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_分节阅读_第234节(2/2)

好书推荐:

霍去病得意的同刘挽扬扬眉。</p>

第360章 脸厚心黑</p>

刘彻观他们之间的眉眼官司, 全然没有打算参与,正事得继续的说,比如张骞。</p>

站在刘彻的立场,失道的张骞是失责, 大汉朝一直讲究的都是论功行赏, 谁都不会是例外。否则刘彻怎么敢给刘挽手下的女兵论功封侯。一开始纵然臣子有意见, 后来都不得不认服的乖乖闭上嘴。</p>

张骞此番本是作为领路人, 没有人想到他陷入匈奴多年,几十次死里逃生, 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的大汉, 竟然也难逃迷路。</p>

迷路。漠南也好, 河西也罢, 若非草原即是沙漠,迷路是常有的事儿,大汉诸将中,至今未止能够出击匈奴有功, 不虚一行者, 独卫青、霍去病、刘挽三人。</p>

想到他们三个都是刘彻手把手教出来的,刘彻那心里端是高兴。</p>

“张骞,父皇不如给我用吧。迷路不过是一时,我来用,能让他再创辉煌也不一定。”刘挽提起张骞,是看上张骞, 以为此人可用, 能用。</p>

到刘彻这儿, 张骞应该是能为人引路的存在, 事实证明是他太想当然, 以至于刘彻也在想,接下来该如何用张骞才好。</p>

他在为难之时,刘挽提出,刘彻扬眉而问:“如何用?”</p>

“河西已定,通往各国之路在我们手里,如何联合各国一同对付匈奴是顶顶要事。匈奴占据河西多年,各国皆深受其害。他们不敢对匈奴生出反抗之心,匈奴再对大汉用兵,指望他们相援是不可能的。他们谁都不敢动,我们也只要他们不动,凭我们的能力足以对付匈奴。我们对各国需要做的是,想方设法让那些归附匈奴的人不再支持匈奴。不供粮食,不供一应生活所需之物,匈奴会更难。”剩下的话用不着刘挽说得更清楚,在场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懂的。</p>

“纵然张骞曾穿行沙漠,那也不能保证他时时领路都能准确,况且,让他去领路,又不是人人都听他的话,若是不听他的,必出大事。”刘挽所指,霍去病动了动唇,最终没有说出来,刘彻懂得刘挽何意。</p>

领兵打仗的另有其人,偏有的人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何短处,也不接受别人的善意,这一点上,刘挽都碰过壁,其他人更不用说。</p>

刘彻瞟过刘挽一眼,岂不知道她之意,轻声道:“莫要忘了,当年他卫大汉有功。”</p>

“我又没有要怎么样他。用人当用之所长,非之所短。”刘挽并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意思,只是谁有功谁无功,摆在明面上的事实,用不着论。</p>

刘彻挥手道:“罢了,你想用交给你。”</p>

张骞在刘挽手里并不会有任何的不妥,刘挽想重用张骞,挺好的!</p>

刘挽谢过刘彻,刘彻指着刘挽和霍去病道:“你们得给朕继续争气。”</p>

“是。”争气,争的啥气?必须是把匈奴给灭了,漠南,河西,接下来是漠北。也不知道她还能不能有机会看到这一战。</p>

刘挽握紧双手,努力掩饰身上的不适。</p>

“朕观下面的莲子不错,你方才既说饮茶吃莲子,去摘些回来让人做了尝尝。”正事儿说完,刘彻冲着湖中的莲子,让刘挽和霍去病一道去,给他摘一些。</p>

“陛下放心,我们一定给陛下多摘些。”霍去病第一个抢答,拉过刘挽的手臂招呼刘挽一道去。</p>

刘挽回过神,扬起笑容同霍去病摘莲子去。</p>

刘彻在亭上看着刘挽和霍去病泛舟湖上,两人指着湖里的莲子挑着大的摘。一如这些年两人在刘彻的跟前一般。</p>

白天有白天的活动,晚上也有晚上的娱乐。</p>

刘彻既是出来玩的,那都应该尽兴。</p>

鲁屠既然要跟着刘挽,得刘挽同意不说,更得要想办法征得刘彻的点头。按以前的情况,刘挽选人,但凡刘挽同意的,刘彻断没有说不的,但作为鲁屠的父亲的浑邪王,须得正经的和刘彻讨一个恩典。</p>

