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火箭(1/1)
此时的美国正忙于处理南越的问题,因此希望尽快解决印尼的事务。 对他们而言,已达成目标,只需成功在东盟插入一脚即可。 只是令他们有些不满的是,苏联并未落后,紧跟其后进入这个地区。 面对苏加诺不甘心想攻打苏门答腊岛的意图,美国并未加以阻止。 反正无论成败与否,美国都没有损失。 由于南华无法公开支持苏门答腊岛上的民族武装,难以阻止苏加诺运送军队登陆岛屿。 但武器弹药供应充足,特别是南华制造的反坦克火箭筒大量输送到那里。 苏加诺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援助,拥有不少装甲力量,如果仅依赖枪械南华担心他们难以抗衡。 首批六千名士兵携带十余辆坦克登上南苏门答腊岛,但被基地护卫率领的当地民族武装牢牢牵制住。 这些民族武装手里拿着新城生产的美国枪械,依靠对当地地形的熟悉,不停地对苏加诺的军队进行骚扰。 苏加诺的军队试图让坦克冲上前去,但却被直接击毁了两辆。 这一下,剩下的十几辆坦克也不敢再出营地了,他们都是刚学不久的坦克驾驶员,本身就不熟练,出去两辆全被击毁,哪里还敢开出去。 久守必失,登上岛的印尼军政府军队不断催促苏加诺增加援兵。 然而,他们自身的渡海运力本来就不足,每次只能运送一千多人,需要多次运输。 双方在苏门答腊岛上打得难解难分。 与此同时,苏哈托的人员撤离得到了南华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大量的运输船和飞艇。 南华对外宣称这是一场人道主义救援行动,支援的船只只会运输平民,让他们远离战火。 幸运的是,加里曼丹岛和爪哇岛相距不远,每艘货船都可以直接满载,人们挤在一起被运往安全地带。 这样,上千万人口得以成功撤离。 直到看到大部分人已经离开,苏加诺才带着印共最后撤离。 虽然双方暂时停止了战斗,但实际上并未正式宣布停战,只是暂时无法继续战斗而已。 自这天起,各国媒体开始将他们称为“南印尼”和“北印尼”。 然而,双方都不接受这样的称呼,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宣传,都坚称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代表整个印度尼西亚。 这场持续了将近半年的战争,由于暗一的精心策划,早已不再仅仅是一场军事对抗。 双方对于对方的民族人员见一个杀一个,导致彼此之间结下了深深的血海深仇。 甚至连华人在这场冲突中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将近千人不幸遇难。 这些人无视南华的撤离安排,坚持留在当地,坚信自己的威望和财富能够保护他们。 最终却在战乱中丧生。 王泽不禁感慨万分,有些人实在难以挽救,暗一即使有心帮忙,也无法掌控每一处混乱局势。 原本聚集在新加坡逃避战乱的众多华人,也逐一受到询问,愿意前往北印尼的可以被送往那里,而希望加入南华的则会得到妥善安排并办理入籍手续。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加入南华,使得南华的人口数量再次增加了两百多万。 如今的印尼已经彻底分裂成了三个部分,其中苏哈托所占有的地盘虽然最小,却也是整个印尼最为精华的一部分。 其他地区看似广袤无垠,但实际上却是荒无人烟、丛林密布之地。 民族武装的人口约有两百万出头,苏哈托则掌控着爪哇人的大部分人口,总数达到了二千四百万人之多。 而苏加诺则统治着其他民族以及少量的爪哇人,拥有两千多万人口。 此次战争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双方士兵的报复性屠杀所致。 这些屠杀事件在双方有意隐瞒之下倒是没有传出去。 而真正在战场上阵亡的士兵数量反而相对较少。 尽管有苏联和美国的教官指导,但当地士兵的战斗能力实在过于薄弱,他们往往只是盲目地进行信仰射击,一旦发现局势不利,便会从上至下迅速撤退逃跑。 王泽此时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印尼那边的情况了,毕竟南华分裂印尼的目标已然达成。 此刻的他正身处阁兰达英岛之上,而王继新也同样在此处。 他们此番前来,正是为了亲眼见证南华首次火箭发射这一历史性时刻。 火箭发射场便坐落在这个半岛之上。 海因里希作为负责航天航空事务的负责人,此前一直在科研所内负责导弹相关工作,而当航空航天局成立时,他被委以重任并派遣至此。 望着远方矗立着的火箭,王泽不禁好奇地询问道:“怎么不一次发射多颗卫星?” 对于这样一枚巨大的火箭仅用于发射一颗卫星,王泽觉得有些浪费资源。 面对王泽的疑问,海因里希表情严肃认真地回应道:“尊敬的族长,由于这是我们的首次发射任务,所以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确保成功。您所提出的一箭多星计划将会在下一次发射中得到妥善安排。” 王泽闻言点了点头,他能够理解这些人的顾虑。 毕竟,他们希望在一开始就能取得成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尽管一箭多星技术已经被科研所攻克,但发射单颗卫星仍然具有较小的风险和复杂性。 对于他们来说,确保首次任务的顺利执行至关重要。 这款火箭无疑是世界领先水平的产物,其强大的推力高达 4500 吨,近地轨道荷载能力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110 吨。 实现如此成就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科研所工作人员的杰出才华,更离不开南华国家所拥有的轻钢资源。 轻钢以其轻巧、隔热且坚固的特性,这次被广泛应用于该火箭的制造之中。 由于轻钢属于南华国内自主生产,因此采购成本相对较低。 与向美苏等国出售时的高昂价格形成鲜明对比。 正因如此,才使得制造这种高性能火箭成为可能。 此外,科研所自主研发的集成芯片的出现也极大地简化了火箭的控制系统,从而为一次性投放多达数十颗大型通讯卫星提供了技术支持。 此次投送的正是由科研所精心研制的通讯卫星,每颗卫星重达十二吨。 由于拥有充足的运力,所以科研所不需要去为了减轻重量而牺牲卫星的性能。 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打造出一颗性能强大的卫星。 这颗卫星完全能够满足南华目前的通讯需求。 只要有一个终端设备,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卫星通话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泽的启发下,科研所成功研制出了电话。 不过由于技术尚不成熟,这些电话的体积相对较大,握在手中感觉像一块沉重的砖头。 尽管如此,它们仍然代表着南华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王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