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苏醒(1/1)

好书推荐:

“我不是找公子,是找你,不知道为何!那崔府派人来请你过去?”胖虎说。 “真的?”张婉怡一脸惊讶。 “千真万确,人还在外面等着呢。”胖虎点点头。 “怎么回事,那崔府的人可有说什么?”张平也是心中一惊,这好端端的怎么会来请自己的妹妹? “那人说他叫云喜,来找我家二姑娘救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胖虎满脸疑惑。 两人都是认识云喜的,张平看着妹妹的神色,说道:“我们和你先去看看!” 张婉怡点点头,眼中满是担忧和疑惑。兄妹二人跟着胖虎匆匆出门,只见云喜在门口焦急地来回踱步。 “云喜,到底怎么回事?”张平问道。 云喜见到他们,仿佛看到了救星。 “张大人,张姑娘,我们家公子昏迷数日不醒,大夫也束手无策,公子昏迷中一直念叨着张姑娘的名字,老爷夫人便让我来请张姑娘过去,看看能否唤醒公子。” “怎么会这样?”张婉怡的心猛地一揪。 “先别慌,我们去看看再说。”张平安慰妹妹道。 一行人匆忙赶往崔府,张婉怡心中默默祈祷着崔言佑能够平安无事。 崔府是住在靠近皇宫的那条大街,住在这里的人都是非富即贵,平常的百姓都是不敢靠近。 他们赶到崔府,张婉怡迫不及待地冲进崔言佑的房间。 只见崔言佑安静地躺在床上,面容憔悴,仿佛沉睡在一个无法挣脱的美梦中。 张婉怡坐在床边,轻轻握住崔言佑的手,声音温柔而坚定。 “言佑,我来了,你快醒醒。” 张平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然而,崔言佑依旧没有反应。 “言佑,你不是说要与我携手一生吗?你怎能这样一直睡下去。”张婉怡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继续说道。 就在众人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崔言佑的手指微微动了一下,“言佑有反应了!”张婉怡惊喜地喊道。 她更加用力地握住他的手,不断诉说着他们曾经的点点滴滴,那些美好的回忆,那些未完成的约定。 渐渐地,崔言佑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还有些迷茫。 “言佑,你终于醒了!”张婉怡喜极而泣。 崔言佑看清眼前的人,嘴角露出一丝虚弱的微笑,随后看清了这是自己的房间,又有些疑惑。 “婉怡,你怎么会在这里?这是怎么回事?”他说着便要挣扎起来。 “言佑,你别乱动,你已经昏迷了许久,可把大家担心坏了。”张婉怡赶忙按住,阻止他起身的动作。 崔言佑皱了皱眉,“我只记得当时一阵头痛,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他努力回忆之前的记忆:“我好像做了一场梦!” 这时,崔父崔母也闻讯赶来,看到儿子醒来,崔夫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言佑啊,你可把为娘吓坏了,以后可不许这样了。” “让父亲母亲担心了,是孩儿不孝。”崔言佑虚弱地点点头。 崔尚书张口便要训斥,但一想到儿子刚刚苏醒,虚弱不堪,话到嘴边又咽下,真是作孽! 最终,他轻叹了口气:“罢了,醒来就好,日后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身体。” “父亲放心,孩儿记住了。”崔言佑应声道。 崔母忙吩咐下人准备滋补的膳食,又对崔言佑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张婉怡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场景,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崔言佑平安醒来之后,和崔尚书寒暄了一会儿,张平便带着妹妹回到府里。 刚一回府中,便看到全家人俨然正坐的等着二人,气氛仿佛凝固一般。 张老头率先发话:“平儿,你来说,为何这崔府公子生病会找婉怡?你们两个到底瞒了什么?” 张平看了一眼妹妹,略作犹豫后说:“阿爷,实不相瞒,崔家小郎君与婉怡早已互生情愫,只是一直未曾告知您们。” “荒唐!这门不当户不对的,如何能成?”张老头一听,气得拍案而起,把屋内众人都吓了一跳,这些年来他们便很少看到张老头这么发火。 “阿爹,您先别生气,听孩子们把话说完。”张二牛站起来赶紧劝道。 “阿爷,都是婉怡的错。”张婉怡红着眼眶说道。 “你这丫头,不知天高地厚!崔家那是何等门第,我们高攀不起,”陈氏站在一旁恨铁不成钢的看着女儿。 张雅琴也不赞同,妹妹和她往日里常在一起,亏的这丫头瞒得倒好,她竟是一点也瞧不出来。 张平也是惋惜:“阿爷,这崔家小郎乃是我翰林院的同僚,我对他倒是有些了解,此人品端正,才华横溢,倒是良配,可惜了……” …… 上京街道热闹非凡,吆喝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飘香的小吃摊前挤满了食客,酒楼茶室皆是人满为患。 “哎,你们听说了么?兵部尚书府家的小郎君与六元府结亲了。”一人兴奋地对着身旁的人说道。 “真的?这可真是门当户对的好亲事。”旁边的人附和着。 “门当户对什么,那崔府可是世家大族,这两家能够结亲定是那六元府的姑娘使了手段。” 一个尖锐的声音传来,说话的是个穿着绸缎的中年妇人,眼神中透着几分嫉妒。 “可别乱说,这婚姻之事,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位老者严肃地反驳。 “哼,谁知道呢,说不定那姑娘早就暗中谋划。”中年妇人撇撇嘴。 这时,一位大嫂看不下去了,她走上前:“你这话没凭没据的,就乱说,我怎么听着是那崔家小郎君看上人家姑娘,人家不愿意,还相思成疾病得差点没了。” 中年妇人斜睨了她一眼,冷笑道:“你又从哪儿听来的这些?” 大嫂双手叉腰,大声喊道:“我娘家妹子就在崔府做事,这事儿府里不少人都知道,那崔家郎君对姑娘一见钟情,非她不娶,可姑娘家觉着温家规矩多,怕嫁过去受委屈,一直没应承。” “若真是如此,这姻缘倒也曲折。”老者捋了捋胡须,说道。 周围的人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凑过来。 “不管怎样,如今能结亲,也算是皆大欢喜。” “就是就是,说不定这就是缘分天定。”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好不热闹。而此时,街道上的吆喝声、欢笑声依旧此起彼伏,这小小的婚论插曲,为这繁华的京城增添了几分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