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绝顶聪明徐妙云219(2/2)

好书推荐:

朱桢颔首,“自然是为了让所有百姓都得看到的。”</p>

徐妙云伸出皙白长指,在文章上点了几下。</p>

朱桢随着她的指点,一一看了过去。</p>

“既是给百姓通读的,依我之见,这行文造句上,应当更加通俗易懂些,杨先生写的倒是有些晦涩了。”</p>

朱桢眼睛一亮,折扇轻敲。</p>

“本王总觉得文章有些不对劲,原来是这样,妙云一句道破!”</p>

这天底下的百姓,普遍文化水平比较低,这篇文章写的好是好,可让百姓们来看,大抵是看不明白的。</p>

不仅用语太过书面化,还有一些专业词汇过多,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不够易懂。</p>

一则文章想要提高传播面,文章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是必要条件,最好写的无论是七十老妪,还是八岁孩童,都能读得懂。</p>

这才能达到目的。</p>

徐妙云不愧是女诸生,只消一眼,就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不对劲。</p>

杨寓也是大为惊奇,有些羞愧。</p>

“徐小姐聪慧,是草民没有考虑到。”</p>

明明他也是从农民出身,自小没有教书先生,深知农民辛苦,怎么就染上了这读书人文绉绉的恶习。</p>

朱桢确实惊艳。</p>

徐妙云自小锦衣玉食,竟能考虑到这一点!</p>

“看来,杨寓你这初稿还得打回去再改一遍!”</p>

杨寓收回了稿子,着急忙慌的拱手告退。</p>

“草民这就回去改!”</p>

知道文章有问题,哪里还坐得住,恨不得立马回去挑灯夜改。</p>

徐妙云却没有停下,薄唇轻启,温婉大方。</p>

“王爷,我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p>

朱桢浅笑,风流倜傥,“妙云,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有什么话但说无妨。”</p>

徐妙云双颊微红,开了口。</p>

“王爷可知,天底下读书人有几何?”</p>

朱桢无奈,“这我倒是不知道的,不过约莫有十分之一都不错了。”</p>

徐妙云颔首,缓缓道出,“相比读书人,天底下更多的是穷苦农民,莫说文章晦涩难懂了,恐怕识得文字的人都没有多少,这报纸发出去,他们又如何能看得懂呢?”</p>

朱桢闻言愣神,一拍脑门,“对,这一点本王倒是忘记了。”</p>

古代的素质教育自然是很低的,天底下没多少人看得懂文字,他发放报纸,也就只有一些读书人看得懂。</p>

但这就违背了他想要“让报纸传遍天底下,让消息传递灵通”的目的了。</p>

“妙云提醒本王了,这件事本王会解决的,妙云不愧是女诸生,考虑问题竟如此周全。”</p>

徐妙云美目闪烁,“王爷准备如何解决?”</p>

她想看看,这楚王殿下是不是当真那么神。</p>

这天底下识字的人并不多,楚王殿下这报纸确实是好东西,可人们看不懂,他想法虽好却成了鸡肋。</p>

朱桢不知徐妙云的试探,自然的开口,“此事不难,只要让驿站发放报纸的人,每日发放后在市集诵读即可。”</p>

只要打着皇上的旗号,老百姓都会好奇想要来听一听的。</p>

毕竟在这种思想封建的年代,皇上就是天子,也是神明,百姓都下意识的顺从和爱戴。</p>

徐妙云美目微愣,随后浅浅一笑,微微点头。</p>

“王爷妙计,妙云佩服。”</p>