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于右任其人(1/2)

好书推荐: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号髯翁、太平老人,曾用名刘学裕、原春雨等,笔名右任、骚心、大风、半哭半笑楼主、关西余子等,被尊称为“右老”[。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书法家、诗人。

于右任早年就读于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被陕西学政目为“西北奇才”,后中举人。1904年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被清廷通缉。旋赴上海,入震旦学院师从马相伯。1906年赴日本考察报业,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等报,宣传反清革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次年流亡日本。1918年返陕西,任靖国军总司令,与军阀苦斗四年。1922年参与创办上海大学。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一届中执委。1926年赴苏联动员冯玉祥回国重建国民军,同年参与五原誓师,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

民国十一年(1922年),靖国军内部发生分化,胡景翼等人接受北洋系冯玉祥改编,于右任与部下杨虎城仍举靖国军旗帜支撑西北危局。因势薄力单,加之陕西连年灾荒,部队供给困难,他在5月31日决定将部队人员遣散。随后即与王陆一等经甘肃南走四川重庆,然后顺流东下上海。随后向孙中山汇报了陕西靖国军的成败始末。

于右任根据自己和孙中山遭受挫折的深痛教训,很想投身教育界,培养一批有益于国家的人才。恰在这时,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驱逐不称职的原任校长,请于右任出任校长。于右任接受所请,建议改校名为上海大学。10月23日,上海大学召开成立会,于右任到校就职。为办好上海大学,于右任与中国共产党人通力合作,邓中夏任总务长,瞿秋白任社会学系主任,蔡和森、恽代英、萧楚女、张太雷、沈雁冰等任教员,使上海大学成为、统帅等一大批国民党左派及红党人讨论制定了制裁右派分裂,北伐统一全国的决议,沉重打击了国党右派的气焰。6月,中共北方局书记李大钊请于右任赴苏联敦促冯玉祥回国,重整旧部,响应粤省国民政府领导的北伐,解除河南军阀刘镇华部对西安的重兵围困。于右任欣然同意,7月抵达莫斯科。在苏期间,参观红场、克里姆林宫、拜谒列宁墓,并受到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接见。在与冯玉祥商讨计划后,先期经蒙古回国。9月17日,冯玉祥在内蒙古五原举行誓师大会(参见词条五原誓师),就任国军总司令,宣布全军集体加入国民党。于右任在冯玉祥军中筹建了国民党特别党部,并在阅兵式上代表国民党中央向冯玉祥授旗。随后冯玉祥派兵援陕,于右任亦于10月中旬组织国民党和一些过分的方式,来打造粤省类似国家的新政权,在联合政务委员会中,各市实际行使权力的秘书长不在是委员,委员会下属各委员会委员长为当然委员,明白人清楚,委员会下属机构几乎就是西方政权下的部,而俩广战区司令部,就是国防部和三军总司令部的集合体。

粤省议会到现在变成俩广议会,就是相当于国会,由各市正副议长和独立议员构成,这已经是两权分立的雏形,要再增加一个立法机构,则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只是这样一来,曾经的核心领导层有些尴尬,张庭、李钦文倒是看得开,他们认为核心领导层的使命已经结束,阿爷略有不同意见,她希望核心领导层至少要等到韩勇出任粤省下一届领导人时才能结束,否则有些事情难以把握。

此事其实孙夫人也有所考虑,在粤省联合政务委员会的人员任命中,于右任就是有些想法的,“韩勇,这么安排,是否会对粤省现有政务人员不公平?”

“任公……”刚说了句,见于右任眼睛一瞪,韩勇急忙改口:“老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商议过,如果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有些不公平,但我始终认为,为官者应有责任感,量才而用,这和先来后到没有什么关系,官职大小,体现的是责任,而不是权利。”

“但他们也需要认可。”

韩勇闻言点头:“确实,一些兢兢业业的人,需要给予他们认可,不过我希望是通过一些制度来实现,而不是通过人情,老于,张澜先生……,这一次粤省联合政务委员会成立,首要的,便是设立一些有别于重庆的新制度,而这些工作,就需要诸位来完成了。”

“比如……”

“比如政务人员的薪金制度,我有一个想法,能否将政务人员薪金划分为二十四个等级,以此作为等级薪金,然后再设立职务薪金,由此两部分构成全部的薪金。”

闻言,老于眼珠一转:“你的意思是如果一个政务人员,哪怕没有任职,只要勤勤恳恳工作,总有一天是可以拿到最高等级薪金?”

“是的,这就是一种认可的方式,我们还可以考虑评选优秀,等级薪金可以根据服务年限增加,也可以根据优秀级别额外增加。比如说,一个政务人员,入职薪金为二级,每年增加一级,如果当年评为优秀一等,可额外增加两级,那么第二年他就可以拿到五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