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绛珠仙草(1/1)

绛,是深红色的,绛珠就是眉心的胭脂痣了。 贾宝玉通灵宝玉失了通灵,而林黛玉绛珠仙子没有了眉心的胭脂痣? 所以,真相八成在葫芦庙里,门子和贾雨村密谋,说了很多很多。 特别强调甄英莲眉心有颗米粒大小的胭脂痣。贾雨村随手拿朱砂在画像上一点。 喏,就是这样。 然后走出葫芦庙的甄家大姑娘甄英莲,就是林探花家的林大姑娘黛玉。 我推测吧,甄家有钱不假,关键是上面有人。跟当时的皇上,后来的太上皇,关系不一般。 甄家独女,黛玉,甚至能赐婚贾府宝玉。可推断,甄家比不得薛家有钱,但权或者说,关系,压了钱。 一开始,薛家要拿大爷薛蟠来迎娶甄家最小的姑娘,黛玉。 亲戚里,还都说是高攀。现在,贾府的船接走了黛玉。 暗伏电视里最后的宝玉,宝玉有个贵妃娘娘的亲姐,抄家都不抄他,说是皇恩浩荡。 黛玉,最可能有个什么关系,上达天听。所以,一家子锁在葫芦庙里,官差却待她优渥几分。 要我来写,黛玉亲姐是皇上的正室,且是太上皇指婚的。清朝也是,皇子的正室,都是皇上指婚。 就算抄家。看名册也知道,有的人情要卖,她回头也是正经的皇后娘娘的亲妹了。 所以,黛玉这里就是日后宝玉的特别优待。没办法,天命加身的,一开始就算进了葫芦庙。 那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情考量。 黛玉,古代家族犯事,出嫁女本就不碍事,她还扯了天家体面。就是电视里宝玉的考虑吧。 肯定有参考的,我就拿来用了。所以,贾府的船独独可以接走甄家姑娘,黛玉。 当然,船上就在说,姑娘,以后你就是林探花家的姑娘,黛玉。贾府的下人,也在说吧。 换言之,林探花家的,才是贾母亲女贾敏,只有个三岁的儿子。还都病死了。 不过,这里就冒出个五岁的女儿。姻亲么。 林探花虽然是巡盐御史,和贾府沾亲带故的,再说,还有京城里来的贾雨村。 带来了更进一步的消息。比如,贾府的船,跟着贾雨村的船。 他对自己突然多了嫡女黛玉的事是知道的,但是不说话吧。日后林家,乃至林家亲戚,也没有上过贾府门的。 这都暗伏林探花的态度吧。而探花,戏曲里,规矩断然错不了的。 林探花嫡长女黛玉的设定,指婚宝玉,也就顺理成章。 甄家小女儿,黛玉,就成了林探花家的大姑娘黛玉。 坐船,去了贾府。贾琏将黛玉直接送去了贾母跟前。 宝玉这人吧,脾气也像了贾政,喜欢读书人的清贵。 要是黛玉真是林探花家的大姑娘,他可能也会喜欢,至少不会一见面就骂,只配给人做姨太太的话吧。 黛玉也拼命迎合,比如每次从姑苏回来都带书,一屋子的书。清贵极了。 比宝玉房间里还像个哥儿的书房。可能就过犹不及了。 宝玉某天和黛玉赌气后,就命人换成了姹紫嫣红的,纱窗都要绛珠红,比个小姐绣楼还像闺房。 黛玉也像那年龄的小姐,学什么都要学到极致,写字是,作诗是,其实她唱戏也能来两段。 琴棋书画,除了女红,她啥都会。宝玉某天拈起了针,又放下,觉得这实在是不像话。 还是改成给黛玉研磨,红袖添香吧。 不过,骨子里带出来的可能真的泯灭不了,甄家大姑娘最擅长的其实是打算盘珠子。 曾经叹息,她有个金算盘,珠子都是玉的。顶上还有颗红玉,还有杆秤,也是金子的。 也是抓周抓的。宝玉正低头尝胭脂味,突然就觉得索然无味了。 我真觉得林探花家的大姑娘,是不能那么说的。 再说,正经表妹,贾敏又是他爹贾政亲妹。贾政知道,要打死他的。 姨太太……黛玉要是林探花家大姑娘,只会把自己活活气死,或者还没进葫芦庙。就一人一根白缎子,给自挂东南枝了。 而且,林探花家的大姑娘怎么会不知道礼仪羞耻,被怡红公子玩这手规矩呢。 清贵人家,自小耳濡目染吧。虽然可以少吃饭,可以总吃药,可以把自己饿瘦跟飘带似的飞仙。 但有些东西总归是不会变的。甄大姑娘和薛家大爷才是门当户对的一对儿。 