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旅途记事五十:“热梗一个Dol可以承载多少”(1/2)
一开始鼓掌的是老师们,由吴泽宁老师带头。</p>
孩子们则是在短暂过后哈哈大笑着加入了鼓掌的队伍。</p>
于是乎,第一届吉格钢琴夏令营的热梗原地诞生。</p>
“今年你移调了吗?”</p>
“我没有,我还是离调状态。”</p>
孩子们纷纷用移调和离调的问答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p>
不同于孩子的视角,老师们则是通过李安的举例联想到更多关于人生的话题。</p>
人的一生究竟会经历多少次移调和离调,才能达彼岸?</p>
或许当下遥望的彼岸也只是一个半终止,随后等待着的可能又是一段全新调式的开始。</p>
或许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只有脚踏实地走好眼下的每一步,做好移调前的每一步,哪怕只是暂时的离调也不该忘记去体验一把沿途的风景。</p>
或许人的一生只有两次移调,一次是来到这个世界,一次是离开这个世界,其间的所有过程只是一次又一次的离调。</p>
又或许人来到这个世界只是经历了一次漫长的离调。</p>
太多的或许,或许李安并没有想太多,只是随口举个例子。</p>
谁知道。</p>
但无论如何,他的解答让现场每一个人都记住了。</p>
此刻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不仅仅是一个武艺超群的高手,同时还给大家展现出一位充满幻想色彩的导师形象。</p>
不少孩子心中已经隐隐期待李安老师之后的公开课。</p>
谁不喜欢和这样的老师上课呢?</p>
只是他们今天的任务还未完成。</p>
三合一挑战二轮课程,即将在下一个环节开始。</p>
-</p>
“十分地休息,想上厕所的抓紧时间,之后咱们进行下一个环节。”</p>
宋康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空了一大片。</p>
“马昊!”黄楚贤叫住马昊,厉声质问:“你去干吗?”</p>
马昊闻言老老实实回到座位,他没有尿,就是想出去看个热闹。</p>
x老板见小胖子满脸委屈,也知道出去的大多数孩子都不是为了上厕所,于是给马昊解了个围:“出去透透气可以,但不准乱跑,你要乱跑我就再也不帮你求情了。”</p>
虽然得到了尚方宝剑,可马昊还是不敢造次,黄妈不点头,他可不敢动。</p>
黄楚贤见状:“去吧去吧。”</p>
嗖的一声,跟着刘丰瑞的屁股后头,小胖子风一样地窜了出去。</p>
x老板:“我看这孩子今年老实多了,去年那是皮得要命。”</p>
黄楚贤叹:“今年确实有进步,也马上六年级了。”</p>
两人正说着,宋康凑过来,“咱们分配一下任务吧?”</p>
x老板点点头,接着将老师们聚到了一起。</p>
三合一大挑战并不是让孩子同时去完成双手加嘴的三声部同时进行,这个难度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是地狱级的。</p>
所谓的三合一大挑战其实主要是为了引导孩子们对于发生过程中的音的感受。</p>
音的长短、高低、大小。</p>
即节奏、音高、音量。</p>
三种要素合力构成了音符在时间中的流动,只有三者合在一起,才能作为音乐情感表达的载体。</p>
第一项身体打击乐训练孩子们通过肢体,切身体验节奏在音乐中作为骨架存在的意义。</p>
即将进行的第二项训练则是要训练孩子们体会音高的奥秘。</p>
多数孩子平日里多以弹为主,涉及到唱的部分相当有限,这就造成孩子们对于音高产生一种高度机械化的认识。</p>
音乐的起始是人声,先有声乐,才有器乐。</p>
现在的音乐教育偶尔本末倒置,老师们会一遍又一遍和学生强调钢琴上的中央c是dol,然后孩子们记住了。</p>
久而久之,孩子们只要按下中央c,无论在哪一架钢琴上,都会认为自己听到的是dol。</p>
可钢琴毕竟是工业产品,实际情况是或许这台琴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琴弦松动,从而导致发音不准。</p>
那么这个时候这个dol还是dol吗?</p>
耳朵好的孩子,有先天意识的孩子,会发觉这个dol的音不准,可问题是大多数孩子并不具备这样的耳朵和意识。</p>
所以唱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一个孩子音高概念的基石。</p>
依靠唱准音来建立的音高系统,远比倚靠任何乐器建立的音高系统都要可靠。</p>
乐器和一些电子设备只是用来辅佐建立音高系统的工具,并不能直接取代音高系统。</p>
一套来自唱建立起的音高概念真的有那么重要吗?</p>
答案是一定的,因为音乐从诞生伊始就不是机械化的。</p>
另外唱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是为了建立音高系统,很多老师在给孩子处理音乐的后期过程中反复强调三个字——歌唱性。</p>
为什么弹琴要强调歌唱性?</p>
因为歌唱是最自然的音乐,没有之一。</p>
唱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唱出所要演奏的乐谱的旋律,更是要通过唱来解决一部分乐曲的情感表现。</p>
x老板一直崇尚在钢琴教学中融入唱的环节,他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唱得出、唱得准。</p>
</p>
老师们之前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孙李文也提出了相似观点,先唱再弹,唱好才能弹得好,这是星宇钢琴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p>
接下来的课程里,孩子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从“唱”中体会真正的音高感觉。</p>
课程分为两部分。</p>
第一部分由x老板讲大课,第二部分由每位老师带着一个小队单独做训练。</p>
“一会我带三组吧。”为了避免马昊捣乱影响到其他孩子,黄楚贤率先提出。</p>
王翰:“我带一组吧。”</p>
孙立文:“李老师和吴老师,你们?”</p>
李安:“我都可以,吴老师。”</p>
吴泽宁也不啰唆:“那我带四组。”</p>
孙立文:“我带五组。”</p>
剩下的二组自然就由李安来带。</p>
十分钟一晃过去,随着孩子们全员回到教室,x老板接过宋康的位置开始上课。</p>
为了这堂课,x老板也准备了许久。</p>
他的这堂课不仅仅是为了讲给孩子们,也是为了和老师们分享一些他这些年总结下来的唱与弹的教学经验。</p>
根据他这些年的观察与各地基层老师间的交流,他发现大多数老师的教学习惯还停留在二十年前。</p>
说到唱,很多老师认为“唱”就是视谱的过程中,学生根据看到的音,用标准的音高唱出来。</p>
如果仅仅只是做到这种程度,那学生多半会错过走近音乐的机会。</p>
唱,不仅要唱出标准的音高,而且还要在唱出标准音高的基础上唱出感情。</p>
x老板在这里指出一个现象,很多没有要求学生唱谱也要唱出感情的老师,却在指导学生演奏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对于音乐情感理解的部分用哼鸣去表现音乐的情感。</p>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几乎所有老师都会在唱的时候投入情感,这种不受控制的由内而外很好的证明了一点——唱是最能够直接表达音乐情感的手段。</p>
可为什么到了孩子们的唱,就变成了机械化地唱,不需要有感情地唱。</p>
听到这里,李安脑海里蹦出了音乐教育理念六个字。</p>
如果不是x老板今天单独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分析,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