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书院三绝(1/1)

“奶奶!” “娘!” “爹有消息了!” 哗~ 原本没精打采的郕国公府顿时就像活过来一样,管家老刘更是从门房中跳了起来,盯着小厮恶狠狠道:“刚才听到什么了?” “好像好像是大公子喊老爷有些消息了” 砰~ 小厮只觉得一股巨力将自己撞开,待反应过来哪还见的到管家的身影? “汪汪汪~” 一阵此起彼伏的狗叫声响彻整个郕国公府,大黄带着自家的子孙后代一路狂奔,一向被姬母珍惜的花草全都糟蹋的不轻! 但这时候谁还顾得上这些?只见所有人都演武场跑去,姬吕更是带人亲自巡视,这时候但凡有宵小,绝对是杀了再说! “呼!” 姬润喘着粗气,看到奶奶和娘都来来,兴奋道:“娘,奶奶,我爹有消息!” 姬母只觉的眼前一晕,攸宁也没好到哪去,要不是小猫搀扶,怕不是能晕过去! “快,快说,你爹他怎么样了?” 姬母激动道,天可怜见,自家可怜的儿子拖着残疾的双腿带人去打仗了,还打的是数千里之外的大食。鬼知道这么日子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多少日夜辗转反侧,就担心得到一封战报。 当年他爹也是这样,本以为能阖家团圆,但谁知等到却是一封骨灰罐,以及为数不多的抚恤。当得知这个消息她想哭,但她没有,因为他还要抚养松儿长大成人,看着他娶妻生子。 这些她都如愿以偿了,儿孙满堂,环绕膝下。但数年前的一封战报却得知儿子腿残了,得知消息他差点晕死过去。 但后来看到儿子还算不错,虽然腿残了,她照顾儿子就是。但她怎么也没想到一封圣旨儿子又要去打仗。 但他的腿残了啊,皇帝怎么能如此狠心,难道要让她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成? 她怨恨过皇帝,也怨恨过那些往日以长辈自居的老将们。他恨不得指着对方的鼻子问一句:你们就是这么做长辈的?我儿子这些年帮你们的事情都喂了狗了不成? 但她还是不能,不但不能,还要毅然决然地将自己唯一的儿子亲自送上战场。谁也不知道他送完松儿那晚到底哭了多少眼泪 “奶奶,娘,你们可以放心了,我爹他没事!“ 姬母踉跄一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啊! 随即姬润将朝堂上听到的消息大致说了一遍,当得知丈夫,儿子面对的竟然是加起来近五十万的大军,虽说知道胜了,但还是胆战心惊! 胜了是好,但战场无眼,要是输了呢? 良久,当姬润说完,已经是日暮时分。姬母站起来拄着拐杖沉声道:“从明日开始闭门谢客,就说老身在为故去的将士超度亡魂,为大唐将士祈福,无论是谁都不见。” “要是有人送礼暂且收下,但双倍送回,这件事攸宁你亲自盯着,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娘,这是为什么?夫君他打了胜仗难道不好吗?”攸宁不解道。 “你唉!” 姬母无奈,只能说道:“这事跟你说不清楚,照办就是,要是不懂的就问妤儿算了,妤儿!” 李妤听到奶奶叫她连忙上前道:“奶奶!” 牵着孙媳的手,道:“这事你应该清楚,千万别被人抓住了把柄。伱公公是打了胜仗,但这场胜仗太大了,总有人会眼红的。” 她环视一周,道:“你们都给我记住,在我儿还没有回来之前一个个都给擦亮了眼睛。从即日起润儿你除了每日当值就立即回家,不得在外面逗留!” “攸宁,你下令给各大管事,将能关的铺子暂时关了,这生意咱家暂时不做的。” “小猫!” “在呢,奶奶!” 姬母看了小猫一眼,若有所指道:“你这段时间哪都不许去,特别是安民坊。” 轰~ 小猫只觉得脑子嗡了一下,第一反应就是奶奶知道她的事情了, “你个死丫头” 姬母无奈道:“你的事情等你爹回来让他亲自过问吧,当爹当成他那样的也算是少有了!” 