;lt;/p&amp;gt;</p>

......&amp;lt;/p&amp;gt;</p>

【锡兰山国是一个古老的佛教国家,被誉为佛教圣地,其国王亚烈苦奈儿却以残酷暴虐闻名。】&amp;lt;/p&amp;gt;</p>

【郑和船队的随船翻译马欢,在他的航海日记中,将锡兰山国称为“裸形国”。】&amp;lt;/p&amp;gt;</p>

【据他记载,锡兰山人,巢穴居处,男女赤体,皆无寸衣,如兽畜之形。】&amp;lt;/p&amp;gt;</p>

【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此地沐浴,有锡兰山人竟然偷走了佛祖的衣服。】&amp;lt;/p&amp;gt;</p>

【自此以后,便流传着一个奇特的传说,在此地谁敢穿寸布在身,身上就会生烂疮。】&amp;lt;/p&amp;gt;</p>

......&amp;lt;/p&amp;gt;</p>

各朝古人对于这个传说,初次听闻只觉得颇为奇异。&amp;lt;/p&amp;gt;</p>

然而,他们并未过多深究。&amp;lt;/p&amp;gt;</p>

毕竟世界之大,无奇不有。&amp;lt;/p&amp;gt;</p>

这些奇怪的习俗,他们虽不理解,但尊重。&amp;lt;/p&amp;gt;</p>

而一些儒生则更是口中默念着“非礼勿视,非礼勿视”。&amp;lt;/p&amp;gt;</p>

......&amp;lt;/p&amp;gt;</p>

【永乐三年,有一群大明佛教徒来到锡兰山朝圣,却遭到了当地官员的侮辱和虐待。】&amp;lt;/p&amp;gt;</p>

【郑和听说以后很生气,找到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理论,要求亚烈苦奈儿好好约束手下的臣民。】&amp;lt;/p&amp;gt;</p>

【然而,亚烈苦奈儿却对天朝使者的态度极其恶劣,粗暴的拒绝了郑和的要求。】&amp;lt;/p&amp;gt;</p>

【幸亏郑和脾气好,忍了。】&amp;lt;/p&amp;gt;</p>

......&amp;lt;/p&amp;gt;</p>

洪武年间。&amp;lt;/p&amp;gt;</p>

朱元璋顿时怒不可遏,脸色铁青。&amp;lt;/p&amp;gt;</p>

“岂有此理!”&amp;lt;/p&amp;gt;</p>

“这哪是拒绝郑和!分明就是拒绝大明!”&amp;lt;/p&amp;gt;</p>

“这等蛮夷小国,竟敢藐视大明!”&amp;lt;/p&amp;gt;</p>

“这也就来的是郑和,来的要是常遇春,骨头都给他碾碎了。”&amp;lt;/p&amp;gt;</p>

朱元璋想起来他的老伙计常遇春有些难过。&amp;lt;/p&amp;gt;</p>

但他很快就收起了情绪,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说道:&amp;lt;/p&amp;gt;</p>

“郑和,你为何要忍!”&amp;lt;/p&amp;gt;</p>

朱标见状,连忙宽慰父亲:&amp;lt;/p&amp;gt;</p>

“爹,此事涉及两国外交,不可轻举妄动。”&amp;lt;/p&amp;gt;</p>

“且看郑和后续是如何卷土重来的吧。”&amp;lt;/p&amp;gt;</p>

......&amp;lt;/p&amp;gt;</p>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他再次尝试规劝锡兰山国的国王亚烈苦奈儿,然而亚烈苦奈儿依旧态度粗暴。】&amp;lt;/p&amp;gt;</p>

【郑和,又忍了。】&amp;lt;/p&amp;gt;</p>

【第三次下西洋,郑和本已打算避开锡兰山国,然而出发前,大明皇帝朱棣却向他提出了一个小要求。】&amp;lt;/p&amp;gt;</p>

【朱棣准备了大量珍宝,希望郑和能代他去锡兰山国的佛寺布施,还特意准备了一块石碑,希望郑和能将其立于佛寺之中。】&amp;lt;/p&amp;gt; 【领导这么点小心愿,郑和当然不能违背了。】&amp;lt;/p&amp;gt;</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