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粮税官(2/2)

好书推荐:

好几个小吏都用袖子捂住鼻子,只有粮税官神色如常,问的仔细。</p>

旁边一个瘦猴子样的男子捧着纸写的飞快。</p>

赵老头说的口都干了。</p>

粮税官也不嫌烦,事无巨细反复的问。</p>

这官也不是普通人能当的。</p>

不止赵老头有这种感慨,就连赵老大也觉得这官当的不容易。</p>

好不容易读完书,还要来地里头晒,那脑门都发亮。</p>

众人把官老爷送走后,就围在赵老头身边七嘴八舌的问。</p>

“老赵,那大官找你啥事啊?”</p>

有人猜测,“是不是问堆肥的事?”</p>

大家伙心里头有点遗憾,这法子要是瞒着,他们就能多挣点钱了。</p>

赵老头精神抖擞,带着肘子在树底下找个阴凉地坐着,开始唾沫横飞的吹牛。</p>

说那大官夸他家会种地,人聪明。</p>

其实原话是说,家里教养好,子孙后辈聪明。</p>

但掐头去尾,可不就是这话吗?</p>

村里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粮税官有眼光,一眼就看出来了。</p>

“这大官脾气好,还跟我讲外头怎么种田。说有一个靠海的地方,田地薄,雨水少,有时连一石都收不上来。”</p>

“一石都没有?”有人咂舌,“那咋活啊。”</p>

他们一亩良田收两石都觉得少了,平日里买几块布,买点肉就紧巴巴的。</p>

“饿死了不少人,还是他们县令咱们新县令过去教大家伙种番薯花生和橘子,卖了钱买粮食吃,现在日子好过着呢。”</p>

“番薯值啥钱,橘子也不好吃,酸牙。”</p>

“人家那边的不酸,比糖还甜,三文一斤,十多亩地的橘子卖出去,能挣十几二十两。”</p>

原本满心同情的妇人心里又不由自主的泛酸,“挣再多钱有啥用,粮食还要花钱买,要是年景不好,一年就败光了。”</p>

这个还真不会,那边不种麦子水稻,都是花生和番薯,只要不是大旱大涝,饿不死人。</p>

正聊的热火朝天,有人拿着扁担挤过来问,“听说咱们县来了一个新县令,新县令叫啥名啊?长啥样啊。”</p>

新县令刚到没几天,别说村里人不认识,就是城里人都不太清楚。</p>

圆的扁的,高矮胖瘦啥都不知道。</p>

赵大和见过,但也不会特意跑到村里说,他姐夫已经卸了腰牌走人了,新捕头还没定,正是好好表现争功的时候。</p>

赵大和资历浅,排肯定是排不过衙门里的老捕快,但好在他姐夫给他铺了路,去年好几件大功都记在他头上,身手也不错,就看这个县令是不是个走寻常路的。</p>

再说郑捕头,卸牌下任确实跟师爷有关。</p>

大地方来的人,多少有点傲气。</p>

郑家这种不入流的门第,师爷自然瞧不上眼。</p>

喜欢赵氏发家记请大家收藏:(20)赵氏发家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