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她后悔了(1/1)

好书推荐:

反正啊,现在想起来,他的童年都是沉浸在一片鸡飞狗跳声中的。 等他大些了,他就去了外面讨生活,十天半个月不着家那是常事。 当然,更长的时候能达到半年,老爷子就更管不住他了。 “顾彦白,说说嘛,我想听。”她笑颜明媚,拉着他的胳膊晃了晃。 “想听啊?行,那我就告诉你吧。” 苏念雪正一脸兴奋,就听他讲道,“我现在就告诉你,姐为啥那么怕爷爷。” 苏念雪……… 不是,他们刚刚说的不是他小时候的糗事吗? 瞧他这弯给拐的,怎么一下子就拐到顾彦荷身上去了。 不过听听也好。 现在人家就住在他们家呢,要是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 不小心说了什么,犯了人家的忌讳就不好了。 没准就惹人家不高兴了。 “行,那你说吧,我听着。”她将头枕在了他的胸口上,寻了一个很舒适的姿势,才仔细聆听起来。 “其实啊,爷爷小时候对她们可好了,从来都没打过她们,连大声说话都很少。” 用爷爷的话就说就是,小子皮,揍了就揍了,反正过一会儿就忘了。 小姑娘娇气的很,要是不小心将她给惹着了,人家说不定就哭给你看。 所以他一向区别对待。 家里两小子调皮了,搞不好就是一顿揍,当然了,以顾彦松的性子,惹着他的可能性不大。 两姑娘要是调皮了,顶多就是大声嚷嚷两句,连吼都算不上,更别说动过人家一手指头了。 “爷爷对她这么和蔼,那她为啥还这么怕爷爷啊?”苏念雪有些不解,她今晚看得真真的,顾彦荷就是怕他。 她今晚连饭菜都吃得少,一听大嫂说让她们去老宅,她就忙拒绝了。 “因为在姐的婚事上,两人闹了点矛盾。”顾彦白娓娓道来。 顾彦荷人勤快,干活也麻利,长得也不赖,所以在村里的口碑一向不错。 那段时间,好些人上门来提亲呢。 老爷子看着亭亭玉立的大孙女儿,眼里的骄傲就一直没下去过。 这不就算上门来说亲的不少,老爷子也没松口,只推说还要再留孙女两年。 他的想法很简单,他自己苦了一辈子,就想给孙女找一户家境殷实点的人家,让她也过过好日子。 于是他就一直暗中挑啊选啊的,不仅看家庭情况,还多方面打听男方的人品,样貌之类的。 方方面面细致得很,一点也没马虎。 本来这事吧,都快有……眉目了。 谁曾想,半路却杀出个周武来。 周武就是顾彦荷男人,苏念雪结婚那天见过他一面。 从面相上看,倒是挺老实本分的。 顾彦白继续讲这事。 这不是,有一次轮到他们村放电影了吗。 大家都一窝蜂的跑去村头看电影,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也都带着小板凳来了他们村。 就这样,顾彦荷跟周武相遇了,而且,就这么看对眼了。 两人偷摸着好了一阵子,然后顾彦荷就把周武带到了爷爷跟前,声称两人要结婚。 爷爷当然是不同意的,当即就拿起扫把把周武给打了出去。 苏念雪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道,“爷爷为啥不同意啊?是他家境不好还是人品不行?” 顾彦白想了想,“要说家境的话,就前些年那个光景,家家户户应该也差不了多少。” 最多就是家里劳动力足,收的粮食会多一些罢了。 但地都是按人头来分的,家里人多,吃的自然也就多了。 所以在他看来也大差不差。 苏念雪,“那,是他人品不好?” 顾彦白摇头,“也不是。他们家有三儿子,老大精,老三滑。 咱姐夫在家排行老二,为人又老实,属于爹不疼娘不爱那一款的。 爷爷就因为这个原因不同意,说是怕姐嫁过去受委屈。” 老爷子自持活了这么大岁数了,看人有他自己的一套标准。 家里兄弟姐妹多的,要是做老人的,不能一碗水端平的话,那是非绝对是少不了的。 父母喜欢的孩子,一般能过的恣意些。 可要是不得父母欢心,只怕就要受些委屈了。 他自身在家里都不受待见,作为他的媳妇,又怎么会受到重视呢? “爷爷说的有道理。”这点,苏念雪身有体会。 虽说苏家的情况跟周家略有差异,但理是一样的理,她可不就是那个小可怜吗? 听着隔壁房里传来的嬉闹声,顾彦荷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看着窗缝里透进来的一缕月光,她的脑子思绪万千。 每次见到爷爷,她总有一种心虚的感觉。 所以这些年,娘家无事的时候,她几乎不会回来。 就算回来了,也只是吃一顿饭,就带着一家子匆匆的赶回去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有时候也在想。 要是自己当初不一意孤行,而是听了爷爷的话,嫁去了他选定的人家。 是不是她现在的生活,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也许她就不会过的这般艰难了吧。 她后悔了吗? 她想,她的确……后悔了! 周家兄弟三人,老大周文两口子为人精明,老三周斌嘴甜,为人又滑溜。 只有他们家周武,笨嘴拙舌的,没那么受人待见,一向在家里也不受重视。 爹妈有点啥好东西,向来是紧着老大跟老三,从来不会想到他们两口子。 不,也不能这么说。 也有想到他们的时候。 要是家里有什么脏活累活,那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他们。 就像这次一样。 明明知道他们一家子,要回娘家吃喜酒,可那死老太婆,却点名要周武送她去医院。 称他心细,会照顾人,比他两个兄弟强多了。 呵呵 顾彦荷冷笑一声,也就是他们需要他的时候,才会想起还有这么一个儿子吧! 打量着她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不就是让周武送她去医院,顺便让他将医药费给出了吗? 每次倒是说的好听,等回来了就三兄弟均摊。 可实际呢,每当这个时候,不是老大喊着没钱,就是老三喊着手头紧。 公婆又体谅他们,说让他们多包涵一些,可明明他们两家比自己家过得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