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斩高刚郭淮立命拔陈泰郭则献功(1/1)

却说那军士通报姓名: “回禀将军!属下郭则,郭则的郭,郭则的则! 将军您法纪严明,军政民生,施恩惠于下,声名在外,威名如雷贯耳,机缘认识将军,实属荣幸!” 郭淮欣慰点头道: “嗯!…不错!…欸!?你也姓郭!?” 郭则内心暗喜却平声道: “正是姓郭!太原阳曲人!” 郭淮惊疑道: “嗯!?阳曲人!?吾亦是太原阳曲人,白家社村!” 郭则拱拜道: “白家社村乃是郭氏宗祠所在,将军世家大族,属下望之不及,只是北路村一白丁耳!” 郭淮连连摆手道: “天下郭氏皆出阳曲,如此缘分,合应是同宗,无分高低贵贱!” 郭则连忙拜道: “谢将军抬举!……” 郭淮兴头上来忙打断道: “汝也姓郭,吾亦姓郭! 汝是太原阳曲人,吾亦是太原阳曲人! 汝今守于郿城,吾亦是受命守郿城! 如今不若来我帐下,你意如何啊!” 【你看看,你瞅瞅,这机会不就来了嘛!】 郭则忙跪地而拜道: “属下多谢将军抬爱,只是………” 郭淮最不喜别人拒绝,忽止住笑容道: “嗯!?只是如何?……” 郭则忙解释道: “非是属下托大,只是……只是高将军他………” 郭淮恍然大悟道: “既非托大,噢!…你是说那个高刚!?那这好办!” 郭则不明所以,不敢多嘴插话,只在一旁听到: “亲兵何在!” “在!” “将郿城守城官高刚,收监发落,午后问斩!” 【这……这………】 “诺!请将军赐予文书、将令,否则这朝廷命官,吾等不敢僭越!” 郭淮一拍额头恍若道: “噢!朝廷命官!确实不宜怠慢,理应谨慎!” 转头又道: “持吾佩剑前去,将那孬种就地正法!” 一队亲兵齐声喝道: “诺!郭淮将军有令,就地斩杀高刚!” 郭淮摆手道: “干净利落些!勿惹人嫌话,百姓唠叨几句可以,如有军士乱言,你等……” 不由郭淮吩咐,只听亲兵小队长说道: “将军与民秋毫无犯,百姓自然爱戴! 高刚将军倦慢懈怠,玩忽职守,临阵避脱,合当军法从事,理应问斩!! 如有军士乱言,我等不消分说,尽皆砍翻在地!” 郭淮欣然点头道: “嗯!…不错!…有些眼力!噢!就是………” 那亲兵小队长忙道: “将军放心,不会脏了将军的佩剑,也不会脏了郿城一寸土地,自会收尾妥当!” 郭淮欣然满意颔首道: “这眼力见儿……今日起亲兵副队长再加一位,你去担任!” 那亲兵小队长大喜拜谢道: “谢将军!告辞!”一队亲兵说着便急离去! 郭则一旁兀自发懵傻眼了,这………! 【这……特么,我才走个神的功夫,怎么……领头上司命都没了!?】 郭淮回头又吩咐道: “来人!” “在!” “命陈泰为郿城守城官,严守郿城!如若有失,提头来见!” “诺!”又一亲兵领命而出! 郭则在一旁自是不知如何,只是谨慎站着,只当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 郭淮见状自然明白,转头又道: “郭则!这郿城我说了算!如此可还有顾虑!?来我帐下做亲兵空缺分队长如何!?” 郭则内心吓了大懵:【你这哪里是商量!?你有权有势了不起!?】 【我郭则,单名则,为原则为操守岂可屈服于权势!?】 随即正言严声道: “将军!……郭则此生追随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嗯!……???】 郭淮大喜道: “善!甚善!今日甚是欢心,走!与吾去署衙后院小酌几杯,以叙家乡情怀!” 郭则自是大喜拜谢道: “谢将军!将军请!” 郭淮自是转头吩咐道: “你等略备素酒、小菜,一应事务可听从于子上将军、孙将军!还有……多询问夏侯泰初! 多年来未曾放松,吾今日休息一日,任何人不得打扰!!” 一旁亲兵侍卫应声道: “诺!” 说着郭淮、郭则二人便往署衙后院而去! 一路上隐约听到: “相见恨晚啊!” “将军杀伐果断,赏罚分明,军纪严整,则甚是钦慕……” “欸!……哪里哪里!北路村离吾村寨不远,快些与吾说说那阳曲县泥屯河如何了!……” 【这泼天的富贵……请问做什么梦能梦到!?不然也改个姓氏!?】 ……………… 郿城城楼。 那亲兵小队长,哦不!!亲兵副队长亲执佩剑,朗声喝令道: “谁是高刚!?高刚何在!?” 【???合着他不认识高刚!