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回到余家村(1/1)

好书推荐:

盛景点点头,这次不用余佑佑解释,余林也能明白了。 他道:“那要是这样,还真说不准是邪祟作祟。这人病的时候阳气最弱,更何况这人还是个两三岁的小女娃娃,病成那样,只怕早就被不干净的东西占了身子,要真是这样的话,只怕还要祸害不少人。” “而且,方才王爷都说了,这次春闱出问题不就是她干的吗?可见这不是个省油的灯,那可是春闱啊,就被她这么破坏了,得断了多少学子的路啊?” 余林越说越觉得心痛不已,自古以来,科举考试是多少学子努力的目标。 他们苦读多年,为的就是这一次。 如今被那邪祟毁了,只怕学子们的怨气和怒气,能活生生撕了它。 盛景闻言点点头,何尝不是呢? 许家这次想从中摘干净,怕是难了。 看着盛景若有所思的样子,余佑佑抿唇笑了。 不是喜欢天命之女、气运之女这样的噱头吗? 再给你来个邪祟之女的要不要? 这次不要也得要! 当天盛景就秘密安排了黑羽卫回京。 而余佑佑这边因为知道小山村的事情处理好了,便没有再停留。 简单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随盛景等一起回了府城。 又在府城待了一天,第三天便启程返回了余家村。 府城到余家村的路只花了一个白天的时间。 早上出发,夜里就到了。 余佑佑一家到村子里的时候,还被村口的人拦住盘问了一番。 面对村子的变化,大家都很好奇。 余林问道:“这怎么回事?咋还巡查上了?” 对方值守的人恰好是孙家的小辈,就解释说道:“咱们村子的粮食被人惦记了,之前春耕就有不少人来找事,族长他们就想了这个法子。” 虽然只解释了两三句,但余林大致也听懂了。 人怕出名猪怕壮,就是这样的。 因为他们此次上交的粮种,而被有心人惦记上了。 不然就凭余家村这地理位置,以及之前村里的种植情况,一两年都没人顾得上这边,怎么突然就被人惦记上了。 告别了值守的人,一家人往家里去。 此时二房院里还亮着灯,说明家里人还没休息。 但是院门已经锁了,余林见状大喊一声:“娘,我们回来了!” 很快就听见开门声,紧接着是匆匆的脚步声。 “二叔!二叔!” 这是余泽的声音。 他跑在最前面的,十分激动。 “老二回来了!” “二哥、二嫂回来了!” “佑佑在哪儿呢?大伯母看看瘦了没?” 家里人齐刷刷涌到门口。 余泽打开院门,余佑佑直接扑到他怀里。 嘴里嚷嚷着:“二哥!二哥!佑佑想你啦!” “嘿嘿,二哥也想佑佑啦!”余泽抱起余佑佑,开心的不行。 现在八岁的余泽,抱起四岁的余佑佑,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姚氏在后面时刻注意着,生怕这小子把人抱不稳。 白锦迈着优雅的步子走进来,一家人也都看出来这是它了。 杨氏这边帮忙把余雎抱过来,让他们兄弟几个帮忙去拿东西。 先前大家都堵在门口,等人进了院子以后,才发现门外停了这么多马车。 足足有十几辆! 刘氏忍不住咋舌:“我滴乖乖,你们这是把人家家都搬来了吗?” 张氏忍不住噗嗤一笑:“怎么可能,要是把人家家搬过来了,那他们不也得跟着来啊?” “这些啊,都是给你们准备的!” 刘氏看了看,发现只有他们几个,没别人,这才松了口气。 她又问道:“那这是你们买的?” 一想到他们买这么多东西回来,刘氏觉得这乱花钱的习惯不好。 “买这么些东西干啥?城里又不是没卖的?再说了家里哪里需要……” “娘!不是我们买的!”余林连忙阻止她的念叨:“这些啊都是月娘娘家长辈给咱们的礼物。” “那边距离咱们这太远,家中长辈年事已高,没办法走这么远的路,所以就备了这么些礼物,让月娘转交给大家呢!” 听余林这么说,众人都十分惊讶。 本想继续说的,余森突然说道:“先进屋吧,这么晚了不安全。” 大家瞬间想到村里最近发生的事情,纷纷闭了嘴。 但也没有打消余林一家回来的热烈气氛。 刘氏领着儿媳们和孩子们去了堂屋,余林兄弟三人将马车赶进后院,将马车卸下来,又给马儿添上草料,这才回到堂屋。 原本平时这个时间,家里早就休息了。 但最近村里不太平,除了组建巡逻队,每家每户也都不约而同的睡的晚了些。 原本在池塘的鲤儿,听到外面的动静,也利落的收拾好自己,跑到堂屋。 “佑佑!” “鲤儿!” 两个小姐妹好久不见,激动的抱在一起。 看着长相越来越像,且一般大的小姑娘,刘氏直接将两人揽进怀里。 现在余雎交给杨氏抱着,余安安则被姚氏抱着。 两个小的也不困,就睁着大眼睛看着大家,这让杨氏和姚氏稀罕的不行。 也都知道余林一家这一趟寻亲不一般,大家都等不及想听。 张氏道:“咳咳,那些东西呀,都是我姨母还有外祖母家准备的,多是布匹和那边的特产,都是些咱们能用的上的,我就收下了,娘放心,银钱那些我是没要的。” 刘氏点点头:“你做得对,咱家现在不缺钱,布匹这些倒是能给大家做衣服,唉,人家礼数这么周到,倒是咱们有些缺礼了。” 想到张氏回去寻亲,都没带多少东西,刘氏就感觉有些不妥。 余林这时候说道:“娘你想的差了,咱们给的东西可比这十几辆马车还贵重。” 姚氏一直都是心思活跃的,脑子也转得快,一听余林这么说,立马就明白了。 她说道:“二嫂在咱家十来年,那不就是最好的吗?” “咱们家婆媳和睦,妯娌互助,谁家不羡慕?二嫂娘家估计也是看重这一点吧?” 张氏闻言一笑:“三弟妹说的没错,儿媳嫁到余家,有您这么好的婆婆,对姨母和外祖母来说,那就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