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遇到熟人(1/1)

何晚秋叹气。 都说人之初性本善,何思聪其实没那么不听话,还是李秀兰当妈的没有教好。 现在何思聪才五岁,还是有机会教好的。 她盯着何思聪的眼睛:“那些长辈们都知道提着东西来感谢我救了他们的孩子,你作为被救的人,是不是应该表示一点什么?” 何思聪噘着嘴巴思索了一会。 确实是这样,要不是二姐,或许他现在已经淹死了,哪还能安稳坐在家里吃糖。 李秀兰见小儿子竟然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去洗鞋子,顿时气的半死:“家里这么多人,哪轮的到你一个男孩洗鞋子,你给我回来!” 转头朝何晚秋骂道,“别以为有了刚才的事就蹬鼻子上脸,你多大个人了,没手没脚吗,居然还差使你弟弟干活,本事大了?” 何思聪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妈,二姐今天救了我一命,我给她洗鞋子而已,没什么的。” 李秀兰很意外儿子能说出这样的话,她还想再说点什么,但何思聪已经拎起鞋子去外面了。 看到何思聪能坚持洗鞋子,何晚秋很欣慰。 至少说明,她这个弟弟还有救。 不多时,何静怡也回来了,何晚秋看了看时间,不过才下午三点。 何静怡一进房门就将怀里的钱拿了出来,“晚秋,我瞅准妈不在家才敢进门,一共六百四十块,你快收好。” 然后才满脸疑惑问道:“晚秋,你怎么了,生病了吗?” 对于六百多,何晚秋并不意外,她将钱放好后,将中午发生的事一一道来,何静怡听的一惊一乍,半天都没缓过神来,“幸好人没事,反正现在钱也够学费了,你就在家好好休息。” 何晚秋笑着道:“大姐你放心,还有两三天过年,能赚钱的机会不多了,必须得加把劲。” 要知道,她昨天在县城屯的货,至少能赚两千多,可不能放家里浪费了。 见妹妹精气神十足,何静怡不好多劝什么,况且一天就能赚六百多,几天就能赚到她一年的打工收入。 晚上吃饭,李秀兰也没有询问卖对联赚了多少钱,反正现在要也要不到,还不如就按照每天三十元的出勤天数算,翻过年再来找女儿清账。 次日一早,两姐妹惯例来到镇上的老摊位地方开始售卖对联。 越接近年关,街上越热闹,本来冷清的街角都开始有商贩摆摊了。 今天购买对联的人也非常多,可谓是异常火爆,开摊不到半小时,就迎接了两波大人潮,直接赚了两百块有余。 很多慕名而来的,也有帮亲戚带对联的,毕竟这种闪闪发着金光的对联可不多见。 “哎呦,这不是老何家的闺女嘛,生意挺好嘛!” 临近中午,就在两姐妹收摊准备去吃饭的时候,一个女人声音传了过来。 何晚秋定睛看去,来人让她眼前一黑。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她家那一条的村民,姓周,村里人平时都喊她周大妈,这个人是出了名的长舌妇。 就比如大伯家所谓的万元户,就是这个人添油加醋传出去的。 “哎呀,周大妈,你也来镇上打年货了。” 不管怎样,对方毕竟是长辈,在外面见到肯定要打个招呼,不然回村了,难免落下什么闲话。 一旁的何静怡也笑着点点头。 周大妈见何晚秋没接话,继续试探:“我可是看你们卖了半天,现在没人才过来看看。” 然后将目光放在正在整理对联何静怡,眯着个眼问道:“卖对联应该很赚钱吧?” 她刚才可看的清清楚楚,在摊位买对联的人那么多,怎么说都有几十人了,按照一副一元来算,也是好几十块了。 何晚秋面不改色:“哪里,我们姐妹俩就为了挣个零食钱,纯属好玩。” 她知道周大妈是啥人,自然不能说实话,不然回去被李秀兰知道了,那绝对要跟她闹翻天。 周大妈满脸不信,不过还是笑呵呵的,“那啥,给我也来一对,正好对联还没买,回去记得给你妈说下,你周大妈照顾过你生意哟。” 送上门的生意,何晚秋自然不会拒绝,“好嘞,普通的跟金色的,您看要哪种?” “多少钱一副?” “普通一元,金色两元!” 听到两元一副,周大妈眼睛鼓的大大的,笑容也没了,“这……这啥做的啊,还要两元,不就是金色涂料,哪用的了这么贵。” 如果不是刚需,一元的对联她都嫌贵,两元的话她更不可能买了,但是刚说出的话,可不好收回啊,顿时脸上有些尴尬。 看到周大妈吃瘪的样子,何晚秋很自然的给了一个台阶周大妈下,“这您就不懂了,城里人都兴贴这种,成本自然也高点,卖这个价格也合理,不过听妈妈说您总是关照我们家,这副对联,我就做主,一分不挣,成本一块钱卖给您了。” 周大妈一听,笑容马上又浮现在脸上,客套道:“都是一家人,帮一下也正常,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你周大妈我的心肠可热着呢。” 何晚秋接过周大妈的钱,又拿了一个福字,“周大妈,这个福字也送给您,回去倒挂在门上,福倒福到。” “你这小丫头字写得好,嘴也会说,可是大学生的好苗子。”对折买对联,送了个福字,还头一次听到这么有寓意的吉祥话,周大妈别提多开心了,笑呵呵的夸完何晚秋就走了。 接下来的每一笔收入,何晚秋都迅速的放入口袋,就是为了避免类似周大妈这种情况出现。 下午赶集的人明显变少,姐妹二人一直守到了四点,才收摊然后去打货。 今天的收益也相当可观,一共赚了八百多块钱,何晚秋大致心算了一下,加上之前手上的,一共有一千六百多块了。 放在前世,这个数额她想都不敢想,没想到重生而来,赚的却那么轻松,不过转头想想,她到底活了四十多年,而且提前知道许多信息,要还是像上辈子那么憋屈,还不如不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