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李云龙招兵孔捷带队加入独立团(1/1)

好书推荐:

他们虽然初来乍到,但在这种浓厚的训练氛围中,也迅速融入其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李云龙看着眼前这一幕幕充满活力和斗志的场景,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深知,这样一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队伍,在战场上必将势如破竹,无往不利。 而陈振华对于独立团队的管理和训练方式,也让李云龙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在 772 团的一些做法,思考如何能够借鉴这里的经验,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云龙全身心地投入到独立团的训练和生活中,他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个性,很快与大家打成一片,成为了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立团在陈振华和李云龙等人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钢铁之师。 李云龙在训练场上犹如一头猛虎,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他目光坚定,紧盯着前方的目标,大声喊着口号,为身边的战士们加油鼓劲。 汗水湿透了李云龙的衣衫,但他丝毫不在意,依旧全神贯注地完成每一项训练任务。他的步伐坚定有力,仿佛脚下的土地都在为他的气势所震撼。 在射击训练中,李云龙屏气凝神,眼神锐利如鹰,手指稳稳地扣动扳机,子弹精准地命中靶心,引得周围的战士们一阵欢呼。 体能训练时,尽管李云龙已经气喘吁吁,但他咬牙坚持,不肯有丝毫的退缩,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永不言败的精神。 战术演练中,李云龙思维敏捷,指挥若定,迅速根据战场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李云龙在训练中总是冲在最前面,他用自己的热情和勇气感染着每一位战士,让大家都充满了斗志和信心。 在陈振华引领众人享用完早餐之后,他随即向李云龙下达了指令,让李云龙带领张大彪,以及即将抵达的八路军老战士着手开展新兵招聘的工作。 毕竟,只有不断吸纳新鲜血液,才能为独立团的官兵队伍注入更多的优秀力量。为此,陈振华开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 他承诺,所有投身八路军的官兵,不但会配备充足的枪支,而且每天都能享用到一顿美味的猪肉炖粉条、热气腾腾的大白馒头或者香气扑鼻的米饭。 不仅如此,对于每一位踊跃参加八路军的老百姓,还将给予 3 块大洋的支持,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给予更多的粮食在操作上会相对繁琐,所以陈振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直接给予 3 块大洋或者相应的法币。 他认为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人才,助力新兵的招募工作,然而,这一决定却让李云龙大吃了一惊。 在他的认知里,八路军招聘战士从来不需要发放大洋之类的财物,也无需提供其它额外的物质奖励,只需简简单单地保证每天能有一顿大白馒头,搭配猪肉炖粉条,就足以吸引众多有志之士前来参军。 李云龙赶忙向陈振华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陈团长,咱八路军招人,哪用得着这么大的手笔啊!每天一顿大白馒头加猪肉炖粉条,就足够让那些热血青年踊跃报名了,真没必要给大洋啊!” 陈振华听了李云龙的话,沉思片刻后说道, “李云龙,这次情况特殊,咱们要尽快扩充队伍,增强实力,只要能招到优秀的兵员,这些条件也无妨。” 李云龙见陈振华态度坚决,也不再多言,拍着胸脯保证道, “团长,您放心,只要您答应我吃饱饭这个条件,我保证给咱独立团招来大批的好兵!” 就这样,陈振华点头答应了李云龙提出的条件,在他看来,只要李云龙能够顺利完成招聘人员的任务,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得到陈振华的应允后,李云龙立刻精神抖擞,带着部分国军战士,风风火火地在周围的村镇,开始了招聘工作。 李云龙深知,这次的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他一路上都在思考着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八路军。 “咱们得把八路军的好处给大伙讲清楚,让他们知道,跟着咱们是为了打鬼子,保家卫国,可不是为了那几块大洋!”李云龙对身边的战士们说道。 