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共谋安西大局:高景轩与将领共议押送重任(1/1)

随着夜色渐深,高景轩与李晔灵察一同步入灯火通明的都护府,准备与即将上京述职的盖嘉运及新任节度使田仁琬共商大计。室内气氛凝重而庄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即将展开任务的重视。 一番寒暄过后,盖嘉运直接切入正题,询问起高景轩的随行人数与准备情况。高景轩恭敬地答道:“末将此次仅率扈从骑兵一百二十骑及少量随从,沿途所需物资皆已备齐。此外,末将还邀请了同乡都督府判官郑三同行,以便他回乡探亲。” 田仁琬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宣布了他们的决定:“本官与盖大人、李晔将军已商议妥当,决定派遣五百精锐骑兵,由仆骨校尉统率,沿途押送俘虏。考虑到你高景轩战功卓着,领兵有方,特命你为此次任务的主将,仆骨校尉为辅,务必确保盖大人安全无虞,俘虏万无一失。” 被点名的仆骨校尉闻言,立刻向高景轩投以敬佩的目光,并拱手示意。高景轩则起身,语气坚定地表态:“大人放心,有末将与仆骨校尉在,定当誓死守护盖大人周全,不让任何意外发生。” 随后,高景轩话锋一转,主动询问起盖嘉运与俘虏的赶路方式。盖嘉运虽自诩武将,不愿以马车代步,但考虑到女眷与行李,仍需一辆马车随行。至于俘虏,他原本打算让他们骑在马背上,由骑兵牵引。然而,高景轩却提出了更为稳妥的建议。 “大人,让俘虏骑马而行,实乃隐患重重,易生逃脱之虞。”高景轩分析道,“末将建议,打造十辆坚固囚车,每车关押三名俘虏,以马匹拖行。如此,既可防止俘虏逃脱,又能保持队伍整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盖嘉运听后,面露喜色,对高景轩的提议大加赞赏,并立即命李晔灵察着手准备囚车事宜。李晔灵察领命而去,承诺将尽快完成任务。 从都护府出来,高景轩与仆骨校尉并肩而行。夜色中,仆骨校尉突然停下脚步,拱手道:“赵将军,在下仆骨怀恩,铁勒族仆骨部人。久闻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此行能与将军并肩作战,还望将军多多提携。” 高景轩笑着回应道:“怀恩兄客气了,此行定能顺利。你我相互照应便是。”言罢,他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仔细打量仆骨怀恩后,恍然大悟道:“莫非你就是那位铁勒族仆骨部的族长仆骨歌滥拔延之孙?贞观年间,铁勒九姓归唐,你家族亦在其中。你虽生于大唐,却心系草原,实乃难得之才。” 仆骨怀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敬佩,连忙道:“将军博闻强识,令人钦佩。末将定当不负所望,与将军共赴此程。” 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前行。夜色中,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但那份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使命的执着却如同星辰般璀璨夺目。 夜色温柔,月光如练,高景轩与仆骨怀恩并肩而行,两人的对话在微风中显得格外温馨。见高景轩问及身份,仆骨怀恩拱手笑道:“将军所言非虚,正是仆骨怀恩。未曾想将军竟知我名,更赞我骁勇果敢,实乃怀恩之幸。” 高景轩闻言,爽朗一笑,道:“铁勒仆骨,威名远播,吾等边关将士,岂能不知?今夜月色正好,又有兄台相邀,岂有不从之理?” 仆骨怀恩闻言大喜,拉着高景轩的手,热情地引向不远处灯火阑珊的酒馆:“前方酒香四溢,正合我等心意。将军若不嫌弃,怀恩愿与将军共饮几杯,以叙胸中之志。” 酒馆内,烛光摇曳,两人对坐而饮,桌上佳肴美酒,相得益彰。几番推杯换盏间,高景轩与仆骨怀恩从边疆战事谈到家族往事,从个人抱负聊至国家兴衰,彼此间的距离悄然拉近,深厚的友谊在酒香与笑语中悄然生根。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至正月二十二,盖嘉运一行正式踏上前往长安的征途。高景轩与仆骨怀恩作为护送的将领,肩并肩,心连心,共同守护着这支重要的队伍。