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分分钟毁约还是你会玩271(2/2)

好书推荐:

“你说,这么多人联名上书要咱严惩,咱也是很为难啊,若是不应了他们,他们指不定要如何闹起来,哎……” 朱桢:……喂喂喂,你司马昭之心掉地上了啊!</p>

这不明摆着用这件事威胁自己吗?</p>

他要是敢跟老朱争这个赌约的事情,他就反手顺应了这些大臣的意惩罚自己了!</p>

是贿赂,他要用这个赌约贿赂老朱!</p>

朱桢抬手,阻止了朱元璋继续往下说下去。</p>

“父皇,是儿臣记错了,您说的对,这次赌约是儿臣输了。”</p>

朱桢现在就是一个后悔。</p>

他奶奶的,早知道就该跟老朱签个合同了!</p>

这人他毁约扯谎不眨眼啊!</p>

没想到,终日打雁,反倒被雁啄了眼!</p>

还得是你会玩啊老朱!</p>

朱元璋看朱桢服软了,也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p>

“好,那你快把你此前说过的改进盐法讲出来!”</p>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直接挑起了这个话题。</p>

朱标被震得一愣一愣的。</p>

“什么?改进盐法?有这等好东西你居然不早点拿出来?”</p>

他热切的看着朱桢,朱桢被两双灼灼眼神盯着看的浑身不自然。</p>

“好了,目前最重要的是,关于咱们这里盐的提取方法,如今咱们大明最主要的盐法提取法子,主要是熬煮提取法。此法不仅产量低,而且效率缓慢,还需要大量人力,多有不便。”</p>

西周至明初,制盐以煎熬方式生产,史称“煮海为盐”。海盐用陶罐(后用铁锅)熬制,以芦苇、蓬蒿、荆条为煮盐燃料,起火烧沸卤水,蒸发水分,至结盐出锅方止。</p>

这一锅一锅的熬盐,人还得一直盯着看,火也不能停,还得有人砍柴,又得有人去搬运海水,一锅下来也就能得那么一点,费时费力。</p>

“我知道另外一种制盐法,是一种晾晒法,多用于海盐的提取,晒盐一般要经过建滩、整滩、纳潮、制卤、测卤、结晶和捞盐归坨七套工序。”</p>

“这种方法是在岸边修建很多像稻田一样的池子,用来晒盐。纳潮,就是把含盐量高的海水积存于修好的盐田中。”</p>

“制卤就是让海水的浓度逐渐加大,当水分蒸发到盐田中时,这时的盐水就是卤水,俗称“泡淹”母液。”</p>

“这种盐水要及时转移到下一个池子——结晶池中。卤水在结晶池中继续蒸,食盐就会渐渐地沉积在池底,形成结晶,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采集了。”</p>

这种晾晒法在北宋似乎就出现过了,但因为不够普及,再加上不够完善,所以并没有能传播开来。</p>

朱桢的法子更加完善,晾晒法虽然古老,但却一直沿用到新世纪,是有一定道理的。</p>

“当然这种法子的缺点也比较明显。比如耗费的人力同样较多,但应当是比熬煮法好了不少,占用的土地面积也会比较大。”</p>

“而且晾晒法还极易受到天气、环境、海水盐度等条件的影响,因此提取率并不稳定,但是已经远远好过于熬煮法了。”</p>

朱桢脑海里装了不少制盐的法子,比这个更加高效好用也有,但是可惜的是用不了啊!</p>

其他法子大多都需要一些现代设备。</p>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p>

朱桢不疾不徐的道来,朱元璋和朱桢听的不住点头。</p>

“原来还有这晾晒法,听起来效率提高了不少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