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一年多以后(1/1)
“我明白了,老板,我现在就安排下去联系我们省里的电视台。” “你先联系着,工厂这边的生产也要加快动作。 找大学生兼职设计师和从他们手里买图纸的事情也不能断。 还有记得安排学徒去老师傅那里学手艺,你让他们放心,厂子一定会给他们养老。 招人也不要停,不要等大的订单下来,我们却供应不上。” “好,我明白了,我这就下去安排。” 宋梨也是听闻霍建林汇报完工厂的生产情况,才决定现在就开始在电视上打广告。 目前这个阶段也是最适合的,她之前给出好多张图纸,都是上下床的各种改变。 木工师傅们做了多几十年,每个人灵活变动一下,都是一张新样式的上下床。 宋梨对他们的产品很有信心,就是怕到时候生产工人不够,生产不出来。 “还有普通的床也要继续生产,桌子椅子也要跟上进度, 我们打广告可不能只展示木材厂里的上下床。 最好可以将厂里的所有产品都展示出来。木材储量那里也要充足,不要最后告诉我这里有什么问题。” “好,我会交代的。” 霍建林快速的在笔记本上记宋梨说的要点,在厂里工作这么多天。 他每天都会到处去转悠,已经把工厂摸得很熟悉了。 “买来的那几张图纸也用起来,有新的的话可以去市里找我审核。” 宋梨搬到市里之后就是一周随机来厂里三四次。 “好的。咱们工厂给钱爽快,已经有好多人来送图纸。” 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 现在木材厂已经是整个省数一数二的知名工厂,宋梨所料不错。 上电视打广告一下子就,将一个不出名的小厂变成全省都知道的知名厂子。 幸亏联络省里打广告,筹备广告画面,花费了一个月时间。 让宋梨他们早早的有所准备,并且储存了不少产品。 当广告一播放,李和就接到一笔大订单,更别说还有不少人想要也打电话联系工厂。 那三天李和每天都在接电话接待访客,等将接电话的事情给别人后。 李和都觉得他有幻听,经常可以听到电话铃声。 最后一笔订单都已经排到三个月之后,他们可是招了大量工人,车间每天三班倒不停的工作。 爆火的结果就是作为老板的宋梨从巨额广告费上缓了过来。 果然高投资会带来高回报,她看着账目上的数字来回数了好几遍。 看到这么好的效果,宋梨就开始往隔壁省发力。 一年多时间,宋梨的资产就从四位数变成五位数,到现在的六位数。 这还是她去广省买了三套房,两块地的前提下。 对了,她在市里也买了三套房,三块地。 毕竟有三个孩子,做什么事都要公平。 在广省一共花了两万多,三套房子都在一条街,都是两三百平方。 两块地分别是一亩和三亩大小,地方比较偏僻。 只是知道后续发展的宋梨,知道房子的投资远远比不上地皮。 市里一共花了三万多,主要是其中有一块地比较大,足足有十亩。 房子也就200多平方,三块地的大小分别是三亩,五亩,十亩。 宋梨在广省买房子是和郭丹一起去的,她自己一个人去广省,真的非常不安全。 独自去外省,一直不在宋梨的考虑范围内,她从来不会小看这个时代。 至于地皮也是郭丹不知道的,主要是宋梨行动十分迅速。 服装店生意格外的好,三个人商量过后,直接在市里同时又开了两家。 三个人彻底分了工,宋桃负责查货记账,每次打电话给广省那边进货。 宋梨负责每月去几家店里查账,并且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广省那边看新货。 郭丹负责开新店,培养店员。新开的两家店都是郭丹找的店铺看的装修招聘的员工等负责一系列事情。 三个人配合的很好,有事情经常的沟通。 有了事业,有了底气之后,反而不再想像之前那样亲力亲为的守着店。 郭丹的性格也让她不能一直不着一家店,她反而更喜欢开新店看着它走稳后就不再管。 最近郭丹也在继续找店面,因为她们三个想开一家精品店。 宋梨有好几家产业并没有继续开店的欲望,而且霍建国快要回家,她肯定还是要分神到他的身上。 但是郭丹和宋桃分外积极,三人在几个月前成立了公司,她们两个认为公司只有这几家店太单调。 两个人动力十足,看着两个人像干了一碗鸡血,宋梨也就不再劝说。 毕竟赚钱真的会让人上瘾,在吃的问题解决之后,人们越来越注重穿,四个服装店的营业额都非常的亮眼。 特别是年前那段时间,每天的钱真的是用麻袋装的。 自选食铺也在市里开了两家,本来宋父还谨慎的只在市里开一家。 在看到市里店铺前两个月的营业额之后,迅速的找地方开了第二家自选食铺。 郭有才和李亮经过宋父的速成班,大半年两个人已经可以独立的做自选食谱的饭菜。 毕竟不像饭店那样要求高,现在李亮就是县里自选食谱的大厨。 知道李亮可以成为大厨,李母喜极而泣,她和儿子开店之际就在店里干活。 现在儿子和她都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家里的条件也渐渐好了起来。 市里两家分别是郭有才和宋海明,宋父在一个月之前刚刚宣布休息。 宋父宋母和宋奶奶并没有和宋海明一家住在一起,他们用积蓄在宋梨宋海亮附近买了套院子。 平时只有他们三个人住,清静的很,想热闹的话就去看看孙女孙子。 住的近也很方便,想热闹就热闹,想清静就清静。 宋桃看着家人都在往市里搬,她也想去市里,但是赵书山的工作在县里也没办法。 霍建民和张巧兰思考过后都去夜校上课了,张巧兰学的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