他们穿越了乌垒州的苍茫,越过了铁门关的险峻,最终抵达了孔雀河北岸,沿着这条古老的河流,一步步向东迈进,直至那令人心生敬畏的阳关。 阳关之下,王维的诗句仿佛穿越时空而来,让人不禁感慨万千。过了阳关,便是敦煌,这里成为了他们短暂休整的驿站。两日的休整,不仅让疲惫的将士们得以恢复体力,更让高景轩与仆骨怀恩的友谊进一步加深。 再次启程,他们踏入了河西走廊这片广袤而复杂的土地。尽管这里潜藏着沙盗马匪的威胁,但在高景轩等人的英勇护卫下,一切威胁都化为了乌有。他们穿越了肃州、甘州,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河西节度使的驻地——凉州。 凉州城外,萧炅的热情迎接让盖嘉运等人感受到了同僚之间的温暖。一番寒暄过后,萧炅的目光落在了高景轩、郑三和仆固怀恩身上,盖嘉运随即一一介绍。三位将领上前行礼,与萧炅相互致意,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会面。 此刻的凉州,不仅是他们旅途中的一个驿站,更是他们心中那份坚定信念与深厚友谊的见证。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们相信,只要心手相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末将(某家)等,参见萧大人!”三人齐声行礼,声音铿锵有力,尽显武将之风范。 “哈哈,这便是那位令突骑施人闻风丧胆的宁远将军高景轩?果真是英姿勃发,气宇轩昂!”萧炅爽朗大笑,眼中满是赞赏之色。他未待高景轩等人回应,便热情地拉过身旁一位身着文官服饰、气质脱俗的中年文士,介绍道:“摩诘,你常言对高将军的威名仰慕已久,恨不能亲见一面,今日得偿所愿,这便是你心心念念的高景轩将军!” 王维,这位年近不惑的文士,目光中闪烁着好奇与敬佩,他细细打量着高景轩,口中不禁赞叹:“观将军身形魁梧,四肢矫健,便知非凡人可比。王维幸会将军!” 高景轩闻言,心中暗自揣摩“摩诘”二字,似觉有梵文之意,再观王维虽着官服,右手却轻捻一串佛珠,心中恍然:此人不仅才情出众,更对佛学有着深厚的造诣,连名字都取自佛经,可见其痴迷之深。 萧炅见状,连忙补充介绍:“此乃我节度幕中的得力判官,王维王大人。诸位或许不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等千古绝唱,正是出自摩诘之手。哈哈,今日能在此相聚,实乃缘分。” 萧炅言语间满是得意,盖嘉运与高景轩相视一笑,对王维的才情更是钦佩不已。仆固怀恩与郑三虽为粗犷武将,但对王维的大名亦是早有耳闻,只是不善言辞表达,此刻也是满眼敬意。 “原来是王判官,久仰大名,失敬失敬!判官之诗才,早已名扬四海,今日定要多饮几杯,共叙风雅!”盖嘉运豪爽笑道。 王维亦是温文尔雅地回应:“下官定当陪好盖大人、高将军及诸位将军,尽兴而归。” 宴席上,王维诗兴大发,挥毫泼墨,连作佳作,其才情令盖嘉运等人赞叹不已。他尤对高景轩的战场经历充满好奇,拉着高景轩追问不休。高景轩虽非善言辞之人,但亦尽力描绘那些惊心动魄的战役,让王维对边关将士的英勇与艰辛有了更深的理解。 谈及王维的《使至塞上》,高景轩不禁想起自己亲历的边疆风光,两人相谈甚欢,仿佛跨越了文武之间的界限。 队伍在凉州稍作休整后,继续踏上前往长安的征途。历经两月有余的跋涉,终于在三月二十二日上午抵达长安。皇帝对边功的喜好,使得整个京城都为之沸腾。盖嘉运一行人押送俘虏,从明德门入城,沿朱雀大街北上,直至皇城朱雀门,接受皇帝与大臣们的检阅。 明德门外,百姓云集,翘首以盼。随着一声“安西副都护、四镇节度使、碎叶都督府高景轩将军押送俘虏到来”的急报响起,整个城门口沸腾起来。锣鼓喧天,鼓号齐鸣,百姓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为这些凯旋的英雄们加冕。 然而,在这荣耀的时刻,另一队人马却悄然出现在城门之前。那豪华马车、华贵骑士与随行方士,为这盛大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不凡。两队人马在城门前交汇,仿佛预示着即将上演的,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凯旋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