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红楼梦故事大纲(1/1)
推断,曹公写的《红楼梦》是喜剧。属宫廷诙谐剧,内庭上谏的一种。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优伶,专门和皇上说笑话,针砭时弊。 历朝历代,都有吧。这可能是《红楼梦》的写作背景,推断,当时有人记录皇上的言行。 也包括这些劝谏。而这些后来流传出去,还是作者曹雪芹拿到,也就是《红楼梦》创作的素材。 曹公引进了当时流行的戏剧这种表现手法,在文中也有痕迹,有的桥段,属于唱戏吧。 很多都要与时俱进的。戏剧,算当时流行的了。然后,再来看这部也是说笑话来劝谏的《红楼梦》。 结合明清时期小说特有的讽刺文风,有时还格外辛辣。这是现在看文时候要注意的。 也就是正话反说,含沙射影,说人不好,其实是夸他了。说了一大堆话,最后一两句才让人看明白。 生于清朝的曹雪芹,写《红楼梦》也是这种文风。所以,《红楼梦》原文一开始,就说了一大堆套话,也是必要的介绍。 类似开幕致辞。那时,写文要这样吧。 推断《红楼梦》设定的故事大纲,时间,上下几千年,主要演出人员原籍地,距离京都不远的金陵。 故事一开始就发生在皇宫附近的大臣贾府家里。 或者说,就是皇帝眼前。因为这是宫廷剧种。 他们表演给皇帝他们看的。 一开始就说了,荒唐。而悲金悼玉,还有闺阁,就是说,这是写大臣内宅,或者说,京都这些上至天子大臣下到平民百姓内院的事情。 巾帼不逊须眉! 自然就是插科打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给皇帝说人家内院的事情,这能正经吗,又能不正经吗!所以,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 说白了,就是皇上,或者列位看官,就不要寻根究底了,就是逗个乐! 故事一开始就提到了通灵宝玉,女娲补天,就剩下了这一块! 来历不凡。原来女娲补天,于大荒山无稽崖炼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 剩了一块,不用,弃在此山青梗峰下。 推测,这大大的荒诞无稽的故事,这多出来的一块石头,就是个梗。 也就是故事开始的话引子。列位看官,循例,是要这么说话的。 这女娲补天剩下的,走近一看,也就是块巨大的石头,平平无奇。 一僧一道,登场,说那人间富贵风流事。说说笑笑来到峰下,坐在石边,高谈快论。 岂不美哉! 然后,原是背景的巨石突然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表示说,想去人间富贵风流地走一遭。 僧道原是劝它不要去的。一改前言,不搭后语,只说人间富贵风流地不好。 不好。云云。 石头啊,越是劝说它,越是固执己见的。它被说得心动,就是想去人间富贵风流地走这一遭。 僧道无法,口中嫌弃石头的资质蠢笨,念咒书符,还原石头本质。 却是美玉,鲜明莹洁,又缩成扇坠大小。那僧托于掌上,笑说,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刻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 石头听了,喜之不尽,连连追问。 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 僧道携石头而去。 旁白:骗你的,这话就是拐子说的,骗人买书呢。 你看,石头都心动。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有个寻仙的空空道人,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过,忽见大石上字迹分明,历历在编。 没准还金光闪闪。 空空道人站在石头前,从头一看,发现石头上的故事,没有朝代年纪地舆邦国。 于是,出言问石兄。 推断,这故事不是免费的。空空道人看了故事大纲,就挑剔,跟石头讨价还价。 石头如今今非昔比,舌灿莲花,口若悬河。劝说空空道人不只要花银子买,顺便为它立传写书,像极了当年的一僧一道。 故事就是从它那里来的。据石头自说自话,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吧,都是它的亲身经历。 和外面杜撰的不一样。 若非有缘人,哪里能遇见?顺便捧了寻仙的空空道人一番,而且,它不是石头,是美玉,天字号的。 能一样吗?石头表示,家道中落,不得已啊。你也是知道的,这年头流行几方欠账……细算下来,都是你欠了我的,我又欠了他的,他又欠了她的。 扯不清了。就跟我这故事仿佛。 