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太监三保(1/1)
作为大庆宰相,汪大洋明显觉得最近轻松了许多。 “自从辽东大胜传遍天下,寻常宵小之徒不再寻机作乱,这天下似乎一下子就太平了。” “最近上来的折子,更是明显变少了。” “其中四成折子,皆关于辽王大婚,地方上递上来的恭贺。” 乾清宫内。 汪大洋坐在小马扎上,向庆皇汇报着朝廷近况。 旁边桌子上摆着切好的猕猴桃,汪大洋只是象征性的吃了块,就再也未动。 都在朝廷为官,大家也都清楚。 陛下乾清宫里种的,皇后坤宁宫里种的。 全被辽王吃光了。 而且每一波但凡熟了,第一个进来的必然是辽王。 时间掐的那叫一个准。 如果遇到了什么剩下的,那就不要摘了。 说明那肯定是坏的。 可惜了宫里的好果子喽。 虽内心感慨,但朝臣们对于辽王,大多都是敬畏的。 辽王殿下凭借着一己之力,便让天下震慑辽王威名之下。 “此番辽王大婚,贺喜之人远比开国朝堂更胜,地方与藩属国,皆往京都运送重礼。” “有辽王在,应当能震慑天下宵小近百年不敢生乱。” 汪大洋脸上禁不住笑容。 群臣之中,有许多人,是想要打压藩王的。 可汪大洋,是这个大庆的宰相。 见藩王也可不拜。 自用不着再去打压藩王,反而推动庆皇,将辽王大婚之事大办特办。 这不单单是让天下人喜庆喜庆的意思。 最关键的。 在于震慑。 让所有人,都来见见大庆未来的柱石。 也能让他们在想要挑战大庆权威之前,考虑下触怒辽王的后果。 辽王。 于大庆朝堂而言,不亚于战略核武的地位。 关键便在于心理恐吓。 “将天下所有大族名册送来,朕到时就看看,究竟谁没来入京给辽王送礼。” 汪大洋略微欠身。 “陛下将大庆划分十五省,北方五省,南方十省。” “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力,仍旧不够,地方上多被地方大族豪强把控。” “此番也正好趁着辽王大婚,地方大族来京庆祝,将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再进一步的加强,以制衡地方上的大族豪强。” 庆皇听此,不免点头。 “汪相全力去做便是。” 大庆对天下的掌控力。 依赖于庆皇手里庞大的军队,镇守在各个地方。 皇权。 完全是建立在武力之上。 只不过庆皇散布天下的卫所兵,有些地方难免不会惧怕。 可有了辽王这顶端战力,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皇家威望,将进一步稳固。 自古以来,大权交接往往就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 许多皇帝天下坐的很稳,可皇位到了儿子手里,很容易被外人夺走。 如今有秦风在,足以替皇家震慑住天下世族。 但凡聪明的世族。 却该彻底绝了颠覆皇权的心思。 也会乖乖配合朝廷,退让多余的田地,好能更进一步的,给大庆百姓去均田。 一个皇朝想要强大。 必要做得到的一点,就是相对的公平! 唯有公平,才能拥有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而一旦天下失去了公平,那么天下间的战力必然低下,军中将士也不愿意效死。 南朝时,士与天子共治天下。 看起来风光无限,这好那好的。 可更多的,却是美化。 若真的好,南朝的部队就不可能丢失燕云十六州,夺不回来。 若真的好,南朝就不可能各地方造反叛乱的事儿层出不穷。 更不可能会出现水泊梁山的故事。 南朝最大的毒瘤,就在于士大夫群体,如今安然流传到大庆,演化为世族以及地方大族。 庆皇获得天下,打过几场硬仗后,基本是传檄而定。 朝廷规制沿用了古制,可天下间的情况,却很不乐观。 最大的问题。 就在于不公平这三个字上。 大族占据了太多土地,寻常百姓则没有耕种之土,最终只能仰仗大族而活。 而大族呢? 基本坐地抽佣。 什么也不用做,有点良心的抽佣一成半,没良心的抽走半成。 可是相对最公平的。 就是加入庆军的卫所兵了。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些卫所兵相对拥有了公平的土地,却也要给庆皇卖命。 只是他们早就一无所有,如今能分得土地,自然是效死命的。 “臣定不负陛下所望。” 汪相躬身站起。 面对辽王大婚,朝廷要迎接各藩属国的使者。 地方大族好说。 但凡地方上有名望的,基本在京都都有住处,到了京都也不用管。 可外来的藩属使者,则不同了。 朝廷都得管。 也让他们见一见,辽王大婚的大场面。 单是这一场婚礼的组织能力,就足够灭他们这些小国来回十次八次了。 辽王大婚,看似是在庆祝。 实际上也在暗暗对藩属们炫耀大庆的肌肉。 不是所有的国度,都能办的起如此盛大的婚礼。 也不是所有人,有资格办如此盛大的婚礼。 见汪相要躬身退走,庆皇招呼道。 “给汪相带点猕猴桃回去。” 汪大海只觉得口腔里瞬间满是口水。 “陛下不必了,老臣最近有些……上火。” “那就给汪相拿点福州来的贡茶。” 显而易见。 辽王大婚,已经不单单是秦风自己的婚事儿。 而是彻底变成了盛事。 辽王婚事一切,皆由马后亲自操办。 更是为了方便成婚,庆皇临时将大宗正院,升为了宗人府。 由秦樉为宗人令,秦棣为右宗正,秦博为左宗正。 为此,秦博可谓激动得不行。 宗人府虽说掌管皇家的事儿,但好歹也是有正常编制的官,一样能领取朝廷的俸禄。 从今往后。 至少去秦淮河的钱,似乎有了那么一丢丢了。 大不了回头勒索下父皇生的那些小皇子们。 “老六这场大婚,一定要办到天衣无缝!” 虽说给宗人府批了大量钱财,可就算秦博再缺钱,也没有去捞上半分。 事情轻重缓急,秦博还是相当清楚的。 甚至兄弟三人,这些日子为了秦风的婚事,简直跑断了腿。 宫里的侍卫太监,基本全被撒了出来,安排秦风的婚事。 “老六,你知道如今这天下间,哪里的太监最多吗?” 秦博瘫在椅子上,大口的灌着茶水。 “不是皇宫,而是老六你这辽王府。” “大哥为此还刻意从云南带回来的俘虏里,阉割了一批。” “其中有个叫三保的小太监,听话懂事儿又麻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