接下来的话小猫是一句都没听清楚,直到回到闺阁在这才缓过神来。 吱~ 房门被打开,姬润挥手让侍女离开,来到姐姐跟前。看着他魂不守舍的样子他也心疼,但他没办法啊! “你们什么时候知道的?”小猫有些难堪道。 这就好比自己珍藏好久的秘密突然之间大白于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就她蒙在鼓里,就像是看傻子一样看着自己。 “你和他认识不久我就知道了,不过没告诉娘和奶奶。奶奶也是前几日知道的,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上次你去宫中见娘娘,随后我就发现有人在查你,这个时候奶奶找我过去,接下来” 小猫愣了一下,看着有些自责的弟弟,上前抱了下他,展颜道:“谢谢你,臭弟弟!” “嘿嘿!” 很少被阿姐这样对待的姬润顿时有些羞赦,但还是正色道:“这事是瞒不下去了,娘那边我还帮你,但爹一回来” “我知道,我都知道!” 看着失魂落魄的阿姐,姬润忍不住道:“他就那么好吗?能让你这样对他?” 小猫笑了下说道:“你不懂,就像爹爹说诗中说的那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哎,你” 姬润苦笑一声劝慰道:“不过你也别担心,爹从来不在意门户之见,其实爹在的时候你就应该告诉他的,你连爹都瞒着,你让他怎么想?” “总是这次你是真的错了,我们是家人,是最亲的家人。你把我们当什么了?爹是嫌贫爱富的人吗?” “反正爹的怒火总要有人承受,对你爹恐怕下不去手,但那家伙估计就悬了,我劝你等爹回来赶紧坦白,瞒的越久,爹的怒火就越盛。” “怎么可能?爹不会的!” 看着还认不清现实的阿姐,姬润摇了摇头道:“总之你这段时间万万不可去见他了,有什么事你给我说,我去给你传信。” “记住,这不是在开玩笑!” 说完姬润就离开了,小猫这才晃过神来。她不傻,当然知道奶奶的意思,不过也好,正好这段时间好好冷静下,弟弟说的对,我不该骗爹的。 “爹,女儿也不想的啊!” 刚走出阁楼的姬润听到里面撕心裂肺的哭声,露出一丝苦笑,不过谁让她是自己姐姐呢,自己不帮她谁来帮她? 如此,他对心中那个计划再次坚定了下来。 “张仁亶,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 今天是太白书院开学的日子,通往书院的行人络绎不绝,少男少女结伴而行,朝气蓬勃。在太白山下的书院城此时已是人声鼎沸,盛况非凡! 随着书院自名气广传天下,每年来这里瞻仰读书人圣地的学子数不胜数,就是为了进书院一游,也算是告慰平生了。 天下人都知晓太白书院有三绝,曰:一人,一景,一馆。 一人说的就是当今郕国公姬松了,想当年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山下更是杂草丛生,连村落都没有几个。 但就是如此,一个人却彻底改变了这里。 散尽家财,甚至举债建书院。从最开始区区数百人,连学生都找不到的小小书院十余年间竟然成为天下学子心目中的圣地。 书院到现在还在不断扩建,听说这将是最后一次了。从此之后百年之内是不会再建设新的建筑了。 十余年的时间,每年耗费在书院上的钱财数不胜数,到了现在据说前后已经花掉了数百万贯的钱财,这还不算大量的毕业学子义工义劳,免费给书院出人出力。 郕国公府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收入都投入到了书院的建设上,这等举动令天下人大动。试问天下,如此人物,当不当得这书院一绝? 一景,说来也是后来才出现的,说的就是山上深处的潜学林。 顾名思义,此地就是学子们思考问题的地方。潜学林是一片占地颇大的松树林,相传是最开始的那批学子们亲手栽种的。