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影响深远209(1/2)
徐妙锦此言,令在座之人皆惊愕不已。</p>
尤其是那几位耆老,皆瞠目望着眼前这位…银发老者。</p>
大明疆域内,王爷如繁星点点,然声名显赫者,屈指可数。</p>
而大明之中,唯有一位被册封为周王,便是当今圣上同母胞弟,太祖皇帝第五子。</p>
周王朱橚。</p>
即便是朱瞻墉,亦为周王之现身而心神震动。</p>
对于周王,他所知较他人更为深远。</p>
非仅为亲王之故,更源于前世的记忆。</p>
朱橚堪称一代传奇王爷。</p>
他虽不及大明九大边疆王那般威震天下。</p>
然而,他一生酷爱医术,医道造诣极高。</p>
少年时期,朱橚便对医药颇感兴趣,认为医药可救死扶伤,延年益寿。</p>
他曾组织学者编纂《保生余录》两卷,随后着手编着药方巨着《普济方》。</p>
洪武二十三年,他被贬谪至云南。</p>
期间,朱橚深感民间疾苦,目睹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恶劣,疾病缠身,缺医少药之状甚是严重。</p>
于是,他组织府中良医李佰等人编撰了简便实用、家传应验的《袖珍方》一书。</p>
洪武二十四年底,朱橚重返开封。</p>
他深知编纂药方与救荒着作对于民众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利用自身独特的政治与经济地位,在开封聚集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学者,作为研究主力。</p>
又召集技艺高超的画工及辅助人员,组成团队。</p>
广纳各类图书资料,奠定了开封周王府图书甲于他藩的坚实根基。</p>
更设立专门的药圃,种植民间调查所得的各种野生可食植物,进行观察试验。</p>
可见其卓越的研究精神与领导才能。</p>
即便他在建文初再度被贬云南,却未曾中断对药方学与救荒植物的研究。</p>
不久,《普济方》由他亲自审定,滕硕与刘醇协力编纂完成。</p>
永乐四年,朱橚在本草学上的《救荒本草》问世。</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