那他刚刚说的高刚的罪状……不得不说……脑子好使就是好!】 两声言语之下,一人醉醺着踉跄走来: “嗯!?汝乃何人!?吾乃郿城守城官,胆敢直呼我大名?” 那亲兵副队长也不作声,只是冷言瞅着这高刚! 高刚借着酒劲蔑说道: “吾乃朝廷命官,汝等还敢瞪我!?怎样!?动我汗毛试试!” 亲兵副队长看到这厮,只觉恶心,转身抽过身后亲兵环刀在握! 只听得那高刚还在作死说道: “哼!鼠辈!如若不敢!就给我……” 言未及说完,只见人头斜削而落被抓亲兵副队长抓在手里!脖颈还在喷薄血雾,喉咙还在【吼吼哦哦】嘶声……… 只听到亲兵副队长喝道: “高刚倦慢懈怠,玩忽职守,临阵避脱,领镇西将军令,已将高刚军法从事!军民不得生乱妄言,一切如旧按序!” 紧接还给身后亲兵环刀,又说道: “派人持此首级往署衙郭将军处复命! 快些打扫处理一下,别脏了这郿城砖瓦!” 亲兵应声道: “诺!” 亲兵副队长斜眼撇见高刚渐而失去颤抖的尸身,冷声说道: “郭将军与民秋毫无犯!军纪严整!赏罚分明! 你等将高刚简葬,并抚恤家人!经费……经费由我来出!” 一众亲兵应声道: “诺!” 亲兵副队长刚想喝令,只见又一亲兵及侍卫来前,喝令道: “陈泰何在!?” 陈泰正分析指挥防守,听到有人来喊,便应声而去,及近跟前看着行装腰牌,抱拳拱拜道: “有劳将军传令,吾是陈泰,唤我何事!?” 那亲兵及侍卫满意道: “传镇西将军郭将军令,令陈泰升任郿城守城官!” 早在意料陈泰之中,只听陈泰脆声道: “多谢郭将军厚爱!再次有劳将军传令!” 亲兵及侍卫,还有那亲兵副队长自是皆满意离开! 陈泰看着那地上若有若无的血痕,血腥味清晰可闻,只暗自叹道: 【天狂风雨来,人狂有天收!】 【欲先让其死,必先让其疯,欲先让其疯,必先让其狂!正所谓:趁他疯,要他命!平常还是多低调,该出手再出手!】 ………………… 陈仓。 诸葛亮、姜维、齐少,三人商议军机: 先让张苞、张休领军去攻郿城,此乃虚张声势之计! 然后…… …………………… 这里说明一下: 阳曲县,史称“三晋首邑”,属于山西省太原市,地处忻州与晋中盆地之脊梁地带。扼晋要冲,太原门户。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低平。东临盂县,西连静乐县,古交市,南抵太原市,北接忻州市,东北与定襄县交界,东南与寿阳县毗连。境北系山系横亘东西,云中山系纵贯南北,因为并北屏障,号称太原之北大门,为兵家必争之地。 阳曲县有文物保护单位57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4处,市级24处)。 2007年,与平遥、敦煌、大理、等历史文化厚重之地同时入选了“一生要去的66个中国文化旅游大县”。总面积207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阳曲县常住人口为人。 阳曲小米地理环境独特,阳曲小米经国家农业部发放“阳曲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09年8月经国家农业部门检测它富含人体所需的5种维生素,高于其他地方同类产品,是杂粮小米的摇篮。阳曲县以侯村、黄道沟村和东黄水范庄产量和质量最盛。 名称由来 阳曲县因“河(滹沱河)千里一曲,曲当其阳”而得名。另一说为清道光《阳曲县志》:“阳曲乃汾曲之阳。” 春秋属晋。晋顷公十二年(前514),祁奚之孙祁盈触法,大夫魏献子(舒)治理政务,分原祁氏之田为邬、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盂等七邑。据考,晋盂邑即为今大盂一带。战国时,析晋阳邑部分在今黄寨镇黄寨村东置狼孟,为赵邑。 《读史方舆纪要》载:\"狼孟县,俗名黄头寨,在太原府北七十里\"。黄头寨即今黄寨村,遗址尚存。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以郡统县,置狼孟县,隶属太原郡。西汉复置盂县。汉初,以太原郡21县和雁门郡辖县改置韩国,后改置为代国。 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废除代国,复置太原郡。