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三里桥乡(1/1)

好书推荐:

自小便听过修真界中能人辈出,有的怒目即能移山,有的挥手便可倒海,飞天遁地者不在少数。 真当那等人物出现在眼前时,钟守一又觉得自己是在做梦,那些前脚还凶神恶煞的黑羽稔兽下一刻已经纷纷僵直不动,就好像时空定格一般。 很快,一具具被白光斩杀的稔兽躯体轰轰倒地,钟守一回过神来,看着天上那个躺坐在朱红色巨大葫芦上的人。 那是一个看起来憨厚且较胖的男子,估摸岁数和钟守一死去的爹差不多,他摸着一颗闪烁金红光彩的圆珠子,浓重的眉毛微微皱起,少顷忽而舒展笑了起来: “那小子,你唤何名?” 钟守一默不作声,看着巨大的朱红色葫芦慢慢漂浮下来,距离雪地间不足一丈,葫芦上有暗色的太极纹路,微弱的宁和气息使得钟守一心神逐渐平静。 但他有些害怕,头向后面搜寻,见自己的妹妹躲在老远处,赶快提腿跑过去把人背起来,然后警惕看着并未动弹的葫芦和那上面的憨厚男子。 少顷,见那男子饶有兴致观摩自己,钟守一目光盯去杨传福尸体上,稍一思索,背着妹妹快速回到杨传福身边。 “呜~六哥哥~” 丫头由抽泣转为哭泣,钟守一警惕盯着葫芦上的人。 常自在撇了撇嘴,“他灵魄已散,回天乏术了。” 所说的正是已经死去的杨传福,钟守一听罢,眼珠转动,那股警惕松懈几分,拱手道: “多谢前辈救命,请问灵魄散去还能再聚么?” 常自在摇头:“凡俗躯体,阳元稀薄,一旦破损,几无再聚的可能。” 钟守一瘫跪在地上,浑身的气力瞬间消散干净,魂儿好似一下子丢了一般。 常自在也不催促兄妹二人。 他赶路来晚了,没能救下杨传福,事先也不知道掌门的血亲后人遇到这种危险,这世间的很多事,往往就差一点点,可就这一点点,既是鸿沟,难以逾越。 杨传福的命,没了。 梁国疆土在凡俗人类眼中可谓广袤,三十六个州,除却人烟稀薄偏远蛮荒的福州、兖州等地,每一个地方的人口大多超过五十万。 江北之地,共有七个州,时至今日,最繁华的地方莫过于寻阳城和辛城。 值得一提的是,寻阳城在百多年前的前朝治下,便是大城,而辛城,是近二三十年才变得繁华开来。 往前数四五十年,辛城不过是一个破败小城,靠着周边寺庙积蓄人气,名声不显。 至于为何能有如今这般声势,百姓们心中都存着一个名字,既是辛城城主,也是辛城所属地界的太守大人:张明远。 张太守是何许人也?不说辛城,整个国朝上下都无人不知,那是一个文能提笔定江山,武能踏马安天下的传奇老人,有他在一天,梁国三分疆土难生战乱。 他本是可以封王拜将位列宰执的人物,可偏偏不喜欢朝堂氛围,国君屡次请他离开辛城,总是被他婉拒。 也正是这样,更显得张太守是一个不为名利所动的隐士高人,梁国多数士子武人都将其视为毕生追求的目标。 可惜这两年那位老人已进耄耋之年,身体每况愈下,着实令许多仰慕之人忧心忡忡。 辛城不算大,比之五十年前几乎没有扩展多少,但变得格外繁华,城中商队络绎不绝,城外官道时有差役驾马飞奔。 其它地方新修的关隘和小庄园数不胜数,唯独三里桥附近复古幽静,若非有一间篱笆院子干净整洁,别人还以为这里是什么狐狼野狗居住的地方。 事实上,城中百姓们都知道,这里是张太守特意吩咐旁人不准翻造乱修之地,原貌已经保持了整整五十年,据说是张太守一位至交好友的故居,至于是谁的,哪会有人知道。 上午的时候,大雪消停下来,一个鬓角霜白的男子缓步走在三里桥上,他目光温暖平和,面上沧桑中带着忧郁,似乎是一个离家多年的游子终于再返故里,说不出的伤怀。 他是钟紫言,灵袍变成黑布道袍,木簪束发,如同一个凡俗道观的中年道士。 踏过桥,便能看见那个篱笆小院,五六十年前,自己在这里读书生活,练功识字,与当时的梁爷相依而活。 院子里的木屋似有人刻意维持,专门用染料将新木涂成老木,色泽和当年几乎是一样的,可终究是两样事物。 负手站在这院中,心神游动,仿若又回到当年,自己领着一群乞儿来到梁翁面前,说要养授他们,梁翁只笑着颔首,说:那少爷可得准备好吃苦头。 是啊,刮风下雨,电闪雷鸣,自己还未长大,带着年龄更小的一群人努力活着,确实有些艰难。 “白云苍狗,梦中之花。再是回不得当年青葱时光,孩子们该离开的也都离开了。” 钟紫言哀叹一声,缓缓坐在院中的木质藤椅上,原本压在上面的雪花几乎是在瞬间蒸发,足见他一身修为已臻化境。 椅子摇啊摇,眼睛慢慢闭上,耳中便回响起许多稚嫩清脆的声音,那似乎是当年的孩子们正在背诵诗经: “依山傍水房数间, 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一头耕牛半顷田, 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雨过天晴驾小船, 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布衣得暖尤胜棉, 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粗茶淡饭饱三餐, 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闲暇无事鉴书篇, 名也不贪,利也不贪。 夜晚妻子话灯前, 今也谈谈,古也谈谈。 日上三竿犹在眠, 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时间缓缓而过,钟紫言慢慢轻声呵笑:“来,跟先生念: 日出东海落西山, 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 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 到了午时,天上的大雪又开始落,一队官兵快步向小院跑来,为首削瘦的那个锦袍青年人提着长剑,神色狠厉道: “都快点,我倒要看看那道士有几斤几两,敢在我爷爷的地盘撒野。” 后面有个中年短须的将军边跑边劝: “公子,不可鲁莽啊,万一他是国师的人……” “国师怎么了?妖道误国,屡次害我爷爷,真是他的人,更该杀!”青年人直接把剑拔了出来,一副一言不合便要杀人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