他们来到了一个热闹的集市,李云龙查看了一下,站在一处高地上,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乡亲们,我们是八路军!我们要打鬼子,保卫咱们的家乡!现在我们独立团招人啦,每天有大白馒头和猪肉炖粉条,跟着我们一起打鬼子,让咱们的日子过得安稳!” 李云龙的声音洪亮而充满激情,吸引了众多乡亲们的目光,有的人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八路军好啊,是为咱老百姓打仗的队伍。” “每天能吃大白馒头和猪肉炖粉条?真是这样的,那这待遇非常的不错啦。” 李云龙见大家有所心动,继续说道, “咱们八路军是正义之师,只要你有一颗爱国的心,有勇气和鬼子战斗,就赶紧来报名!” 在李云龙和战士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围了过来,表示愿意参加八路军,为抗击日寇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云龙看着眼前踊跃报名的场景,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知道,这些新加入的战士将成为独立团的新生力量,在未来的战斗中与大家并肩作战,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而奋勇杀敌。 毫无疑问,在这当天下午,陈振华和周卫国,迎来了陈大旅长派遣而来的红军优秀军政干部。 在此之前,陈大旅长就已经将所有的安排,向陈振华清晰地陈述完毕,此次前来的人员中,以政委孔捷带队,另外有 15 位是专门从事政治工作的干部,还有整整 135 名出类拔萃的老红军战士。 这一情况让陈振华兴奋不已,要知道在 1938 年初的时候,这样的红军战士数量还颇为可观,毕竟刚刚结束草地行军,全面抗战刚刚爆发。 然而,历经了 1938 的大规模围堵,以及 1939 年、1940 年的艰难险阻,能够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老红军战士已然变得凤毛麟角。 正因如此,陈振华看待这些老红军战士的目光,就如同在审视稀世珍宝,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作战经验,有着多彩的战斗经历,而且政治思想坚定不移,对于带领那些刚刚加入八路军的年轻战士而言,他们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热烈欢迎孔政委,热烈欢迎各位经验丰富的政治工作干部,热烈欢迎各位饱经风霜,经历千辛万苦的老红军战士们!” “欢迎你们加入咱们386旅独立团,欢迎你们将来一起带领着独立团,在这平顺县,在这潞安府,在这晋东南,未来在整个晋省,乃至华北,共同抗击小鬼子的侵略!” “既然大家都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现在既然来到了咱们独立团,从此以后,咱们就是亲密的独立团一家人。” “希望借助各位老战士,老前辈的经验,以及组织纪律和政治思想,能够武装咱们独立团,能够指挥咱们独立团,能够让咱们独立团的全体官兵,发挥出最强大的抗日力量!“ 就这样,陈振华怀着满腔的热忱,对他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虽说这些红军老战士们积极响应了陈大旅长的号召,但是对于独立团的具体情况,他们的确知之甚少。 所以,尽管他们内心没有丝毫的抵触情绪,可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仍亟待加强,不过,陈振华凭借着巧妙的策略,仅仅用了一招,便成功地折服了他们。 当这 151名老红军战士正式加入独立团之后,陈振华携手周卫国,向他们发表了一番激情澎湃、充满热忱的讲话。 此时的陈振华站在众人面前,声音洪亮而坚定, “各位红军老战士,你们中的大多数人,论辈分都是我的叔父辈,我是陈振华,或许此刻大家对我还不是特别的熟悉。“ “但是,请相信我,你们一定对我的父母亲有所耳闻!” 说到此处,陈振华不得不搬出自己的父亲和母亲,这并非是他有意为之,实在是因为在当下的情境中,这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能够最快速度将这些红军老战士收归己用,并充分发挥他们强大力量的有效途径。 毕竟,在这个年月,根正苗红是关键,尤其是大家都知道陈振华此时带着国军的队伍,来投入到八路军的建设之中。 此刻的独立团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时间紧迫,根本容不得慢条斯理地发展,所谓先收服人心,陈振华正是基于这样的关键考量。 于是,陈振华直截了当地继续说道, “我的父亲也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他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我从小就深受他的影响,立志要像他一样,为了国家和人民,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