时狼孟县、盂县、汾阳县均隶属于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时改狼孟县为狼调县。 东汉建武二年(26),改太原郡为太原国,建武十四年(38),废太原国复置太原郡。期间,废汾阳县。狼调县、盂县先后属太原国、太原郡。 汉末,建安二十年(215),原阳曲县(在今定襄县境内)荒废,曹操迁阳曲县民于今太原市北郊区阳曲镇一带新置阳曲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阳曲镇\"汉时阳曲故治也\"。阳曲县与狼调县、盂县同属太原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改太原郡为太原国。太康五年(284),复置太原郡。阳曲县、狼调县、盂县同属之。东晋废盂县,改狼调县为狼孟县。北魏废狼孟县并入阳曲县,隶属肆州永安郡。北周时改属肆州雁门郡。 隋唐两代分合频繁。隋开皇初年,文帝以姓杨恶其曲名,改阳曲县为阳直县,十六年(596)更名为汾阳县,并分置盂县。大业初又废盂县并入汾阳县,大业末改汾阳为阳直县,移治木井城,木井城即今东黄水镇故县村。 义宁(618)初,分阳直县地在今县境凌井店一带置抚城县。阳直县、抚城县同属太原郡。唐武德初,改抚城县为乌河县。三年(620),分阳直县地置汾阳县。七年(624),废阳直县,改汾阳县为阳曲县,并在今东黄水镇西、南、北洛阴村一带分置洛阴县。贞观元年(627),李世民将州、县加以并省,乌河县并入盂县(今盂县),洛阴县并入阳曲县。 六年(632),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一带苏农部落少数民族内迁,置燕然县,八年(634),侨置于阳曲境内(今太原西北35公里),十七年(643)并入阳曲县。自此,县境统称阳曲县。 唐初属并州太原郡,开元十一年(723)后属太原府。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北汉降宋,太宗恶晋阳人民负隅顽抗,毁晋阳城,降太原府为并州军事,移并州治于县界三交寨,不久又移至榆次,七年(982),因榆次\"地非要会\",将州治从榆次迁至县南唐明镇,并迁县治于太原城西郭外。 熙宁三年(1070),废平晋县入阳曲县。政和五年(1115),复置平晋县。金天会年间,实行路、府(州)、县三级地方行政。 太原为府,阳曲县治移入府城,为太原府治所在地,属河东北路太原府。 元世祖二十七年(1290),实行中书省、路、州、县四级建制,阳曲县先后属太原路、冀宁路,为路治所在地。 明洪武年间,废冀宁路,复置太原府,并承袭元制,设山西为行中书省(后改为山西都指挥司、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均驻阳曲县城。 清袭明制,改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为山西行省,以阳曲县城为省会,并保留太原府建置,治所均在阳曲县城。太原府隶一州八县,阳曲县为府直隶县,县治所驻县前街(今太原市县前街)。 中华民国初,废除府、直隶州、州的建置,裁府留县,实行省、县两级建置,后又于省、县之间增设道的建置,以道辖县,阳曲属冀宁道,省直辖县,县衙驻府城皇华馆 现今山西太原阳曲。 阳曲县地处忻定、晋中盆地之间,山多川少,沟壑纵横,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偏低,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10座,最高山峰柳林尖山,海拔21019米,中部平川海拔800~900米,境北系舟山系横亘东西、云中山系纵贯南北,历为并北屏障,号称太原之北大门,为兵家必争之地。 境内有杨兴、泥屯等8条河流。 【真有泥屯河,白家社村,郭氏宗祠,北路村!】 太原阳曲白家社村,郭氏宗祠,泥屯河流经,北侧便是北路村。 且看下文接下来计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