入乡随俗,大汉接受浑邪王的投诚,浑邪王也懂得学大汉的规矩,况且他可没有退路,绝对不能再得罪大汉的皇帝。</p>

女儿能入刘挽之眼,那对浑邪王等匈奴人来说未必见得是坏事,大可趁此机会和刘挽绑上,以此求得保全。</p>

匈奴一向喜欢在火堆前载歌载舞,刘彻在安抚好浑邪王后,也乐意亲眼见识一番匈奴的舞蹈。故上林苑内,火光冲天,匈奴人在火堆前起舞,透着一股子生机勃勃。</p>

欣赏舞蹈的时候,君臣同乐。刘挽一家子都在一起,观舞乐呵时,刘挽指着远方的匈奴人道:“知道匈奴人的优点是什么吗?”</p>

一侧的刘据被刘挽问得一愣,半响后答道:“善骑射。纵横草原,居无定所,难觅其踪。”</p>

“你说的都对,但还有一样,坚韧。”刘挽笑了笑道来,“像这样的民族,知道为何多年我大汉对付他们一直没有寻到合适的法子吗?”</p>

这个问题有些敏/感,刘据的视线落在不远处的刘彻身上,刘彻身边的李美人和刘彻说着匈奴人的舞蹈,不知说到什么高兴的事儿,刘彻开怀一笑。</p>

刘挽道:“怕什么?别人不能论的事,在我们这儿,当着父皇的面也大可细说。知耻而后勇,大汉受匈奴欺负多年,早年大汉的皇帝忍辱负重,为的是给大汉争一个休养生息,强大自身的机会。忍一时之气,如勾践,韩信之行为,并不可耻,也无须害怕人提及。忍下后,一击而中,为我们自己争回一个灿烂光明的未来,如我大汉出击匈奴,占漠北,据河西,扬眉吐气,后世会记得大汉从前遭受的耻辱,也会肯定我大汉击败匈奴,一回一回的争回我们大汉的颜面,扬我大汉之威,竖我大汉的尊严。你,得有这个想法,忍一忍,退一退,不必理会所谓的尊严,所谓的面子,唯有无法雪耻之人,才为世人所唾弃。将来只要你能赢,而且赢得光芒万丈,不会有人计较你曾为了赢而遭受的耻辱。他们只会视你为榜样。”</p>

是啊,退一步,刘挽盼着刘据将来不管发生任何事,都能有那点保全自身,活下来的想法,只有活着,才有可能翻盘。</p>

刘据细细一想真是这个道理。但是,韩信这个人,额,适合用来当例子吗?</p>

眼神开始飘的刘据没敢直接问出来,倒是刘挽继续道:“你啊,往后多看勾践和咱们老祖宗的事迹,多揣摸。你要是能学到他们的那点不要脸,我不愁了。”</p>

不要脸是什么好品质吗?</p>

卫子夫轻咳一声提醒刘挽,不要把刘据教坏了。</p>

“成大事者须得具备的两大品质,你记住,脸厚,心黑。对比之后,看看我们的老祖宗。”刘挽不能完全无视卫子夫的警告,无奈的点明。</p>

刘据毕竟是刘挽教的,刘挽那两年在长安时常给刘据讲史,对刘邦那是讲到细处,一点一点的分析刘邦为何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好让刘据能够懂得,老刘家的人别管哪一个啊,其实都不太要脸。因此,刘据该向祖宗们学习,脸这种东西其实是最不怎么需要的。</p>

刘据默默不作声,刘挽说得相当的对,成大事者,当真都有两大品质,脸厚,心黑。</p>

脸厚既不要脸。别管怎么样,一定要做出对自身最有利的事,别为了面子便宜别人,那不是坚持,那叫傻。世间的人并非都要脸,但凡要脸的人都有可能被人拿捏。</p>

心黑即要够狠。别管多少的情谊,在大局之前,该动手得动手,绝对不能留情。留下后患只会为自身带来无尽的麻烦。多学着点吧!</p>

“啊,还是说回匈奴。要说对付匈奴,想出有效对付匈奴办法的人是舅舅。掳掠匈奴百姓和牛羊,断其有生力量。”刘挽在此时停下,问刘据:“一国兴之根本是什么?”</p>

没有犹豫,刘据答道:“人。”</p>

人多力量大,唯有人多,才能为国家产出更多的粮食,才能让参军的人更多。以绝对的人数优势,胜利的可能性会更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