也不知是何原因这个传统流传了下去。每年都会有不少学生亲自栽种一株松树,久而久之,林地面积不断扩大,最后要不是书院制止,早就栽的漫山遍野了。 不过为了满足学生们的一些心思,书院则放开后山,在后山大家可以随便栽种。于是,多年来这松树几乎占满了整个太白山。潜学林的含义于是也变的宽广了起来。 相传,每当有学生在学问上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们就带上简单的膳食,来到潜学林自己栽种的那颗松树愿结芦而居。 说来也怪,在这里不知为何就感觉浑身放松,思想也随之放开,时有学生手舞足蹈奔向书院。 于是,越传越邪乎,到了最后,更是将潜学林传的神乎其神,说是有增发人智慧的能力。还有人说书院的潜学林积累了十余年数万学子心血,只要身处其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放开思维,甚至会与上代学长的残留的思想相互碰撞,迸发出新的想法。 此事越传越广,最后连书院祭酒,柏山先生都惊动了。在经过调查之后书院发出通告,说此事纯属子虚乌有,让大家安心学习,不要相信云云 但谁知当天晚上就有学生看到形似柏山先生身影的人去了潜学林 这下好了,有阴谋论说祭酒为了独占潜学林,这才发出那封公告,更有甚者当面质问祭酒大人,臊的祭酒大人掩面而逃 于是,原本大火的潜学林更是成为书院禁地般的存在,为了更多的学子能够在潜学林中潜学,还传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年每人只能去一次,但不限年限,就是毕业了这个规矩还作数。 并且还请来书院山下的驻军,希望他们能看守此处,万万不可让其发生意外。本来驻军的校尉是不想理会的,但看着将来有可能是朝廷重臣的一个个学子,他也只能怂了。 不怂不行啊,这些是什么?那可是经过千挑万选后才进入书院的轿子。每一个拿出去都是不可多得人才,谁敢轻易得罪? 别看这些人此时只是个学生,但人家有书院做靠山啊。这些年走出书院的学生,最高者已经封侯,县令,长史,军中将领,数不胜数。随便出来一个都能招来一大片书院派系的官员。 就这样,时间一长,书院潜学林在学生中更是讳莫如深,别人想打听里面的事情,都会立即警惕起来。 而越是神秘,就越吸引人的注意。潜学林的事情早已传遍天下,所有来此的学子都想去那里走一遭。但可惜成功者寥寥,九成九的人只能失望而归! 当初为了此事还差点闹出事情,最后在书院的调解下,许诺只要有人在某一方面胜过书院的学子,就能自动获得他这一年的名额。 此事一出,顿时天下哗然,这是看不起谁呢? 于是,短时间内书院城就聚集了大量的学子,就像想要挑战下天下第一书院的名头。甚至有的人打算以此为终南捷径,希望一步登天。 但事与愿违,成功者每年都不会超过十个 当第二天胜利者从书院走出,大家都好奇潜学林中是否有那么神奇的时候,那人都是一幅魂不守舍的样子,让更是心向往之! 一馆,当然指的是藏书馆了。 这座站在山下都能看到其宏伟的藏书馆,早已成为了天下人都向往的地方。要知道藏书楼中不但有郕国公姬松当年重金收集来的数千册藏书,还有这皇家秘史官中大量的藏书拓本。更不要说其中还有当初从万里之外的海外带回来的玛雅文明图书,以及天下各国的藏书典籍。 可以说,藏书馆中收藏的书籍,简直就是一个收藏天下文明典籍的地方。 就是这样重要的地方,朝廷和书院反而管理不太严格。当然了,除了一些不能公开的典籍。 书院学子想要看书随时都可以借阅,但有个规矩,那就是决不能带出去,这是铁律,就算是皇帝来了也不行。 因为门外的铁碑上就明晃晃地刻着皇帝亲手所书的禁律,一旦被人发现私自带出书籍,那可是重罪,一个不好就会被革除学籍,没人敢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