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陈家村的近况129(2/2)

唯一掌控着商行的,只有林诚。 他相信,要是让旁人知道惠丰商行有多赚钱,别说是那些个汴京豪商了,恐怕就算是当今官家赵佶,心里都要生出些歪念来。 </p>

这是因为,自从惠丰商行绑上盐引法之后,接着官府的渠道,也把白糖和海肠粉销售到了大宋全境的千家万户中。 </p>

最近几个月,更是把销路打通,倾销到了辽夏,甚至远在万里之外的西域诸国。 </p>

白糖和海肠粉,成本廉价,却赚取着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利润。 </p>

整个大宋,恐怕也找不到比这更暴利的买卖。 </p>

那些个私盐贩子,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风里来雨里去,也不过赚一份辛苦钱罢了。 </p>

而林诚,简直就是敞开了口袋,往里搂钱。 </p>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p>

望着码头上干得热火朝天的工人,林诚心中暗暗一叹。 </p>

走进商行大院。 </p>

林诚一眼就看到了当初在牟县前碰见的陈村正他们。 </p>

还记得当时陈家村一整个村子的人,为了逃荒从洛阳方向,一路逃到汴京。 </p>

路上饿死、冻死的,不计其数。 </p>

甚至于,为了能让尚在襁褓里的弟弟活下去,陈村正的孙女自愿要把自已卖了! </p>

林诚不忍心放着不管,就让陈村正带着村民来了惠丰商行。 </p>

据惠丰商行现在的大管事介绍,陈家村的人肯吃苦。 </p>

而且,经历了逃难的事情,陈家村的人也十分团结。 </p>

老幼病残,没有劳动能力,通常都是几个壮劳力一起赚钱来赡养抚育。 </p>

但唯一的问题是,林诚创办的几个工坊,像是玻璃工坊,铁器工坊,木器工坊等等,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或是需要识字。 </p>

而且,林诚离开前,千叮咛万嘱咐,像玻璃工坊这种地方,对身份审查十分严格。 </p>

即便是现在,也仅有姚铁匠和他手下,签过契约的学徒等才有资格进去。 </p>

商行管事不敢自主主张,只能暂时把陈家村的安排在了码头,做些搬运的体力活,其他等林诚回来安置。 </p>

陈村正看到林诚进来,当即迎了上来,要附身下跪。 </p>

林诚连忙闪身让开,扶起陈村正道:“村正切不可如此,林诚受不起如此大礼。” </p>

“大郎,你可是我们陈家村百余口人的救命恩人呐!”提起几个月逃难时的经历,陈村正忍不住热泪盈眶。 </p>

若非林诚,为他们这些人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地方,还提供了工作给村里的年轻劳动力。 </p>

他们陈家村的人,恐怕早就死的死,散的散。 </p>

哪里会像现在这样,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p>

林诚叹了口气,目光落在那些陈家村的人身上。 </p>

发现和那日相比,这些村民的脸色的确红润了许多,没有以往营养不良,瘦弱不堪的模样了。 </p>

只不过…… </p>

这百十号陈家村人,在码头上卖苦力,虽然能勉强填饱所有人肚子,可依旧生活的十分艰险。 </p>

林诚就看到几个小伙,脚上的麻鞋都快踩烂了也舍不得换。 </p>

正值深秋,汴京的天气越来越冷,那几个小伙脚趾头露在外面,冻得乌青。 </p>

身上的衣衫也极其单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陈家村民里,仅有少数几个孩子和老人,穿上了袄子。但也破破烂烂,挡不住多少寒风。 </p>

反观旁边商行里的伙计,一个个穿着新袄子,脚上的棉鞋厚实耐用,条件比一般的乡下富家翁还要好! </p>

林诚的脸色当即沉了下来,拉过商行管事,冷着脸问:“褚管事,我不是让你照顾好陈家村人吗,怎么他们连件新衣服都没穿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