一个是江南织造,一个是金陵盐商。甄家大姑娘,据说是真的备了十里红妆,十面锦。 如果不是这样,王夫人跟前也不会总有人骂她,不守妇道。甄家这是一女卖两家呢。 甄家的银子当真如蚕吐丝一样,源源不断? 宝玉都听到了,就算没有通灵。 颦颦,平儿,姨太太……暗示要出贵妃娘娘了。而林家的大姑娘,黛玉,则是这样吧。 到底,她亲姐没有等到皇后加身,但夫妻一场,死前求皇上一个恩典呢。 不能碍着国法。或者,只是冲喜,她身边人求皇上呢。 贵妃省亲,贾府花团锦簇的开端。可甄家大姑娘适时死了,人死为大,她到死都压了贾府元春一头吧。 皇后娘娘,位置空着。 太上皇和皇上,见了一面或者说话了,最可能也是在皇后娘娘的丧事上吧。太上皇赐婚的,现在要死了,叫儿子进去。 大概是这个理。没得说死了正经儿媳,做公公的,都不见儿子一面? 看秦可卿那里。 暗伏甄家大姑娘,不得不死了吧。熬了多久,她不死,甄家就跟日后贾府一样。 还是皇上正经姻亲了。 秦钟,智能儿,馒头庵……嫂子王熙凤带着宝玉,去撞破? 暗伏,薛家的呆霸王薛蟠,薛蟠是个傻子,林家……贾琏带着黛玉,去撞破? 这里不知道。 关键这里是,剑指甄家大姑娘,皇上元配发妻。 总之,甄家大姑娘也是和秦可卿一样,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她的死,就跟秦可卿一样,规格极高。 元配发妻。甄家这等人家,总有些不为人知的手段。 就像秦可卿也熬到了死后极尽哀荣。 何况,原本可能的皇后娘娘。元春,只是贵妃娘娘了。 娘家做再多,也不过,太上皇给了个贵妃省亲的不伦不类的恩典。 又不是皇后,还非来不可吧。 再联系,元春哭诉,可见上面有人让她不痛快。她已经,就是强撑着,或者到底功亏一篑吧。 见了家人,再也忍不住。 和贾府父子不见,下人骂主,都叫宝玉看出端倪,不同。 天家从来一团和气。而黛玉是秦钟吗? 所以,这明明是喜剧。一开始就说了,黛玉有天命。 作者曹公,一样出身江南织造,那时候还是清朝。他可能骂天家骂天命骂他自己家? 而作者就是写文的天。一开始都明说了,所以,黛玉女主,必然是喜剧。 一到不可能,就要想,她是江南织造家的,作者家,有天命的。文里就是实实在在的了。 对不对? 所以,我说,这是喜剧。坐标还是京都,你直接说天命有问题? 上面还都懂看戏的。这不是,没事找事! 所以,红楼梦,是喜剧。任何磨难,都是为了女主更好成长吧。 黛玉和薛蟠,薛蟠傻子还来了京城,薛家母女还放任薛蟠总在外面说。 时间在贵妃省亲前。 时间混乱。但黛玉和薛蟠,原就有婚约,所以,宝玉不喜欢她。 贾琏接回来的才是,林探花家的黛玉,宝玉才会一见,就骂她不要脸! 也就是说,害死甄家最后指望的,是黛玉? 对应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呵。 这里面,很混乱吧。 总之,贾府说的都是好事情,黛玉从姑苏回来。 就不走了。 这里面最可能拿来说的,比如,甄家就剩小姑娘了。姑爷是不是就是儿子啊。 远近亲疏,算下来,宝玉,北静王都问了一句。还说,这是 黛玉潇湘馆,宝玉怡红院,红男绿女,黛玉不是宝二奶奶? 《红楼梦》成书的年代,别说电视,电影都没有。所以,它里面有很多的曲子,主要是方便唱戏吧。 甭管折子戏,还是皮影戏。也就是说,作者曹公本意是想写唐传奇,但他也要吃饭,又爱看戏。 这也是要给唱戏的。又捧场又串戏又要改的,改了十年,冷不丁开创新的写作方式。 此后,梨园戏班都爱了他的《红楼梦》。 在当时,《红楼梦》其实是用来唱戏的。或者当时京都戏班子多,不输现在电影院。 有人追着曹公写的《红楼梦》捧场,他才有耐性,改了十年吧。 边唱戏边改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说明叫好又叫座,于是就打算写一部集当时戏曲经典桥段于一身的大戏。 