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征讨高句丽(1/1)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 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人,乃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后人。 其曾祖父,祖父,父亲,曾在北魏,北周,隋朝担任官员。 但到薛仁贵出生之时,薛家已经家道中落。 公元614年,隋朝大业十年,薛仁贵诞生。 此时,那原本结束了三百年魏晋南北朝乱世的大隋,在隋炀帝杨广的好大喜功,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之下,迅速崩塌。 三年前,山东人王簿揭竿而起,掀起了反抗隋朝暴政的战火。 同年,瓦岗翟让,河北窦建德接连举兵。 一年前,江淮杜伏威、辅公祏也宣布起兵。 此三者,乃隋末最大的三支农民起义军。 617年,此时的天下已经是农民反,贵族反,天下皆反!杨广应该是遭到了连翻挫败之后,彻底的在江都(扬州)摆烂。 唐国公李渊应该是觉得再不反天下都被其他人分完了,于是在晋阳举兵,并迅速攻入长安,占领关中,并拥立代王杨侑为帝,尊杨广为太上皇。 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杀死。同年,杨侑禅让帝位于李渊。 唐朝,正式建立。 此时的薛仁贵还是个娃娃,随后的几十年,薛仁贵一直以种田为业。】 “去,把杨广那东西给朕拖来,好个天下皆反!”杨坚瞬间暴怒。 “乱臣贼子,都是乱臣贼子。”隋炀帝杨广掀翻了桌子。 【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十八年。 大唐属国新罗派遣使者入唐,请求唐朝制止同为属国的高句丽的入侵。 李世民派使者前往高句丽调停,高句丽大权臣渊盖苏文直接拒绝了调停。 于是,李世民命令前瓦岗军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16位的张亮和第23位的李积(徐世积,字懋功)分别率水陆两军攻打高句丽。 第二年,李世民御驾亲征。 此时的薛仁贵,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或许是他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吧,所以想给先辈迁坟。 他的妻子柳氏对他说:“有才能的人,要遇到机会才能发挥,如今陛下正在亲征高句丽,你为什么不去投军建功立业,等功成名就之后,再回来迁坟呢?” 薛仁贵深以为然,正好此时名将张士贵正在征兵,他就此投入了军旅。 645年,三月,辽东安地,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围困,不得脱身,情况危急。 还是个小卒的薛仁贵见状,挺身而出,单枪匹马,直冲敌阵,当场斩杀高句丽一将领,并将其头颅悬挂在马上。 他的勇猛,吓坏了高句丽士兵,因而撤退,刘君邛获救。 六月,大唐将士一路凯歌,连败高句丽守军,包围了安市城(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 这安市城,三面环山,位于山坳之内,水源充足,梯田成群,乃是高句丽为抵御中原,花费大力气建造的一座军事重镇。 渊盖苏文派遣高延寿和高惠贞率高句丽和靺鞨联军十五万急忙救援安市城。 和当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搞出浩浩荡荡的百万大军不同。 现代人常开玩笑说,要是用同等兵力击败敌军,在唐朝那是只能去小孩那桌吃饭。 此时在安市城下的唐军,只有五万人,其中两万人要防备安市城守军,因此只有三万人可以迎敌。 但唐军听说敌方大军来犯之后,没有一个害怕的,反而都是磨刀霍霍,跃跃欲试。 驻跸山大战爆发! 这一战,唐军斩敌两万多人,高句丽大败,举国惶恐,黄城、银城等城池的人纷纷弃城而逃。 此战之中,薛仁贵一身白衣,手持兵器,身挎长弓,在敌阵之中来回冲杀,所向披靡,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战后,李世民特意召见了普通士卒薛仁贵,大加赏赐,并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随后,唐军回师再战安市城,但因为此前李积曾大肆宣扬要屠城,因此安市城内的守军坚决抵抗。 唐军久攻不下,眼见着大雪即将到来,只好撤军。 现在,有些人在吹捧隋炀帝杨广的时候,就会无脑的说,高句丽很强,李世民不也失败了吗? 看到这样的说法,我也是当真无语。 隋炀帝百万大军御驾亲征各种瞎指挥骚操作,搞得隋军大败。高句丽获得无数军械粮草,无数劳动力,还被高句丽铸了京观羞辱,这叫失败,没得说。 李世民只派遣十万大军,收复大片城池,斩敌无数,还捣毁京观,将隋朝将士的尸骨迎回故土安葬,这能叫失败吗? 被高句丽打得丢盔弃甲死伤无数和没有一次性打死高句丽能相提并论吗? 说句实话,高句丽之所以没有被一次性打死,大概还跟杨广有关呢,当初高句丽可是捡了无数的军械,实力大涨! 有人肯定又不服气了,说什么杨广征伐高句丽的目的是正确的,高句丽狼子野心,早晚得起来搞事。 这我又要笑了,目的正确的事情多了去了,从古自今,有多少人不想要做一番功绩呢? 关键是过程呢?结果呢? 又有人说,杨广是为了消耗关陇世家的力量。 这我又不明白了,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军事将领权力和实力大涨几乎都是在战争时期,而和平时期,军事将领的权力都是一步步在衰弱。 发动大战,削弱军事集团力量?实在不明白这其中有什么因果联系。 难道是把队友送上前线故意送死? 这样倒是的确可以让那些军头的力量变弱,这样玩的,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但几乎都玩脱了了,最后是兵败如山倒,如同传染病一般,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其他人这么干都是蠢货,到隋炀帝怎么就变成了高瞻远瞩,只是不小心操作失误,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