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这外来的“和尚”也不会念经啊186(2/2)
哪怕是到欧洲人到达美洲时,玉米也才被印第安人驯化成到玉米穗有二十一世纪三分之一大小。 而土豆、番薯、葵花籽、南瓜等作物,同样没有后世吹的那么高产。</p>
番薯也就两根指头粗细。</p>
而哪怕是给皇帝的御贡土豆儿,也只有拳头大小。</p>
要知道,这可是一层一层挑出来具有上好品相的。</p>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玩意儿太分散了。</p>
整个美洲,从北美到南美,不是找不出来能提供糖分、蛋白质和油料的作物。</p>
问题就是,凑不到一起。</p>
美洲地域狭长,三种作物的可驯化品种呈现分散式分布,距离相隔颇远,无形中就拉长了文明发展的时间。</p>
“看这作物的产量,谁特娘再说能大规模推广美洲作物,朕铁定送他去西伯利亚挖土豆。”</p>
心里暗暗发狠,朱由校忍不住拿着个土豆儿在桌子上扔的弹了几下,心里开始计算这些东西的用途。</p>
番薯、土豆儿、玉米等物,不经过本土化改良育种,肯定是无法大规模推广的。</p>
一个是饮食结构问题,一个产量问题。</p>
历史上,螨清再是不务正业,但康熙、雍正两人对农作物改良的功劳还是不能抹灭的。</p>
另外,薯类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不顶饿。</p>
在产量上去前,它是不能代替稻麦这种主食的。</p>
哪怕是以本作者这种甘肃人来说,以土豆当主食的卜拉,也是要切成条,裹上面粉,上锅蒸着吃的。</p>
就算这样,本作者不能说吃个肚饱吧,饭量也是从一碗米翻成两碗卜拉。</p>
就算这样不到两个小时就又饿了。</p>
ps:在此推荐这种吃法,唯一的不足就是北京的土豆儿价太高了</p>
“这个。”</p>
将那粒被自己用指甲刮过的花生递给徐光启,朱由校吩咐道。</p>
“朕轻轻一刮,就能看到油水,你回去研究下,看能不能用来榨油。”</p>
“臣遵旨。”</p>
接过皇帝递来的这粒印皇帝指甲印的花生,徐光启拱身道。</p>
皇帝的这个指甲印,就是给这个在儒学里,显的“离经叛道”的行为背书了。</p>
“辣椒。”</p>
拿起一串虽然早已晒的脱水,但却不失其鲜红的辣椒看了看,朱由校转头就递给了刘时敏。</p>
“籽留下,就种在西苑里。”</p>
“外面的皮给皇后送去,就说朕晚上想吃点儿辣的。”</p>
“奴婢遵旨。”</p>
闻言,刘时敏楞了一下,在皇帝耳边小声的请示道。</p>
“此物要不先让奢员试试毒?”</p>
“试什么。。。”</p>
闻言,朱由校没好气的刚想呵斥这货,但随即就停了下来。</p>
大明的辣味发展史,才算是走出朱元璋、朱棣时的胡椒乱政,还没正式的步入后世的“全民辣椒”年代。</p>
对于这个东西知道的人不多,接受度不高。</p>
而且,对皇帝的饮食问题,谨慎是正确的。</p>
“捣成粉,放上芝麻、食盐,用油泼熟,再找几个奢员分开试试。”</p>
“还有,不许多吃!”</p>
“奴婢明白。”</p>
看到皇帝严肃的眼神,刘时敏连忙点头应到。</p>
“这个是?”</p>
送走了一串干辣椒,又迎来了一堆黄色干瘪的黄色叶子。</p>
“回皇上,这个奴婢知道,是烟叶,要用这个吸。”</p>
这个时候,今天当值的某个不务正业东厂提督太监在皇帝身侧解释着,还顺手递出一个崭新的烟斗。</p>
“。。。”</p>
“。。。”</p>
看到魏忠贤的动作,朱由校和徐光启的脑门上同时飘过一阵乌鸦。</p>
“启禀陛下,这个烟叶是近些年从南海,由西夷传入的。”</p>
从魏忠贤身上收回目光,徐光启黑着脸解释道。</p>
“此物性格至今还未试明,但民间有言,其能去湿怯寒,故沿海百姓多喜吸食。”</p>
“近两年来,京城百姓也有吸食者。”</p>
说着徐光启看了眼魏忠贤,淡淡道。</p>
“今见魏大珰吸食此物,始知魏大珰也是个消息灵通、见识广博的,这新流入大明没多少年的东西都知道。”</p>
“杂家提督东厂,为皇爷耳目,这民间流行什么,当然是要知道的。”</p>
魏忠贤应该是没听懂徐光启讽刺他什么都敢给皇帝推荐,此时颇为自豪的道。</p>
“烟草。”</p>
没有理会两人的争锋,朱由校接过魏忠贤递来的烟斗看了看后,向徐光启问道。</p>
“此物,民间吸食的人很多吗?”</p>
“顺天府境内暂且不知,但沿海诸地,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p>
闻言,徐光启当即道。</p>
“吸食后,是个什么感觉?”</p>
“臣从未试过,然只是听说,吸食后飘飘欲仙,如入仙境。”</p>
说着徐光启的目光看向了皇帝身侧的魏忠贤,那个意思,不言而喻。</p>
“。。。”</p>
一刻钟后,主殿外的台阶下,魏忠贤一脸懵逼的嘴里叼个烟斗,吞云吐雾。</p>
站在台阶上,看着下方正当烟囱的魏忠贤,朱由校眯起了眼睛。</p>
呛,很呛人。</p>
未经发酵,添加其他辅助物的烟抽起来,还是太呛人了。</p>
就算是他这个前世的老烟枪,也是无法接受的。</p>
至于说禁烟,禁是不可能禁的,这辈子不可能禁的。</p>
历史上第一个禁烟的皇帝是他的好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p>
禁烟的理由也很是无厘头:吃烟与吃燕同音,而如今的皇脉又是昔年的燕藩,这话头不祥,太不祥了。</p>
一定要禁止,要砍头!</p>
虽然朱由校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并不妨碍他从烟上捞一把——烟草税。</p>
烟酒都对身体有害,但除了不丹以天方教辅以信仰搞禁止外,也没见到那个国家全面禁止。</p>
话说回来,全民不抽烟,何来的禁烟。</p>
而与烟草禁止相反,多少国家都冲着这份廉价娱乐品死命抽税。</p>
为了钱嘛,不寒蝉。</p>
至于说成瘾性,又不是叶子。</p>
提前申明,虽然他上辈子是个老烟枪,但穿越来的时候可没把烟瘾带过来。</p>
大力发展烟草行业,可不是为了自己过瘾。</p>
“而且,说不定将来的拳头出口物资里,还能多个烟草。”</p>
看着抽的享受的魏忠贤,朱由校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p>
论卷,谁能卷的过华夏子孙。</p>
至于说烟草与粮食争地。</p>
有个东西叫做保护性征税,了解一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