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惊天巨变280(2/2)
但问题是,那支折可适率领的五万折家军,肩负着防备辽国的重任,轻易动不得。 </p>
于是就有另外一派的大臣,觉得应该派汴京的禁军去收复秦州。 </p>
汴京城中和城外大营,还驻扎有近十万的禁军。 </p>
战力虽然比不上常年征战的西军,可装备精良,至少要比厢兵好太多。 </p>
这一派的大臣的提议,也不能说是错。 </p>
只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汴京禁军到底有多烂,那群懒散惯的老爷兵,别说是林诚了,就算让岳飞,狄青那样的名将来,恐怕也是无计可施。 </p>
最后一派的大臣则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是下令,让各地厢兵前往秦州附近州府支援,防止西夏攻打秦州周围的州府。 </p>
这一派就是完全不通兵事的文人在瞎指挥! </p>
且不说凤翔知府刘勇在奏章里明确提及,西夏军队约有八千到一万人左右。他们本来就人少,还要牢牢占据秦州,不给种师道班师回国的退路。哪里可能分兵,削弱自已的力量呢? </p>
再说了,各地厢兵的战斗力约等于无,最多只能剿匪,又怎么能挡住如狼似虎的西夏军队呢! </p>
御座上的赵佶略显疲惫,最终还是把目光投向了宰相蔡京。 </p>
“蔡相,你觉得秦州和西军之事该如何解决?” </p>
蔡京后来能坐稳二十年宰相,其本身的能力自然是有的。 </p>
当年他在王安石手底下冲锋陷阵的时候,王安石就曾经说过,蔡京能力出众,可以接他的班! </p>
此刻听到赵佶问话,蔡京略微思索片刻答道:“官家,眼下西军深陷西夏境内,情报不通,想要救西军,就必须救秦州,而且要快。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派什么兵去的问题上,倒不如想想该派哪位将领去!” </p>
听到蔡京这话,赵佶和一众大臣恍然大悟。 </p>
是啊,用什么兵,还得看派的什么将,他们在这争论有个屁用! </p>
可接下来,众人又因为派哪位将军去收复秦州而争论不休。 </p>
最终,讨论来讨论去,人选不出意外,还是落在了林诚头上。 </p>
没办法,谁让在场的武将当中,就林诚对西夏的战功最为出众,也是最有希望解决这次危机的人选! </p>
眼下十五万西军都被围困在西夏,赵佶就算再昏庸,也知道现在不是顾及武将专权的时候。 </p>
此刻他还恨不得林诚专权,能够挽救那十五万大军。 </p>
包括赵佶在内的所有百官都清楚,一旦这十五万西军出事,大宋就再没有可以和西夏抗衡的底牌。 </p>
到时候,只怕被迫和西夏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轻的,严重一点甚至要被侵吞无数的疆土。 </p>
当然! </p>
大宋外号大怂,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那是家常便饭。 </p>
从最开始的檀渊之盟,再到后来的靖康之难,底线可以说是一步步堕落。 </p>
这点和前面的大唐截然不同。 </p>
唐太宗李世民号称是千古名君,不是没有道理的。 </p>
当年大唐内忧外患,东图厥正值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借着机会入侵大唐,迫使李世民签订了渭水之盟。 </p>
渭水之盟里,李世民向东图厥赔偿了多少金银史书上已经无法考证。 </p>
但东图厥二十万大军入侵,兵锋直抵长安。若没有足够的好处,又怎么可能退却。 </p>
后世人认为,唐太宗当时几乎搬空了朝廷内库,给了东图厥大量的金银,并且向东图厥称臣,才让东图厥心满意足的退兵。 </p>
这点,几乎和宋朝的檀渊之盟一模一样。 </p>
但不同的是,李世民把渭水之盟视作自已平生大耻,并知耻后勇,厉兵秣马,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反攻回去。不仅大败东突厥,一仗直接把突厥打没落,还得到了天可汗这个前所未有的草原共主称号。 </p>
大宋则相反,签订檀渊之盟后,却始终没能在军事上压过辽国,几十年来都被辽国压制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