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大获成功(1/2)

好书推荐:

结束了《寄生虫》在首尔市的首映礼,我和宋康昊、赵汝珍等人又马不停蹄地去往东京参加首映礼。</p>

高丽电影在东瀛上映,一般来说都很少受到关注,但《寄生虫》却吸引了大批粉丝。这些粉丝有在东瀛上学、务工的华国人和高丽人,也有之前因为《昼颜》而关注到我的一部分东瀛粉丝。</p>

首映礼上,我遇到了泷内公美,她是特意来支持我的。</p>

四年前,我要拍《昼颜》,原本籍籍无名的她,毛遂自荐,凭借着那份坚定而执着的信念,打动了我。而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泷内公美的表演得到了观众和影评家们的一致好评,《昼颜》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p>

尽管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她并没有获得那一年东京电影节樱花奖最佳女主角奖,但她的演艺事业的确从此上了一个台阶。</p>

“这都要感谢你。”她与我深情地拥抱,“9月份,我有一部电影要上映,名字叫作《火口的两人》,希望你可以来参加我的首映礼。”</p>

“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的。”</p>

7月7日,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寄生虫》在东瀛开画,首日票房312亿丹。超过了《我脑中的橡皮擦》此前保持的258亿丹的纪录,并有望在下画前,突破40亿丹,折合人民币26亿元左右,并打破高丽电影在东瀛公映的最高票房纪录。</p>

这个成绩还是能够令人满意的,毕竟东瀛的人口也就那么点,不可能像国内一样,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观影人次。</p>

而随着《寄生虫》在高丽和东瀛公映,影片讲述的故事也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讨论。</p>

有人说,这是一部无产阶级向资本主义宣战的影片。</p>

也有人说,这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无病呻吟。</p>

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p>

但不可否认,他们的讨论让《寄生虫》这部影片真正地火爆了起来。</p>

高丽着名的电影杂志ce21向我发出了邀请,他们希望我可以接受采访,谈一谈拍摄《寄生虫》的心路历程,我自然十分乐意地答应了下来。</p>

7月10日,我从东京回来,杂志负责采访的主编亲自到机场接我,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p>

“骆导演,其实在《釜山行》的时候,我们就曾邀请过您,但那时您工作忙,我们最终还是缘悭一面。”</p>

“是吗,我不记得了,哈哈。”</p>

“呵呵,您是贵人多忘事。”主持人用微笑掩示尴尬,“在《寄生虫》之前,很多人都希望你可以拍摄《釜山行3》,可是您为什么会选择《寄生虫》呢?”</p>

“《釜山行》这个系列,我不打算拍了,现在没有这个计划,以后恐怕也不会有。”</p>

“为什么?”</p>

“因为我想尝试更多类型的影片,就比如《寄生虫》这种现实题材的影片,它难道不比一部商业片的续集更有意义?”</p>

“是的,我也这样认为。”主持人只能顺着我来说,“那么言归正传,听说《寄生虫》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真实事件。”</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