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赐死蒋瓛(1/1)

在之前的小插曲结束之后,朱元璋和朱标总算开始商量正事了。 “现在这件事情我们就用来收尾,我们用大明商会敛财,这件事情绝对不能为外界知道,所以这五百万两的银子的亏空就不能够存在,就算锦衣卫查出来,那就是证明锦衣卫查错了。” “想来也只能如此了,既然查错了,而且还死了一个户部尚书,那么就需要有人给这个人偿命,而且官员对锦衣卫的风评很差,他们在得知锦衣卫出错之后,估计整个督察院都会沸腾起来。” “估计这些御史会抓住锦衣卫的破绽,狠狠参锦衣卫一本。” “痛打落水狗,这是人的本性,估计不只是督察院会参锦衣卫,满朝文武估计都会参锦衣卫。” “让蒋瓛偿命吧。” “不够,按照老五之前的意思,他已经将经手郭桓案,还有看过这些账本的锦衣卫以及,上房先生全部控制起来了,到时候只要一声令下,便可以让这些人全部消失。” “没有办法,事关皇家的隐秘,即使这些人并没有犯了死罪,也只能被杀,如果这件事情流传出去,那么我们大明皇室便会成为所有人的笑话。” “户部尚书死了,给他的家人发抚恤,追封光禄大夫,同时赐死蒋瓛,重新让三法司彻查郭桓案,看看这里面有多少人是冤枉的,冤枉的全部平反。”朱元璋说出了。 “儿臣即刻就去办。” “和老五商量一下,办事的人既然死了,肯定要有其他的人补上这个位置,让他物色这个人皇室绝对不能没有钱用。”朱元璋说。 当天夜里,汉王的亲卫奉命将所有被抓住的锦衣卫移交给了殿前司,然后以冤假错案的名义处决了所有的人。 但是为了彰显皇浩荡和锦衣卫以前的功劳,对于这些办冤假错案的人并没有进行其他的处罚,甚至发放了抚恤金。 大牢之中。 蒋瓛死气沉沉,生无可恋的待在其中,他现在无比后悔毛骧的忠告以及李敬的威胁,此刻如同天籁一样,音犹在耳。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些人给他的忠告,他都没有信,如果不是他太想贪功冒进,导致户部尚书惨死,查到了皇家隐秘的事情,也不至于落到这样的下场,从云端跌落到地狱,不过是仅仅一天。 就在此时,突然有一个人走了进来,打开了牢门。 蒋瓛抬头一看,此人面白无须,居然是一个太监,王景弘,朱元璋的贴身太监。 “王公公,王公公下官都是冤枉的,下官对皇上忠心耿耿,求您一定要美言两句呀!” 王景弘是朱元璋的贴身太监,现在他来到了此处,很明显就是朱元璋并没有放弃自己,这给已经绝望的蒋瓛带来了希望,但是他猜错了,注定只会迎来绝望。 “咱家这次来就是奉了皇上的旨意。” “皇上口谕,蒋瓛滥用酷刑,屈打成招诬陷忠良害死朝廷要员,使得朝野震怒,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赐死,钦此。” 甚至一念完,蒋瓛整个人像是被抽尽了力气一样,根本就没有力气在跪直身子,而是瘫坐在地上。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虽然用刑,但是我确实找到了汉王贪污的证据呀,那五百万两银子的亏空,只要调查汉王肯定难辞其咎,我明明是功大于过,为什么要赐死我?” “您到现在还不明白吗?冤假错案是皇上可以忍受的,太子如今拥有着考核选择官吏的权利,可以培养亲信,就算你冤枉了一些人,将他们剔了出去,太子重新选拔官员或者赦免官员,都可以给太子增加威信,培养亲信,所以你诬陷那些官员不是你的死罪。” “你逼死了户部尚书也不是你的死罪,你真正的死罪便是自作主张。调查了户部,税部和大明商会的账目,并且成功发现了每年有五百多万两银子的假账。” “这些银子全部都送到了宫里面,现在你明白你为什么要死了吧?”王景弘为了让蒋瓛做一个明白鬼将他真正的死因说了出来。 蒋瓛之前一直心心念念地想着五百万两银子到底去了何处,汉王用这五百万两银子到底做了什么,是购置田产、私开矿场、豢养士兵还是结党营私,勾结官员。