至于,还没写完就病死了,这是作者曹公写的时候没有想到的。但是,都这么红了,红楼啊。 基本剧情,唱戏的也会推断了。便请人接着写呗。 所以,《红楼梦》是跟唐诗宋词元曲差不多的,清戏,八旗子弟才这么捧场,要用当时戏班子通行的戏曲来看这本小说。 前面三四回的回目,也可能是成书后,现代人不看戏了,看不懂,加上去的。不然,至少我是看不懂的。 写书和唱戏又不同吧。所以,要迎合买书的,至少是书商的脾气。那时还是作者曹雪芹。 消息传回去,得,他多了收入不好吗。 这么一想,接着改吧。这也是版本多的缘故吧。 那时候,不说授权,说也没用。因为都是曹公自己答应的。再加上,对戏的理解不同,而且唱戏的出了名,也可能谁都不服气谁。 换了哪个戏班子,那没准就是另一出戏。回头还说,宫里太后老佛爷也听过我们的戏……那时候,有吗。 但是,后世有慈禧爱看戏的传闻。这种传闻,暗示慈禧可能会听戏,是个行家了? 京戏也是这样集各地进京唱戏的戏班子流派于一身,到了后世,京戏都有几种流派。而我还听过黄梅戏唱腔的《红楼梦》。 但是,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它出书的,没准就偏好另外的版本呢。他不爱看戏,但他清楚读书人的脾气,和卖书的章程。 你唱戏的,还管它写书,卖书的? 导致现在有些难以有定论吧。而这戏,没准可以,一直这么唱下去,写下去的。 所以,看《红楼梦》的书,可以参考戏曲,主要是清戏。还有唐传奇以来的小说,清朝又出了白话文。 《红楼梦》的书就是清版的白话文。 都明说了,《红楼梦》是集之前的大成于一体的。四大名着,它都成书在最后,而前面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是不是一早就有戏班子在唱戏? 再考虑,这四大名着都出现在明清时期,必然是和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戏曲,相得益彰,互相影响。 而那时,不见得是避讳,是明清官场说话就这样吧。说一大堆没用的废话,真的有用的消息,总是捎带着一两句的。 看得人,费劲。跟现在我们说话方式不同,再说,民间和明清官话又不同。 总之,考点都在前面几回吧,也不担心。都认可八十回,总共才一百二十回,六十分万岁。 一百二十分,考了八十分。早过了。 回到《红楼梦》葫芦庙,推断这里就跟贾府后来抄家,女眷也都在一个庙里,等候发落吧。 现在不晓得那时的规矩,不好乱说的。只推断,唱红楼后,最后这样啊? 人家说,喜事了。 唱戏的,不知道。写书的可能较真,就有续文里,又蒙皇恩浩荡了。 不过,正常请唱戏吧,能唱几天呢。 估计,当时就选回目拍。 家有喜事,贵妃省亲。而写书的话,自由度则更高。 譬如说我吧,既然清楚这里面的大致设定,我就会这么去构思的。 前面甄家抄家吧。 前面已经抄家,后面再来抄家,你烦不烦! 就不能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 也才贵妃娘娘。贾宝玉,甄宝玉的。可视作,通灵宝玉里是他甄家的故事,或判词呢。 还是那句,你唱戏的,管我写书的?我就喜欢,以乐景写悲事,贾府里花团锦簇的,常开不败,就宝玉一人犯了最初的痴病。 想不开。 就跟续文非要说,贾府又蒙皇恩浩荡的。 加官又进爵,欢喜大团圆。贾宝玉,甄宝玉的。 那边戏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散场。这边还就锣鼓喧天,天恩浩荡,风光无限……讨个彩头讨个赏。 你看,听戏的,喜欢听那边嘛。所以,我按我偏好的来。 或者说,密室这地方在唱戏里,全文就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