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见识一番(1/1)
次日的繁华酒楼,宾客满座之时,忽有一声高呼:“你们听说没?昨天联众集团的超级足球联赛盛大启幕了!” 他显然是与同伴闲聊,但声音响彻整个楼层,同伴也不甘示弱,应声道:“我又不是生活在山洞里,怎能不知?各大集团大佬都亲临现场观赛,可惜我没那份运气,不然真想见识一番。” “足球而已,有什么新鲜的?还听说入场券要一百块,够在这里享受一顿招牌猪蹄了。” “哎,你这就外行了,联众集团既然敢收费,那赛事必然有独到之处。你想想,他们出手的东西,哪样不是精品?” “这话我赞同。我亲戚在联众的创意纸品厂工作,昨晚去观赛了,回来兴奋得不得了,说联众的球场比一般的大上几倍,球员统一着装,那气派,简直不像业余比赛,倒像国际赛事了。” “我还有耳闻,就连市领导看完都赞不绝口,领导满意,必有过人之处,有机会定要去一睹为快。听说联赛要持续到明年夏季,整整比七个月,能不特别吗?” “后天第二场,咱们就去瞧瞧吧,少喝一杯酒,门票钱就有了。听说买季票更划算,一千五就能看二十场,值得考虑。” “行,到时一块儿去。联众的事儿,谁也不想落伍,这点共识还是要有的。” 周围的客人先是好奇倾听,随后也纷纷加入讨论。张素站在一旁,笑容满面,心知这些都是李秀妍安排的托。不只是这家酒楼,其他场所也有类似的安排。 这样的口头宣传成本偏高,张素心想,报纸项目不能再拖了。他与助手简短交代几句,便悠然向家中踱去。至于李秀妍,早就忙活去了。 办报的初衷虽是为了联赛宣传,但既然决定办报,就不能少了时事新闻。就算自己不说,李总大概也能猜到,不如直接开诚布公。与李总沟通时,应以时事新闻为主线,体育信息可作次要。 这是昨晚与李秀妍商定的方案,毕竟足球联赛只是娱乐,作为谈判重点未免本末倒置。 思绪飘飞间,已至别墅门外。小玉一脸惊喜地迎出来:“少爷,您可算回来了!” 小姑娘喜形于色,又带着几分幽怨,自张素涉足商海,她伴在少爷身旁的时间愈发有限,同寝更是成为奢望。 张素轻轻捏了捏她的脸蛋,目光转向别墅大门:“小玉,咱们府邸还缺些什么?” “都布置得很好了呀。”小玉疑惑歪头。张素笑道:“对联,大门两侧还差一对对联,快去叫你父亲来。” 报纸承载家国大事,需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望着光秃秃的门柱,张素脑海中浮现出一句后世广为人知的对联。 “少爷,您回来了!”张叔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既然回了,怎不进屋?市领导不过是不让留宿罢了。” “张叔,我明白的。”张素道,“咱家还有多余的木材吧?找位雕刻师傅来,我想刻副对联挂门边,若没木材,直接刻在柱子上也行。” “装修时确有剩余,我即刻去办。”张叔不多问,立即行动。小玉好奇道:“少爷,要挂什么对联呢?” “一会儿你就知道了。”张素故作神秘。不久,雕刻师傅到位,上乘木材被找出,对联迅速成形。 对联雕刻完毕,两名仆人将其挂上,并刷上了漆。此时,李恪和李总父子俩带着保镖突现,李恪好奇发问:“素哥,又在搞什么新花样?” “见过市领导。”张素连忙行礼,“没什么,就挂了副对联。” 众人纷纷向李总问安,李总摆手免礼,审视新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张素,这对联不简单。” 这对联出自明代东林党的顾宪成之手,寓意深远,曾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座右铭。 李总神情莫测,张素心中一紧,难道适得其反?忙解释:“市领导,此联意指读书人不仅要学知识,也要关心国事,不应与社会脱节。如今许多人只知埋头苦读,对大唐的动态一无所知,又怎能为国家贡献力量?不算煽动非议朝政吧?” “专心致志于学问,不也是好事吗?”李总似有异议。张素无奈,只好坦白:“市领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连国家发生何事都不清楚,何谈责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没想到今日初来乍到,便听你如此金句良言。”李总的语气似乎并无责备之意,张素这才放松下来:“市领导过誉了,不知今日莅临有何要事?” 李总径直步入别墅,四处打量后,摸着落地窗前的厚重玻璃说:“初来乍到?你这邹国公府可一点也不朴素,今日闲来无事,特地参观你的府邸。” 一番参观后,众人在二楼客厅坐下,小玉端上茶水。张素趁机言道:“市领导雅兴盎然,但我有件事想与您商议。” “哦?又有何高见?”李总兴趣浓厚,直接问道。 原本计划进宫汇报办报之事,既然李总已来,正好省事。张素言道:“市领导,我觉得张贴告示传播消息太慢了,想必您也有所体会,新政策出台,总需很长时间民众才知晓。” 李恪静听不语,李总皱眉,放下茶杯轻敲桌面:“确实存在问题,仅在长安,新政策要让全民皆知也需要一月有余,且那也只是风闻,理解透彻还需更多时间。” “市领导,关键是多数百姓不识字,政策必须有人详细解读,加上部分人漠不关心,因此开启民智尤为重要。” “不过,今天我想说的并非此点。”张素顿了顿继续,“市领导,现有的告示贴在固定地点,观者寥寥。信息还是靠口耳相传,速度缓慢。” “素哥,你有解决方案就直说吧!”李恪显得急不可耐,李总并未责怪,张素遂言:“我想,与其贴告示,不如印制无数份分发到每人手中,这样传播速度将大大提升。” 李总再次皱眉:“你的意思是让我派人逐一解说?可行性何在?” 李恪也附和:“素哥,长安几十万人口,印刷费就是天文数字,还需大量人力,这主意欠妥。” “不是免费赠送。”张素解释,“我的想法是创办一种文字出版物,就叫‘报纸’。平日刊载长安乃至全国的新闻,若有新政策,就在报纸上解读。 “报纸不免费,而是出售,感兴趣的自会购买。现在民间讲师众多,他们会解读报纸内容,即便不是人人购买,传播速度也将大幅提升。” 李总沉吟不语,显然在考量报纸的潜力。张素的预判果然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