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五百万两银子竟然送到了宫里,什么人需要汉王送到宫里去巴结,那无非只有两个人,就是太子和皇上,这些钱不是汉王的,其实是汉王孝敬给太子和皇上的。 一瞬间,他明白了,他什么都明白了,为什么汉王持剑重伤朝廷三品官员皇上依旧没有动怒,为什么他查到真相却身陷囹圄。 因为他在无意中动了皇室的蛋糕。他知道太多了,知道了自己不该知道的秘密。 死人才能保守秘密。 “原来,原来如此,原来我真正的死因并不是诬陷忠良罗织罪名,而是发现了大明皇室那肮脏龌龊的敛财手段呀,每年五百万两银子,全部都是皇室的私房钱。”蒋瓛一阵苦笑。 “既然你清楚了,那就可以安心上路了,看在你也曾经给大明尽忠的份上,你的家人不会受到牵连。” “多谢皇上隆恩。”蒋瓛跪地磕头完之后,直接接过了匕首,抹断了自己的脖子。 堂堂一个代锦衣卫指挥使,上任不到十日便死于非命。 “拖出去埋了吧?让刑部的人负责记录,说死于畏罪自尽,验尸就不用了。” 自尽倒是自尽,不过不是害怕自己的罪名,只不过是被逼无奈罢了。 王景弘自然不能暴露蒋瓛是被朱元璋赐死的事实,在完成了皇上交代的任务之后,王景洪便带着宣纸的人回到了皇宫。 督察院。 “诸位同僚有没有听说锦衣卫这次闯了大祸?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更是被下狱了。” “听说了,好像是他查出了每年有五百万两银子,秘密流通没有报账,而且银子的去向位置好像和汉王殿下有关。” “其实不是这样的,根据刑部的人调查,这全都是蒋瓛的一面之词,为的便是诬陷更多的官员,而且这次郭桓案有三分之二的官员全都是被屈打成招被诬陷的,这个蒋瓛真的是罪该万死心狠手辣呀!五百万两白银都是无中生有。” “好在圣上明察秋毫及时察觉到了蒋瓛的狼子野心以及贪赃枉法的行为,将这些案件发回重审,重新核实官员的罪行,给那些被诬陷的人一个清白,蒋瓛犯了如此大罪,最后居然畏罪自尽。” “那是罪有应得。” “诸位同僚有没有想过,死一个蒋瓛锦衣卫还有其他的指挥使上来,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罢了,锦衣卫做出的冤假错案。无独有偶,这件事情只是被查出来了。之前落在锦衣卫的手上,到底有多少冤假错案,谁又能说的清呢?”左督御史道同说。 “那大人有何高见呢?”右督御史刘琏问。 “我们所能知道的事情,不过是冰山一角,虽然这件冤假错案被我们发现的时候,但是肯定有更多的冤假错案是隐藏在水中,锦衣卫如此的残暴不仁,都是因为他们的权利没有制约,锦衣卫拥有了提刑审问的权利。” “这样的权利不是分散刑部的权利,而是越过刑部和三法司,缉拿,审问,定罪核查由一个部门承担,不演变成灾祸,怎么可能?” “早在之前,为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出现,便有了三法司会审,刑部负责审问,大理寺负责核查,我们督察院负责监督,三方相互参与,相互监督,使得案件的审问保证了公平性公正性,这样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冤假错案出现的可能。” “但是锦衣卫得出现打破了现在的平衡,使得律法无度暴戾横行,锦衣卫手握重权无法无天。” “冤假错案层出不穷,官员人人自危,百姓惶惶不可终日,整个京城全部笼罩在一股无形的阴影之下,因此,现在是一扫沉疴的重要时机。” “我们御史台应该要千古留名,悍不畏死,向皇上进言裁撤整个锦衣卫还大明一片青天白日。” “如今,锦衣卫的冤假错案已经被摆到了明面上,皇上对锦衣卫的信任程度会降到最低,正是我们出手的时间。如今,如果我们可以谏言皇上废除锦衣卫,那对满朝官员来说都是一件幸事,所有的官员都会站在我们身边的,有谁愿意和本官联名上奏?” 道同此话一出,整个督察院在场的所有官员几乎都同意联名上奏废除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