旁白:还是个卖书的奸商。更加会包装了。 “总之一句话,你要,还是不要。”石头上的字移到身后,看着就像它背过身似的。它说,“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 空空道人心动,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风月,恐没戏。常言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以叫空空道人? 空不见色,色不见空的。这石头知道啊,四处寻仙的就跟当年的它一样,一根筋的。 固执的很。 当年僧道怎么骗了它,它也依葫芦画瓢,骗了空空道人呗。 反正就是一句话,本书原着不影射前朝政事,不干涉内庭风月。 那你写个啥呢。 所以,拐子啊。你个卖书的奸商! 又跑了出来,骗孩子过年的压岁钱。 因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都是套话。为啥? 自说辛苦事,写书写了十年,不是卖书的奸商吧……或者就跟最后出的导演的名字吧。 三两个字,电视画面都是它的,石头都成了背景。 这就是作者。 也就是说,成文现世之前可是有人把关的,不相干的。风月都是包装,噱头,本文格调颇高。 天字号的玉,都拿了出来。 居庙堂之高,就说内宅闺中事,处江湖之远,就说草莽江湖事。反正就是没事找事,不说正经事。 《红楼梦》年代不详,出处是块石头,也就故事没有书对的。 别较真了。 推断,石头记,原是流落民间的凤子龙孙,说的。家道中落,但家里的家务事,还能拿来换三两钱。 而因为身份特殊,就说说他的家务事。朝堂之上,那是一概不知,后宫不得干政。 也就是说,京都的妇道人家,都不要管自己男人在外面做什么! 而写她们,自然也就不晓得男人在外头的事情了。 那时,听这些,看这些的,男人居多。也就是,看故事听故事,自己在外头做的那些事,自己心里没点数。 然后,故事开始。 这里说明下,重点标记。原文提到,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 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 故事开始。推断文风,是茶馆说书人的口吻。 开门见山。故事一开始出现的,就是主角。 故事出现三个人物,甄士隐,甄士隐的妻子封氏和他们唯一的女儿甄英莲。 简单来说。 地陷东南! 故事发生在姑苏,姑苏城有个门,城门那一片住的都是富贵风流人。 或者说,人上人。 这个城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葫芦庙。 葫芦庙旁边住着甄士隐。甄士隐,名门望族,富贵到已经不需要考虑功名了,所以天天看花看竹喝酒吟诗,嫡妻封氏,深明大义,和他们住一起的,就只有个女儿,甄英莲。 后文提到甄家太妃娘娘。推断,年过半百的甄士隐是太妃娘娘的直系亲属,哥哥或弟弟。 嫡妻封氏。女儿甄英莲,三岁,也有说,原是儿子甄宝玉。 或者要拿去交换甄宝玉。 别院住着呢。甄家哪里这点人,抄家遇到天家身份的,比如太妃娘娘的兄弟甄士隐。 等上面发落。 然后,甄士隐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到了天家身份的玉,或者朝廷免死免罪的种种潜规则,和曾经有恩的人家。 要还吧。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细算下来,有的还是大恩呢。 推断,近段停班反省的日子里,甄士隐没事就琢磨着。 虽然朝廷明说,是他家里的事,与他不相干。 也是古代避讳的一种。说白了,一天,甄士隐照常去衙门上班,被上司单独叫了进去。跟他明说,你明天就不用来点卯了。 停职接受调查,因为你家里出了大事。 所以,甄士隐,姓甄,名费,字士隐,性情恬淡,不以功名为念。名字都作废。 衙门里点卯,名册上就没有他的名字了。 还求功名?对外还得装出一副没事人的模样,恬淡,看不出的。 那时混官场,到一定级别都得这样。喜怒不形于色。 可参看后文贾雨村革职。 可见,甄家肯定是摊上大事了,而甄士隐放心不下吧。 明明可以置身事外。 毕竟,太妃娘娘嫡亲兄弟。详见红楼梦电视剧,贾府抄家,贵妃娘娘亲兄弟贾宝玉没有事。 其实,祖父祖母,父母,嫡妻嫡子女,也能免罪。不过,甄士隐年过半百,祖父母乃至父母都没了吧。 醒来后,甄士隐看到女儿甄英莲,他又犹豫。 抱女儿出门,还在想了,或者内心里天人交锋。 一个僧,一个道。 一个转动念珠念经,一个敲木鱼。说明下,木鱼还是串珠,最初是道士在用,和尚是后来才学着用的,可能有改进。 一个劝,一个拦的。其实,甄士隐想得明白了。 只是,还是犹豫。该以什么名义。 来历。 古人都讲究个师出有名,就算做不好的事情吧。 就在这时,贾雨村来了。 推断,贾家曾得到过甄家恩惠,大恩。或者姻亲,走得近。 或者说白了,甄家下去,上来的可能是同为四大家族的史家,也可能是贾家。 所以,收到消息,贾家就让贾雨村来了。 这里感觉就能拍出电影《霸王别姬》了。 一开始,把儿子托付戏班子。 也就是女儿甄英莲,也可能是儿子甄宝玉。邪念一起,黑暗可以是无穷无尽的。但不管写文拍戏还是如何,有个接受的群体。 看得让人反感,禁书撤戏,就达不到劝谏的目的。 或者说,赚钱养家。曹公这时不是年轻气盛时,到底经历了家道中落,又在天子脚下,所以他写《红楼梦》虽然诙谐,也会秉持史家笔法,不至于让人听了不舒服。 也就是,全书必然格调积极,符合普世三观,劝人向上向善。 再推断,甄英莲就是甄士隐苦思的对策里,遗憾只修成个女儿身的绛珠仙子,日后的林黛玉。 但她,原是甄宝玉。或者说,甄士隐要拿亲女甄英莲,去换天将降大任的甄宝玉出来! 看后文贾宝玉,衔玉而生,其实就是说他生在个好时辰,一生下来就蒙天家青眼,作为皇上伴读赐了玉。 也是大内侍卫的一种吧。不过,和贾琏不同,贾宝玉貌似是大内密探007哦。 甄宝玉许也是个有来历的! 再推断,甄士隐犹豫,他就一个嫡子,他们一家三口肯定可以置身事外的。 不看僧面看佛面么。 但他甄家,一大家子,兄弟两百多人。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甄士隐下定决心,和贾雨村来到书房里,详谈。 是要将孩子托付么。 如果伏笔赵氏孤儿的情节,是用自己女儿换人家儿子出来?这里,可能有个偷龙转凤! 甄英莲,原是说她可怜。但那也就不成故事!巾帼不逊须眉,还是个话引子呢。 贾雨村被甄士隐的大义所打动,介绍贾雨村生于末世,家道中落云云,也就是个性情中人吧。 两人商量,事关重大,所以,甄士隐适时起身让贾雨村想清楚! 接下来,就是唐伯虎点秋香的三笑,贾雨村和丫鬟娇杏,但拍成电视剧的唐伯虎点秋香,提到唐伯虎卖身为奴进秋香所在的府里吧。 故事必然有个劝人向善,或者伏笔。就像贾雨村是替谁在做事呢。 所以,贾雨村犹豫的,其实是自己答应后的责任重大。 而非风月。一早说了,不谈风月事。 这里面都是道义吧。还有权谋。 不然,贾雨村日后如何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呢。 然后,中秋佳节,甄士隐再次约贾雨村夜谈,伏笔唐伯虎卖身贵府邸为奴的贾雨村答应了。 并连夜离开。 也就是甄家知道了贾雨村的身份。另一层身份。 还不走? 甄士隐回去一想,不够周全,又修书两封。 可贾雨村五鼓已经走了。留话与庙里和尚转达甄士隐,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 也就确实是个性情中人。或者说,甄家也让贾雨村刮目相看。 居然查到了比如,明朝东厂西厂的头上。 这也是贾雨村会答应的一番思量吧。这里再重申,文中官职都是错乱,谁规定明朝赫赫有名的厂公,标志性绿衣服,不能撞见唐朝查案赫赫有名的狄仁杰? 或者五鼠闹东京里展露头角的御猫展昭,红色官袍。 一开始就说了,上下五千年,服化道随便拿。这,天子近臣紫薇舍人,撞见查案的大内密探怡红公子,也并非啊可能吧。 只是借贵妃娘娘元春的话,回贾府省亲说了,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伏笔,天子近臣不能让外人知道的。 大内密探也是。曝光,就要转岗,甚至补贴啥的都取消。而两个玉儿都缺钱,甄家看了出来,贾家容后再说,便是补贴最高的岗位。 再说,年轻气盛的。宫里清楚,这是宫廷讽谏剧种了。 也对上了,他们生来就不凡,天子身边的红人说法么。要不隔了七八年,还一眼认了出来。 仇人相见啊!一早说了,一山不能容二虎,何况还是伴君如伴虎的皇上旁边。 所以贾宝玉一听是甄家的,甄家的?! 在哪里! 贾宝玉那时吃过甄宝玉的亏!透漏一句,他们这些伴读连同皇上当年都是养在太妃娘娘宫里。 甄太妃。甄宝玉就仗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狠欺负过贾宝玉啊。 欺负了,还没地方哭的!因为皇子都在笑了。 参看后文的贾府学堂。 差不多的,可贾家那时就算贾母也不敢找甄家。贾宝玉一直记得的! 前世冤孽。 而元春她们进宫晚些,就养在太后娘娘跟前。 不用操心。 历朝历代,皇后娘娘的事情都多。说是日后的太后娘娘,其实元春她们也是公主伴读,跟皇子分开养吧。 回到原文,贾雨村被人识破身份,连夜走了。甄士隐追之不及,也只得按计划行事。 两封荐书。 没能交给贾雨村……暗伏接下来,必然会有的变故。 也就是元宵佳节,女儿甄英莲看社火花灯,却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